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大吗挣脱枷锁的

时间:2023-4-15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无症状感染传染性大不大?

这个问题目前尚不确知。

但是,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新冠病之所以难以控制,最主要就是无症状传播惹的祸。

也就是说,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新冠病毒“潜伏期”与症状期具有相同的传染性

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述评,称无症状传播是目前COVID-19控制策略的阿喀琉斯之踵。

文章通过对SARS和COVID-19疫情的比较认为,新冠病之所以失控关键就在于无症状感染传播。

对于几乎所有传染病来说,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就可以有效控制传染源。

比如,年暴发的SARS,就是采取基于症状的病例检测以指导隔离和检疫,在8个月的时间内就完全控制了疫情,并且在全球仅造成余感染。

COVID-19爆发之初,人们就一直将其与SARS比较,因为两者之间的确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并因此采取了相似的防疫策略。

然而,结果却大行径庭,新冠在5个月的时间内蔓延到世界上任何有人的角落,造成了超过万人的感染,疫情却没有减缓趋势。

这是为什么?

研究发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SARS-CoV-2在上呼吸道大量复制和排毒;更为关键的是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开始排毒,并具有与症状期相同的传染性。

就好比说,SARS感染者都给自己戴上一个病毒头盔,也或者说“坏人把坏字xie写在了脸上”;而新冠病却像题图那样,很多感染者都像余则成一样把自己藏了起来,让人难以识别,不能及时、正确隔离。

文章给出的最有力证据是,发生在美国一家养老院的新冠疫情爆发事件中全面筛查的结果。

接受筛查的76人中,48(63%)人病毒检测阳性,其中27位(56%)当时无症状。

但是,这27人中有24人在随后(平均4天内)出现了症状,这些人被标记为前症状者——即所谓潜伏期内的感染者。

另外3人一直无症状,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

最为重要的是,尽管依据症状和出现时间被分为典型症状组,不典型症状组,前症状组,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等四组,但所有人呼吸道分泌物中检出的病毒载量却相似。

——意味着所有人都具有相似的传染性。

这也是迄今为止有关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的唯一直接证据。

新冠病毒的无症状传播包括“潜伏期传播”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于几乎所有传染病中,比如在小儿麻痹症中甚至高达90%以上。

但是,如上所述,多数传染病出现症状之前的潜伏期内并不具有传染性,新冠病是一个例外。

因此,新冠病的无症状感染传播包括“潜伏期传播”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

由于,多数无症状感染者是在一般性筛查中发现的,检查仅涉及病毒定性,不会像上述美国养老院的研究那样进行全面病毒载量分析。

因此,目前缺乏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的直接证据。

面对大流行,我们宁可选择相信有限证据得出的无症状者具有相同传染性的结论。

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这样,除了已经明确的“潜伏期传播”外,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就成了新冠隐形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数据的获得一般只能来自小群体全面的筛查。

第一个,也是迄今最为可信的证据来自停泊在横滨港的钻石公主号上的调查。

船上总共是名乘客和船员,到年2月21日,共检出人病毒核酸阳性,其中50.5%(/)无症状。

另外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证据是,到3月份,仅有36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冰岛进行的例检测中,共检出例阳性,其中也是半数没有症状。

还有一项来自意大利人口的全面筛查发现,50~75%的阳性者没有症状。

当然,关于“无症状”界限的划定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造成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差距。

不管怎么说,新冠病感染者中存在相当高比例的无症状者是不争的事实。

潜伏期传播,和一直无症状感染者构成的隐形传播是造成新冠疫情失控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这意味着,除非采取我国这样的“宁枉勿纵”的超乎寻常的检测和隔离策略,这种传染病就难以控制。

疫情发展到今天的残酷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520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