步履铿锵奔小康
精心谋划,精准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聚焦目标,稳步推进,确保如期攻克脱贫攻坚堡垒。
点军乡野大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打响。列出时间表,铺开作战图,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号角声起,应者云集。脱贫攻坚,强力推进。
夯实基础设施、落实扶贫产业、发展美丽经济、整治环境卫生……点军区聚焦摆脱贫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城乡统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销号,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
如今,行走在点军区每一个村落,但见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宛如玉带穿梭于绿水青山间。一个个别具风格的美丽庭院,呼应着周围的醉人山色。扶贫车间里,机声嗒嗒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口袋一天天鼓起来。农家饭庄里,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山乡,体验农事采摘,品味农家乐趣。节庆活动中,蜜柚、茶叶、蔬菜等农特产品走俏,帮助脱贫群众增添收入……
聚党建引领聚人心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时代责任。
为实现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点军区委、区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落实责任、建强组织、示范带动,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要求,建立起区委书记负总责、乡镇书记抓落实、村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区级主要领导包乡镇、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包保工作机制,同时强化行业扶贫责任落地落实。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实施阵地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投入万元专项资金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奖补,全区46个村级阵地提档升级。围绕“五个基本”开展“除顽疾、促升级”专项行动、“示范支部建设年”活动,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完成5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出列,支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选优配强“红色头雁”,建好用好“支部书记学院”,组织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现村书记参训全覆盖。建强党员骨干队伍,以党员春训为载体促村干部提能,积极开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
通道路畅通添底气
“多亏了葛古路的修建,带火了我的农家乐生意!”五一小长假,牛轧坪村“伴山乡味”农庄的刘翠英格外忙碌。“从城区自驾过来不到20分钟,大家都愿意来尝尝我们的农家饭菜!”
刘翠英口中的葛古路,原本只是一条颠簸破旧的乡间小路。转变来自点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
点军区秉承“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发展理念,加大农村路网建设,一条条崭新公路串点成线、联线成网,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
近年来,点军区统筹各类资金6.8亿元,完成提档升级总里程余公里,全区通行政村、通自然村硬化道路%。点军区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土城乡、桥边镇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点军区经验做法纳入全国推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汇编,在全国展示推广。
润引来清水润民心
点军区地貌类型多样,供水工程水源水量受降雨影响,水源质量不高一直是困扰群众的“痛点”“难点”。
点军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研究谋划,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建设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思路,制定《点军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远期建设方案,高质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
自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点军区新建集中、联户、单户供水工程余处,建成80处水源点,实现了全区饮水安全全覆盖。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6%,农村小型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2%。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资余万元,基本完成天王寺片区供水工程、白云山提水工程等主供水管网的建设。年底,点军区9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基本完工,预计到年底,点军区将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现“同水源大管网”。
电乡村发展电力足
“现在电压稳定多了,再也不用害怕突然断电了。”点军区茅家店村村民郑金春高兴地说。
郑金春是当地的养羊专业户。由于山大人稀,农网改造前,山上的羊坊低电压情况较为严重,仅能点亮30瓦的灯泡。为了防止小羊被野禽叼走,夫妇两人必须每晚上山巡视。
经过实地勘察,国网宜昌市高新区供电公司为该村新增了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台区低电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茅家店村的变化是点军区大力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点军区大力实施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消除全部存量“低电压”台区,电压合格率99.55%,供电可靠率99.82%。全区固定宽带线,固定宽带人口普及率77.6%,位居全市前列,村村通宽带比例达%。
搬搬出幸福新生活
“现在比以前生活、交通便利多了!”在点军区桥边镇易地搬迁安置点,王阿姨正和姐妹们为一个新的广场舞动作商量着,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走进安置点,一排青瓦白墙的房屋干净整洁,房间窗明几净,厨房和卫生间里的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除了为搬迁户配齐基础设施外,点军区还与农业企业签订产业扶贫协议,为搬迁户解决后顾之忧。
年,点军区重点排查改造“四类重点对象”,完成户住房安全认定,认定率%,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比例达%。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户,入住率%。实际应完成拆旧复垦总任务数户,拆旧复垦率%。
产产业兴旺富百姓
“我就在家门口的同创农业上班,一年有2万多的收入。”谈到这几年的生活,土城乡落步埫村村民张光福很高兴,因身体原因无法务农的他,一度面临收入短缺困难。
为拓宽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链条,搭建多渠道增收平台,落步埫村将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委托给村内农业龙头企业同创农业实施,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提供沼气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点军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通过产业政策扶持、特色产业培育、扶贫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全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多个,形成低山果、中山茶、半高山菜三大农业主产区,产业扶贫作用充分发挥。
农村实体经济规模更壮大。全区市场主体达到家,先后培育了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日趋增强,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近农户增收万元。
担逐梦小康显担当
讲政策、话脱贫、解难题……在点军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奔波着一群奋斗者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投入决战脱贫攻坚这场战斗。
“沉下身心真干事、多干事、干实事!”这是三岔口村第一书记熊义的誓言。
三岔口村属于半高山地区,许多村民出行的道路是狭窄的山路,所需生产生活物质基本靠肩挑背扛,因此山路成为他们脱贫的拦路虎。熊义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用政策、想办法、筹资金,逐步将山路硬化成宽阔的水泥路,打通了脱贫攻坚的“肠梗阻”。
为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省、市、区三级扶贫工作队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建立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全力帮助困难群众斩断穷根。
在点军脱贫攻坚战场上,像熊义这样的扶贫“筑梦人”还有很多。他们是脱贫致富的“新愚公”,为找出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症结所在,他们一锄一锹奋力搬掉“贫困”这座大山;他们是产业发展的拓荒者,为找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他们冥思苦想,积极担当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支援。
勤勤劳致富树榜样
幸福生活不是等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命运多舛,在安梓溪村村民张世望身上显得尤为贴切。自小患小儿麻痹症的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是积极学习缝纫技术,打算学成后开个服装店。却在19岁时因病情加重,再也踩不了缝纫机。
经历多次打击的张世望,在父亲建议下开始学习竹篾编织技术,靠着一双手养育女儿读大学并顺利就业。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张世望编织的篾器开始在网络上热销。他还在家中喂养了土鸡,在
- 上一篇文章: 误杀是导演厉害,还是演员厉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