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你有一份教师节贺卡待寄出
有一种人,
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启蒙我们自由的思想,
用渊博的学识开拓我们无垠的视野,
用深沉的爱去塑造我们高尚的灵魂。
他们,
是我们的老师。
念师恩,莫敢忘
点击生成贺卡祝福恩师
有爱老师故事多多
年起,广州启动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外引”。截至今年8月底,共引进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62人。在广州这个新的舞台上,这批高层次人才被委以重任。广州教育部门把他们安排在关键岗位,还成立了多个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广州教育带来新气象、新变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图/受访者提供
孔祥明:要让百年老校重现芳华
今年2月22日,作为广州引进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孔祥明正式成为协和小学的校长。
半年时间,孔祥明写下了13万字的工作笔记。在他的带领下,协和小学有了三年行动计划。他希望通过努力,让这所百年老校重现芳华。
甫一到任,孔祥明便向全校多名学生的家长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当校长20多年了,去过不同的学校,每次我都会第一时间向全体家长公布手机号。24小时开机,家长可以随时找到我。家长们都是很理性的,确有需要才会找校长。”孔祥明说,曾经有家长打电话跟他沟通孩子的阅读问题。孩子爱看玄幻小说,家长觉得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但又没有好的方法让孩子远离这些书籍。孔祥明给家长提的建议是,先花时间把孩子正在读的书读一遍,以聊书的方式跟孩子分析,怎样的书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经过孔祥明的“支招”,家长和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达成了共识。
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孔祥明除了一一答复,还会全部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在协和小学最初的日子里,孔祥明像一个体检的医生一样,梳理出学校的优势和不足。他发现,学校教师都比较敬业、素养也比较高,但大多埋头耕耘,不太留意外面的变化。“作为校长的我必需为老师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和我一起享受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孔祥明说,不久后,广州市教研院组织全市美术教研,协和小学承担了一节说课展示任务。学校派出了业务能力强,但平日里有些拘谨的陈老师。孔祥明特意找来获奖课例,一个一个细节地与陈老师进行探讨交流。陈老师非常感动,双休日都留在学校里准备说课展示。
在正式展示时,陈老师表现完美,现场的教研员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没有第二,只有第一!”陈老师的成功,是协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许昌良: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作为从江苏无锡引进的名校长,许昌良到广州已经整整一年了。前半年,他在越秀区教育局中教科工作,其间广泛考察了区内多所中小学校,撰写了五万多字的《广州市越秀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品质提升考察报告》。今年2月25日,他成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华侨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在9月3日新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聪明而温暖的人生奠基。
对于调任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许昌良并不意外。在江苏工作了15年,他先后担任过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而且这两所学校在他任上都成为江苏的优质学校。“第一个学期,我更多的是处在一种‘无为’的状态,因为不了解校情,需要多看多学,少说。先厚积,才能薄发。”许昌良说,只要没有外出任务,他每天都会“推门听课”,一个学期下来,写了四大本听课笔记,足有10多万字。
每次听完课,许昌良都尽可能第一时间和老师交流。“当时不交流,有些细节就怕忘记,指导就没有针对性了。”许昌良说,在校园里,“课比天大”,每一节课,老师的教学都要有思想,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样?有了多节课垫底,许昌良对于全校的教学情况已了然于胸。从新学期开始,华侨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教学聚焦“精准”二字,凸显学生主体,课堂体现更多互动参与,努力体现学生高阶思维训练。
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许昌良有着深入见解和丰富实践。他十年前便创造性地提出“平民教育优质化”的办学理念,“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他笃信教育需要一种定力,“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等待”是一种教育智慧;他主张“先懂事,后考试”,大力倡导“习惯教育”。
在许昌良看来,德育不能靠喊高大上的口号或煞有介事的活动表演,而是扎扎实实的生活化实践。“上课没有良好坐姿,写字没有正确姿势,课间高声喧哗、追逐,这些行为看似儿童天性,实际上是没有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孩子在群体环境中学会约束自己,有秩序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总工会给全省名教师授予“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副院长章喜明和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江帆就是其中两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通讯员陈苹、广大宣
章喜明: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尤其重要
“医院当医生呢,还是想留在校本部当老师?”年大学毕业时,年级办主任这样问章喜明。这次,章喜明决定听从内心,留校当老师。年高考时,他听从父母建议,报考了医学院。经过大学学习,章喜明发现,自己还是更爱站上讲台的感觉,毕竟这是他从小的梦想。
今年,章喜明的教龄已经满了28年,他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的副院长。这么多年过去,章喜明一直喜欢的事情,依然是琢磨怎么上好课,怎么教好学生。在医学院校当老师,章喜明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中,他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他特意搜集一些漏诊、误诊的真实案例,告诫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具备高尚的医德,专心、用心,有爱心和责任心。
章喜明说,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深受恩师们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上学时,老师都兢兢业业,”章喜明说,“当年钟南山院士也教过我们,他的课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会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在课堂中,特别善于启迪同学。”
章喜明曾教过一个学生。实验课上,这个大二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测试成绩却很不理想。他课后了解才发现,原来该同学不喜欢学医,但父母硬要他报考医学院,他因而自暴自弃。后来,章喜明多次和这位同学推心置腹交谈。“我跟他说,既来之,先安之,如果不喜欢当医生,也应该好好学习,说不定还可以当科学家。”在开解这位同学的同时,章喜明还充分肯定了他实验操作能力强等优点。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这位同学爆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冲劲。大学毕业后,这位同学以优异成绩医院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看到昔日的“后进生”取得成就,章喜明深感欣慰。
江帆:替学生还赌债让他在爱里改过
几天前,当“南粤优秀教师”名单公布后,广州大学记者团的
- 上一篇文章: 原创被麻醉的精神,还是被征服的理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