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康复二
-01-16龙池肢残矫治
小儿麻痹后遗症康复(二)
11、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主要有哪些表现?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主要表现为肌肉麻痹和肢体瘫痪。下肢瘫痪比上肢瘫痪多见,肌肉的麻痹和肢体的瘫痪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造成各种各样的肢体畸形残疾。这些残疾的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例如以下肢来说。两侧肢体不一样长,患肢细小、走路瘸。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12.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能够预防吗?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其发生或者减轻其危害程度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在患病以后要及时找医生看病,不能拖延。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和训练。比如按摩、针灸、肢体运动功能练习等。 (2)休息时保持肢体在良好的位置上,并且要经常变换肢体的姿势和位置,以避免形成不良的肢体畸形,比如患儿长期围坐在床上就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双下肢关节伸不直、腿弯曲、脚变形等残疾。为避免这些残疾就不应该让患儿长坐不动。 (3)经常活动患肢的关节。患儿的肢体长久不动会慢慢变细,严重时肢体还会弯曲变形。防止的办法是经常活动患肢。家人可以帮助患儿活动患肢关节,最好是把关节活动到最大程度,这样反复训练,可以防止患肢的关节变硬、变形。 (4)避免不良姿势的站立、行走。比如小腿弯曲、外翻变形,患儿在这种姿势下勉强站立和行走,可加重下肢的畸形,所以应该防止这样不良的活动。正确的方法是用夹板把小腿摆直固定好再练习站立和行走,这样就可以防止畸形的发生。 (5)合理的使用夹板、支具和石膏等物品,保持患肢在正常位置,纠正和防止畸形。 (6)及时找医生诊治,必要时可以对患肢施行手术,矫正已发生的畸形,并防止畸形发展或加重。13、什么是患者肢体的良好位置? 已如上述,患肢的良好位置可以防止肢体畸形的发生。一般来说患肢良好位置是指患肢最适合日常生活活动的肢体位置,以患者卧位为例,摆放的位置应该是:两腿伸直,双脚放平,脚不要向内或向外翻。上肢的位置是:肩稍前屈、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稍向背侧伸,手的2~5指半握拳状,大拇指与4个手指相对。家人可以用枕头、沙袋、夹板等各种物品来固定肢体的良好位置。14.什么是夹板和支具? 夹板就是用来固定瘫痪肢体的木板条,一般用两条以上把肢体夹起来固定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上,所以常称夹板。夹板也可以用竹板、树枝、铁丝编网等代用。支具是由专门技师根据瘫痪肢体的治疗需要而制作的架子,用来固定患肢于良好位置,又叫矫形器、支架等。支具一般是用轻质铝合金、皮革、塑料等制成。夹板和支具都是在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畸形中常用的工具。15、夹板和支具有什么用途? 夹板和支具尤其是支具可用于预防肢体畸形,同时也可用于矫正畸形、稳定不良关节、补充短缩的肢体长度,从而达到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能力的目的。比如,用木板固定足于放平的位置,可以防止足下垂畸形。用木夹板或支具把膝关节摆直固定,可防止膝屈曲畸形,并且也能达到矫正畸形的治疗目的。对于肌肉瘫痪严重,关节不稳而且不能站立的患者,可用支具把疲软的下肢支起来,再通过两手使拐,患者就能完成站立和行走动作。16、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原则是什么?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发病的结果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成熟,不仅造成小儿身体畸形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使患儿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 所以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要从患儿的全面障碍和需要来处理,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康复治疗,即患儿不仅身体而且精神和社会生活都应得到康复照顾和治疗,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全面康复一般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17、什么是医疗康复? 应用医疗手段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患者在全面康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贯穿于患者康复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包括:手术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心理康复、矫形器、助行器等康复工程,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等等。18、什么是教育康复? 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工作,称为教育康复。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他们成长发育,最后能进入社会生活并参加工作。尤其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来说,他们肢体虽然有残疾,但头脑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应该有和正常儿童一样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在入学等方面的歧视行为都是错误的。相反由于患儿受过严重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更需要我们健全人的关心、支持与鼓励。19.什么是职业康复? 促进儿麻后遗症患者获得职业技能,并胜任职业的工作,称为职业康复。残疾人希望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要求经济独立,这是残疾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课题。目前残疾人就业仍有困难,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国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会应共同关心残疾人就业问题,提高认识,纠正个别人的歧视观点,使残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实现回归社会的理想。 对残疾儿童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要歧视他们。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识,还要根据残疾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比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双下肢瘫痪者,可以训练他们从事上肢活动的工作,像操纵电脑、雕刻、绘画、会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患儿的心理教育,树立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观、消极、失望的情绪,以乐观的精神努力拼搏,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20、什么是社会康复? 提高儿麻后遗症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和生活能力,改造环境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工作,称为社会康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准则,发扬扶弱助残的优良传统,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是实现社会康复目标的重要方面。总之,残疾人的社会康复就是从社会环境及残疾人本身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应有的社会权益.成为社会的主人。(后续)
- 上一篇文章: 小儿麻痹疫苗接种新政策,总有几条你会关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