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熟人的故事我的表弟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表弟刚会走路时,与小儿麻痹症结缘,因此有幸以残疾人的名义一直读完了高中。毕业后,表弟就参加了中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证书,也获得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颁发的元“残疾人自学成才奖”。从此表弟对涉残组织产生了一份别样的情感,对各级残联组织有了一种敬重的情怀。每与残疾人朋友相聚时,表弟常常提起中残联。表弟还为市报社投稿,畅谈学习张海迪精神的体会。稿件发表后,表弟拿着报纸炫耀,非常地开心。那是90年代初,表弟正在村小学做代课教师。
由于平时经常为县报社写稿,与报社的编辑、记者多有接触。阳春三月里的一天上午,县报社的记者领着县残联的一位同志来看表弟。这是一位被借调到残联工作的老教师,他很和蔼。他详细地了解了表弟的情况,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了很多。从他的神态里,表弟看出了一种很复杂的表情。他们走后的一个月里,表弟的心里都没有平静下来。表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会改变多少。表弟这个居住在山沟里的残疾人,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一个月后,表弟的心平静下来。平静的心里,也种下了一株牡丹花,那是表弟心灵的寄托,情感的依赖。那颗心是火热的,那份情感是满满的。
那一年的助残日里,在县残联的推荐下,市长来表弟家慰问。在县残联领导的引荐下,表弟与市长的手握在了一起,他微笑着说:“表弟们是一家子,今天表弟特意来看你,你是残疾人的榜样。”市长姓李,是一位很温和的领导。表弟们并肩坐在炕沿唠家常课。他鼓励表弟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成就美好的人生。随行的记者们,听说表弟喜欢写作,有的给表弟留下了名片,有的给表弟写下联系方式。所有的温暖,都让表弟真切地感受到领导与爱心人士们对残疾人的那份关爱与牵挂。
几年后,表弟被镇党委安排在镇广播电视站工作,任电视转播台自办节目编辑,一连干了18年。期间,表弟工作之余为市、县报纸写各类稿件,每周都发表3篇以上。18年里,表弟最深刻的记忆,是连续两届成为县残疾人代表大会的残疾人代表。第一次是镇政府派专车送表弟去的,一直等到中午散会后,又把表弟和镇民政助理拉回来。第二次是表弟自己坐长途客车,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的。两次会议的程序都是积极地领材料、认真地听报告、庄严地投票、热烈地鼓掌,还有点不好意思地领纪念品和聚餐。会议间隙,表弟与其他残疾人代表广泛接触、交流。这一串的事情中,表弟都是处于一种十分亢奋的精神状态里。表弟的心里特别满足,人生的存在感让表弟欣慰。
表弟代表一个乡镇所有的残疾人,参加这样的会议,不仅是自豪,也有一份淡淡的虚荣。会到家里后,表弟反复阅读会议材料,又给县残联写信,提建议。同时,只要是见到残疾人,表弟就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立。残疾人朋友们有什么心事,也总是找表弟诉说。表弟愿意为他们分忧解愁,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那个“残疾”的死结,走出“残疾”的阴影,步入阳光的人生。表弟真心实意地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事。表弟奉献着,快乐着。表弟学习并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也宣传其它法律知识。表弟经常为残疾人义务撰写材料,帮助他们维权。这是表弟最难忘的岁月,算起来有25年的时光。
进入市残联工作的3年里,每年都获得一个市残联为表弟颁发的“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是残联组织对表弟工作的肯定,也是表弟无数个夜晚继续白天工作的一个收获吧。表弟的工作是编辑残联每期8万字含量的季度内刊,撰写一年一次的字年鉴稿件,还要写办公室的工作信息等其它文稿。日夜奋战,有时通宵达旦。
文字工作很苦,但表弟做得很浪漫。表弟特别喜欢深夜里的情思飞扬,任其在星空里游荡。
表弟喜欢用诗意的表达,讲述残疾人的故事;愿意用奇特的想法,思考残疾人的未来。表弟喜欢写诗,时常把“残联”描绘成残疾人心中的那份固执的渴望,也用“芝麻开门”那样的魔咒语言,把“残联”幻化成“自由女神”的模样。残疾人的心中,似乎都有一个潘多拉魔盒,想打开,又不敢开启;想张扬盒底藏着女神典雅娜放进去的美好的“希望”,又总是感到莫名的彷徨。表弟在凌晨的迷蒙中,总是悄悄打开自己心中的那个盒子,等待着“希望”的呈现。稀奇古怪的想法之后,天就亮了,表弟也精神了,于是就开着三轮车去残联上班。很早的时候,表弟骨子里的梦想,就是到残联从事文字工作。表弟只是默默地做着即时工作,随遇而安,任时光荏苒。表弟不觉得自己的惰性有什么奇怪,这是表弟的性格。表弟只是以不安分的思维,很老实地做着残疾人。
在市残联,表弟见到了全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王占君,他鼓励表弟坚持写作。表弟还结实了许多残疾人中的佼佼者,默默地向他们学习。表弟按时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残联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活动,撰写残疾人征文。置身于市残联机关,不仅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激动,也为全市残疾人的成长而欣慰。阜新市残联的领导与时俱进,他们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并不断地为残疾人谋求更大的福祉。
表弟在读初三的时候,在《阜新日报》副刊发表一篇散文《葵花赞》。表弟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葵花,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生长呢?它在渴望光明,还是在寻找真理?表弟觉得它是在追求完美”。记得当时写这段话时,表弟的内心很矛盾很痛苦。残疾人,追求人生的完美,可能吗?表弟的行动告诉表弟,其实表弟一直在倔强地努力着,表弟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人生》,是表弟发表的一篇散文的题目,也是在表弟耳畔回响的一个强大的声音。这个声音淹没了表弟灵魂里对残疾的恐惧,坚定了表弟渴望幸福生活的人生信念。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就来自于残联,就是阜新市残联理事长赵作奎所说的那句话:“残疾人是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在身体残缺的情况下,勇敢地追求完美的人生。”这句话,将永远激励着表弟,并给表弟满满的信心。
表弟与残联近30年的情缘告诉表弟,残联是表弟心灵的家园,是表弟情感的栖息地。
- 上一篇文章: 女孩照顾非血缘关系老人6年,每天端屎端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