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R0是57,高于常见的流行病
<
有传言称,经研究发现新冠肺炎(COVID-19)的R0值高达5.7,高于小儿麻痹(R0值为4.9)、天花(R0值为5.2)两种常见流行病,同为冠状病毒引发的人类传染病,非典的R0值是3左右,中东呼吸综合征的R0值还不到1。
R0是什么?
R0即基本传染数,是一项流行病学指标。指在没有外部介入且人群没有病原特异的获得性免疫力的情况下,每个得了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传染病传给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新冠肺炎作为从未出现过的传染病,R0值的大小决定了特定的防控策略以及群体免疫是否可行。R0大于1表示传染病会出现扩散,R0小于1则表示传染病不会扩散。
R0数值5.7不具有代表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早期,一些研究人员曾对新冠肺炎传染能力进行计算和预测。目前,绝大多数国家新冠肺炎的R0值在2到3之间(即一人可传染2-3人),重症病人传染性更高,轻症更低一些。例如发表在《BiosafetyandHealth》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疫情早期,意大利的新冠肺炎R0值在2.4到3.1之间。
随着疫情的持续暴发,不少人对R0值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甚至提出新冠肺炎的R0值高达5.7。那么这个5.7是怎么得出的?
实际上,这个数据主要指湖北采取疾控措施前离开湖北到中国其它省市后发病的患者数据。R0指没有任何疾控措施情况下的自然传染数。湖北从第一例出现到采取疾控措施,期间将近2个月,加上离鄂人员多是流动人口,接触人群广泛,因此,基于这些因素得出的R0值偏高。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因素影响
在并未采取防控措施的部分热带地区,新冠肺炎R0值却小于1,且没有导致疫情的扩散。这是为什么呢?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不仅取决于病因和机体抵抗力,同时还受到发病条件和机体诱因的影响。
新冠肺炎的病因即新冠病毒(HCoV-19)。而发病条件是外界影响病因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风力能够显著影响病毒的生存、含病毒颗粒的扩散和沉降;机体诱因是体内影响病因作用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会显著影响病毒在体内的存活、扩增和排出。所以存在不同病人传染性不同,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发病以及发病后死亡率更高的情况。
这几项因素中,发病条件是影响R0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证据显示,新冠肺炎在热带地区的国家仍然能够传播,其受温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机体与病毒的斗争致R0值不同
此外,机体与病毒的斗争结果也不一样,这也是不同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有不同症状的原因。
未感染——
大多数情况下,呼吸道中的病毒会被非特异的固有免疫力清除,从而避免被感染。
被感染——
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但获得免疫力:潜伏期内病毒在体内复制,如果宿主免疫反应迅速而强烈,患者清除病毒前可能不出现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疾病;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对病毒有延迟且强烈的免疫反应,此时强烈的免疫反应与高病毒载量同时出现,可能诱发炎症风暴。
再看非典或者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致病性非常强,潜伏期短、症状重,较易分辨已感染者,因此可以及时隔离被感染者,从而使未被感染者得到保护,不易被感染;且患者死亡率明显比新冠肺炎高,因此病毒与被感染者也就早早地同归于尽,感染链中断,所以非典或者中东呼吸综合征的R0值低于新冠肺炎。
由此可见,新冠病毒与机体斗争的多种结果,导致其在特定条件下R0值较高。
因地制宜做好防控
R0作为流行病学指标,对疾病的传播和防控策略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各国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生搬硬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关链接:
长按图片识别
- 上一篇文章: 躺了67年的铁桶人,全身瘫痪成为律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