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花,盛开于大山之中
北京专业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593664.html
年秋夜,大别山深处弥漫着山雾和寒霜,家住金寨县天堂寨镇后畈村的中医黄遵贤披星赶月,拖着残疾的腿脚一瘸一拐的走在村间泥路上,心中的焦急让他不顾腿上传来的疼痛,勉力坚持着不下于常人的速度。
他的目的地是住在黄河村无法通车的村民黄莫先老人家,晚上六点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黄遵贤接到黄莫先老人突发脑梗,生命危在旦夕。挂断电话后的他立马背起药箱,踏上了近五公里的山路。
夜间较差的视野,加上陡峭的山路,这段路就算是健壮的成年人也得花费两个小时,但却硬生生的被他这个残疾人缩减了半个小时,而正是这半个小时,为老人点燃了生命的希望。针灸、服药......一丝不苟的急救后,老人总算脱离了危险。
一时之危解决掉了,但后续的诊治却不好办。大山里的人家普遍家庭条件不好,老人家也是如此,医院得到更好的诊治效果,那高昂的费用对于老人一家可谓伤筋动骨。思绪致此,黄遵贤不仅没要出诊费,更是在之后主动帮老人申请低保,向镇里叙说老人家的困难。镇里在得知此事后,立刻入户了解老人家庭情况,确定老人符合低保条件后,便将老人调整为低保户,为其报销了一大笔就诊费用,让老人得到了妥善的诊治。
“老人现在还能下田干活,身体硬朗着呢。”这是黄遵贤印象很深的一个患者,十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记忆犹新。
现年五十多岁的黄遵贤头发微微泛白,皱纹已爬上他的眼角。儿时因为小儿麻痹症的原因,他永远失去了健全的身体,活在别人的同情目光中。但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击溃他,反而让他树立了自己的理想:他要做医生,做一个守护在大山间,不让任何孩子被病痛困扰、被伤残折磨的医生。“人要有理想,不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我的理想就是让所有大山里的人们都能有着基本的就诊条件。”
年,14岁的黄遵贤在家庭的鼓励、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走出大山,向一名中医大家求学,掌药理、学针灸、解病症......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短短十来年时间里,他成为了一名有着充沛知识、小有经验的中医,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认可。但就在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中医本领走出大山,在城市立足之时,黄遵贤却不顾老师的反对,朋友的挽留,坚守学医的初心,毅然返回了家乡。
“城市里不缺一个医生,大山里却不能少一个医生!”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黄遵贤清楚的知道一名医生对家乡的重要性,他有时总会想到,五十多年前在他患上小儿麻痹症时,如果家乡有着基本的就诊条件,有个和他一般愿意投身大山的医生,是否他就不会背上残疾的命运,就能随意的奔走、跳跃,就能在大山间如履平地、在河流中肆意翻涌......
黄遵贤的人生里少了一名医生,他希望自己是仅有的一个如此的人,所以,大山里的人们从此多了一名有着“让所有大山里的人都能有着基本的就诊条件”理想的中医,多了个让理想之花绽放于群山之间的践行者。
镇相关领导了解到黄遵贤的意愿后,对他赞扬不已,立刻为他申请政策帮扶。在镇里的支持下、在政策的帮助下,黄遵贤和他的中医馆在这片大山扎下了根,为大山儿女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回首这四十年行医之路,黄尊贤赶过夜路、跨过雨雪、翻过峻岭,在这绵延大别山一待就是一辈子,他的坚守,让理想之光照亮了这大别山深处,改变了无数大山儿女的命运!
来源/作者:自写何梁东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上一篇文章: 带父上大学小伙毕业后仍带父工作做有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