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拐杖医生唐智惠村民身边的120

时间:2023-2-1来源:疾病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唐叔,忘记跟你讲了,我上次输这个黄色的药,会引起打喷嚏,你怕是跟我换一下药哦!”

老乡口中所说的唐叔,就是惠水县涟江街道龙瓦村卫生室的村医—唐智惠。唐智惠今年44岁,是龙瓦村土生土长的苗族人。

担任村医的17年间,唐智惠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无论白天深夜,严寒酷署,只要村民们有需要,都能随叫随到。他用一份平凡的工作诠释了担当和高尚品德,诠释了一名医疗工作者的医者仁心。

痛恨疾病立下从医之志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在我8岁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没有钱医治,直接导致我的右脚在之后的生活中使不了力,落下了残疾,深受病痛残疾的烦恼。”说起多年前的事情,唐智惠仍然很伤感,所以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当一名医生。于是,他读完初中后就坚决的告诉父母,要到贵阳去学医。

年,唐智惠前往贵阳一所中专学校选择了医士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一心想学成后回家开诊所,既能照顾家人,也能服务村里群众。

通过3年的学习,唐智惠顺利毕业。但他发现,开一个诊所没那么简单,缺资金,无场所,更没有医师资格证,这些问题硬生生的变成了一盆冷水,几乎浇灭了他的诊所梦。

看到村里的老乡头疼脑热、伤风感冒等都得前往惠水县城就医,作为医士专业毕业的他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他下定决心,决定到贵阳打工,一边挣钱,一边考证。

通过同学的介绍,唐智惠应聘到一家诊所开启了“医生梦”,因为没有执业资格证书,在诊所只能做一些配药、记账的杂活儿,但唐智惠并不失落,他想着可以跟有经验的老医生学技术,这也是一种成长的路径。就这样,他一干就是5年。

唐智惠上门给常年卧床的杨惠监测血压

回村就诊只为守护群众健康

年,由惠水县政府主导,乡镇卫生院牵头,建村级卫生室,招聘一批医生负责村卫生室的运行。由政府负责阵地建设,村卫生室负责人自主经营管理,接受乡(镇)卫生院监督考核。

接到村两委的消息后,唐智惠高兴了好久,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他立即辞职回到了村里。

经过一系列的严格测试,唐智惠成为龙瓦村卫生室的卫生员,担负起龙瓦村村级基本医疗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17年如一日,唐智惠每天上午7点半准时开门,翻看病例,查看当天有哪些病人要来输液、打针,他提前备药,到点没有来的都会打电话一一通知。

龙瓦村小瓦组村民吴必秀,今年47岁。她说:“自从唐叔做村医以来就没有到外面看过病。唐叔用药用得好,收费低、态度好,不光是我们村的来这里看病,隔壁村的,甚至邻县的群众都来这里找他,每天忙得不行。还好,现在有他媳妇帮忙,否则他一个人真的顾不过来。”

唐智惠的妻子叫吴发明,毕节人,今年35岁,性格开朗,村里人都把她当成唐医生的“护士”,开药瓶、换药、发药,她都已经非常娴熟。病人输液无聊了,她还会陪着大家拉家常,帮助病人缓解病痛感。

因为右腿不方便,到卫生院拿药,到惠水县城合医办报账等,这些都得靠他妻子去张罗。

虽然腿不方便,但是手机上的“新农合村医系统”APP却被唐智惠操作得十分顺溜。只要把患者用的药全部输入到里面,匹配规定的价格,医疗费即用即补,很快就结算清楚,自动生成小票。产生多少费用、患者自费多少、合医补偿多少一目了然,几乎所有患者的用药和药品价格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用药方面,唐智惠坚持为老乡们选择价低、疗效好的药品,所以卫生室的利润一直很低,加上每月政府补助的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踏实、幸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唐智惠始终记得初心使命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一直陪伴着他。

“小时候生病都是村里的乡亲帮助我,在我开不了诊所的时候,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了我,那么,我就一定要用行动来感恩党,服务群众”。唐智惠很坚定的表达着内心的想法。

唐智惠给建档立卡户杨通菊输液

拄拐出诊做群众心中的“”

嘀嘀嘀…嘀嘀嘀…唐智慧手机的闹钟一下子响了起来,忙了一早上,刚坐下还来不及喝上一口水的他又立即起身拿起药箱,手拄拐杖准备出门。

原来,每周四12:00,他都要到陡冲组唐大成家给其妻子杨惠监测血压。杨惠在年11月种庄稼时,不小心把脊柱摔断常年卧床,他担心杨惠血压不正常,所以每周四都调上闹钟提醒自己上门测血压,还经常送去一些常规药品。

从村卫生室到杨惠家正好1公里,腿不方便的唐智惠却要花上半小时才能到达。

“唐医生自己的脚又不方便,还定期来看望我家老婆,每次来都问缺不缺药,情况正不正常,他就是我们寨子里的,一个电话,马上到位,非常感谢唐医生。”唐大成很是感激地说。

龙瓦村龙洞组建档立卡户杨通菊老人因为天气变化喉咙发炎来找唐智惠开药。她见到记者就说:“唐叔人好得很,有一次,我家老伴半夜发高烧,又咳得厉害,打电话给唐叔,才十多分钟,他媳妇就骑着三轮车带他来了,打完针,鸡都开始叫了。”

年,唐智惠因为脑梗昏倒在卫生室,在医院治疗半年的时间,村民们都很不习惯,一是盼着他快点好起来,继续为大家把脉问诊,二是真切地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

“一想到等在卫生室里的患者都期待着我回去,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赶快好起来。”谈及生病那半年,唐智惠特别内疚,他希望早日回到村民身边,继续为他们看病、输液。

一旁的妻子马上说到:“他啊,一天都不晓得照顾自己,不好好休息,刚动完手术麻药过了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就问医生他好久可以出院,医生问他慌哪样,他说村里的乡亲看病去县城太远,麻烦很”。在他的心中,病人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经常有朋友问他对病人这么好,值得吗?唐医生只是笑一笑:“值得,我是一名医生,我有责任帮助他们。”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夏;无论是凌晨深夜,还是过年过节,只要病人有需要,唐医生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不论上班还是下班,他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

白天在卫生室忙完以后,晚上就把病人治疗表册带回家,吃完饭按表册上的名单,到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行动又不方便的人家进行随访,给他们做身体监测。

龙瓦村有家庭医生签约对象户,高血压病例80个,糖尿病病例3个,行动不便的8个。这些对象,唐智惠每月都不定期的随访,基本实现全覆盖,如遇特殊情况的,只要接到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是村里出了名的“”。

“他虽身患残疾,但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惠水县涟江街道大龙社区卫生院院长陈达良说,唐智惠从年到龙瓦村当卫生员至今,主要负责村级基本医疗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以及上级指令性任务,作为村卫生员,他医疗工作经验丰富,为当地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受到当地村民赞誉,他总是如期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哪怕是近年来健康扶贫工作也没有拖后腿。17年的村医经历和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村医,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简直就是群众的“”,值得医疗战线上的同志学习。

17年的认真负责、17年的兢兢业业、17年的任劳任怨,唐智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他所从事的是一份平凡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耀眼的光环,唯有一份坚持,仅有一份信念,他的一言一行,就像他胸前永不摘下的党徽,诠释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高尚品德,诠释了一个医疗工作者的医者仁心。

通讯员周扬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杨

编辑石志行

编审张发扬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zl/1469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