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时间:2016-10-1来源:发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点击上方“脑百科”可以订阅哦!   医院专家介绍说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瘫痪出现,严重者累及生命中枢而死亡,大部分病例可治愈,仅小部分留下瘫痪后遗症。那么,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医院专家为您详细介绍如下: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可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这种感染通过肠道传播到全身,其中脑和脊髓受损害最严重。在20世纪早期,大部分的健康保护资源被专用于被脊髓灰质炎感染的病人。在工业化国家中,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脊髓灰质炎发病已经基本消灭。在有效地接种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病毒通过被人类粪便污染的供应水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通过这种渠道被感染。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毒通过宿主口咽部进入体内,因其耐酸故可在胃液中生存,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如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为隐性感染;否则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出现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为顿挫型;病毒大量增殖后可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1%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其中轻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瘫痪,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    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复制的速度是决定其神经毒力的重要因素。病变主要在脊髓前角、脑髓质、桥脑和中脑,开始是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变性,接着是核变化、细胞周围多形核及单核细胞浸润,最后被噬神经细胞破坏而消失。但并不是所有受累神经元都坏死,损伤是可逆性的,起病3~4周后,水肿、炎症消退,神经细胞功能可逐渐恢复。引起瘫痪的高危因素包括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温馨提示:面对疾病,医院就诊,切勿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用心换心、用爱传递。咨询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fbzz/116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