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新第一书记的情怀
全网抖音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23/138464.html
第一书记的情怀
文/马景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故事中主人公的要求,我使用了化名。虽说脱贫攻坚已经收官,但扶贫路上那种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质朴情怀,却永远感动着我——
1
他名叫海涛,一位年轻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我是在镇上扶贫座谈会上认识他的。他衣着朴实,面色微黑,静静坐在那里。主持人介绍到他的时候,他没说话,只是站起来笑笑就又坐下了。照惯例,这种情况下,都会来两句,什么欢迎光临了,多多指导了,等等一类的套话。但他只是点了一下头,笑笑,算是打了招呼。于是,他便给我留下了一个憨厚的印象。于是,我就把这次采访的对象定了他。海涛是年7月进的村,农村的风吹日晒,使他看起来像是个乡下人,看不出他曾是县局坐办公室的科级干部。海涛告诉我,他除了负责全村扶贫工作外,还包了一户帮扶对象,名叫陈老根。我见到过,那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60多岁,寡言,很少会主动和人说话。在我的印象里,终年与土地为伴的庄稼人,大多这样。他们的性格都像他们的土地一样沉默。在他们看来,似乎一切话都是多余的,只有把力气用到侍奉土地上,有个好收成,才是实打实的事。老根一人操持十几亩地,春种秋收,一年忙到头。然而,他的勤奋在生活的现实面前却是那样的无济于事。老伴精神病,生活要他照顾。大儿子先天性小儿麻痹,丧失劳动能力。女儿15岁,上初中。一家四口人,全指靠那几亩地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艰难。像这样的家境,如果得不到帮扶,一个人拼死在地里,日子也好不起来。海涛说,他第一次走进老根家的时候,站在门口皱了一下眉头,因为他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怪味。但他没有迟疑,他走进屋里,就看到了老根常年躺在床上的老伴和他坐在地上的大儿子。三间平房,连锅灶,黑黢黢的墙壁,乱七八糟的杂物,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海涛跟我说,说实话,常年居住城市,工作城市,也下过乡,看到的都是田园秀色,绿树红楼。看到的是新时期新农村的新面貌。很少走进贫困家庭,很少近距离接触贫困户。距离贫穷很近,却又很远。面对老根生存环境的强烈反差,在他心里引起了震撼,当天晚上,在驻村工作会上他主动提出,把帮扶户定在了老根家。2
老根最初见到这位第一书记很拘束,海涛坐在那里,他简直手脚无措。为了尽快消除这种生分,海涛经常跟他聊家常。开始,海涛说十句,老根也不会说一句。海涛也不在意,海涛自管说。说扶贫政策,说新农村发展,说他这个家的出路。老根扛起掀要去地里干活,海涛也扛起掀,跟他到地里,边干活便聊。老根穷,没啥亲戚朋友来往,心里有话平时也没人听他诉说,他也不想说。但他发现,这个城里来的领导倒和他像无话不谈的自家人一样。也就不再见外,憋在肚里的苦水都向他倒。于是这位城里下来的第一书记就和这位贫苦的种地人成了忘年之交的朋友。海涛发现,老根虽然生活穷困,担生性梗直、坚强、是典型的在土地上滚打出来的农民品性。老根常年顶着生活的艰辛,支撑着家的屋顶不让坍塌。他信命,他觉得这都是他命不好所造成的,命里注定他要为这个瘫痪的老伴和残疾的儿子伺候终生。看不到希望,但老根从不放弃。大儿子没指望,女儿是他的心头肉,是他的盼头。他苦撑着,就是想让女儿把书读下去,有点文化,将来能找个好点的男人嫁了。他盼着女儿快点长大,好让她脱离苦海。这似乎是他精神的支撑和为之坚持的目标。海涛听着老根的诉说,望着老根过早苍老的面容,心里很不好受。他告诉老根,他们来的任务,就是要和他一起担当起责任,让他和他的家人们和大家一样过上正常生活。老根点点头,说他信。但又叹口气说,我家这个样,难啊。3
照工作程序,海涛给老根落实了扶贫政策。先是给他老伴和儿子,通过评定,办理了低保。又把上房漏雨的地方进行了修补,几乎倒塌的偏屋也彻底翻新改造。把锅灶搬到偏屋。还给老根在村里安排了清洁工的活,每天把村部和村道和村里的小广场打扫一遍,每月可领到元的工资。老根很知足,一月元,一年下来就有四五千,这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在地里苦打苦拼,扣除成本才能落几个钱?这还不耽误地里活。村邻逗笑:老根头,当个贫困户怪美啊,让给我当当。老根头说,中,我家这俩瘫子也都给你。海涛还从自己家里给老根拉来了一套沙发,说是老式,旧的,要淘汰了,没地方放。老根心里疑惑:看着像新的一样,咋就要淘汰呢?但己经拉到家门口了,他也不好推辞,就说,等年底了要给海涛钱。海涛说,老哥,你见外了不是?要钱我就不会往这拉了。家里收拾利索了,墙壁也粉刷的雪白,放上沙发,摆上茶几,有了坐的地方,家就像个家的样子了。这对于在地里拼打了多半辈子的老根来说,做梦也想不到。当海涛把沙发往屋里搬的时候,老根握着海涛的手说不出话来。日子过的那样难,这个从无流过泪的汉子,眼角竟溢出了泪花。该落实的帮扶政策和措施都给老根安置齐毕了,在脱贫评定时老根也签了名,按常规,海涛这个第一书记的包户任务己经完成,该撤了。但就在这时候,老根的女儿,那个在校读初三的中学生引起了海涛的注意。4
老根的女儿,上初三,平时住校,只在周末才回家。海涛第一次遇见,和她打招呼,她也不理采,勾着头,匆匆走过。大热天,家里没有电扇,女孩把自己关在里屋不出来。老根不好意思地给海涛解释:女娃,脸羞,认生。一个中学生,应该不会这样的,海涛觉得这女孩有心事。他担心她心理上有啥问题,他知道这个女孩对老根这个家庭的重要性。他就到了学校,向女孩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问:你是她的父亲?海涛不好意思:不,我是驻村扶贫的。班主任不解:扶贫也管这?海涛笑了,说:是。那天是周五下午,还没放学。班主任指着远处的女孩告诉海涛:这女孩不爱说话,甚至很少和同学们交流,属于性格内向类型。这个学期成绩下滑的厉害。海涛望去,在操场的边缘,女孩一个人站在那里。上体育课的同学在操场上嬉闹玩耍,她像一只离群的小羊,是那样的孤独。海涛向她走去,她看到了,低着头,像逃离一样,赶紧匆匆离开。海涛守在校门口等,一直等到放学,等到女孩走出校门,海涛赶紧推着电车迎上去,喊她。海涛说,我带你回家吧。女孩低头不语,躲过电车要自己走。海涛就推着电车,跟着她一起走。海涛和女孩边走边谈:咱们也算熟人了,我在你们家遇见过你,你不跟我说一句话。我觉得你是不是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找你就是想征求一下意见。女孩还是低着头,只管走路,一言不发。海涛故意说:你不说话,就是默认我的工作做得不好吧。这次,女孩急了,停下脚步,望着海涛,憋红了脸,连连摇头:不,不。海涛笑了,为女孩终于开口说话笑了。虽然她只说了两个字,但海涛觉得这是个好的开端。海涛说:没意见就好,不过,以后我会经常和你沟通的。你们这个家庭是我包的,我要对每个家庭成员负责,当然包括你在内,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也可以随时和我谈谈。那次过后,海涛又和女孩谈了几次,都是在周末,或是家里,或在接她回家的路上。虽然女孩还是不大说话,但海涛知道她在听。只要听就行,他相信总会有效果的。5
由于要和女孩谈话,海涛放弃了周末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海涛也有一个和女孩差不多大的女儿,每看到自己的女儿,花枝招展,天真活泼,和同学们又说又笑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老根的女孩,心里就会有一种忧虑。他和妻子说了自己的心事,他最担心在老根家庭现状的压力下,女孩会放弃学业,或者得了抑郁症。那女孩就完了,这个家庭就也完了,那对老根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他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对这个家庭负责到底。他不忍心让一个花季女孩,在贫穷面前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我问海涛,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扶贫工作的范畴?海涛说,落实扶贫政策,不能走回头路返贫。要让贫苦户真正脱离贫穷,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对扶贫户有益,都是应该做的。海涛的妻子在中学任教,她和丈夫有着同样的善良,她非常理解自己的丈夫。尽管开始的时候,她曾为丈夫从单位抽去扶贫有过意见,当她听丈夫回来说了乡下贫困户生活的现状,听得她唏嘘不已。那天丈夫提出要给老根家买套沙发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而且两口子还商量,每月从工资里拿出元钱给女孩作为生活补贴。又一个周末,海涛去接女孩,班主任告诉海涛,说女孩这次考试成绩很差,批评了她,她竟然说出了她不想上学的话。在回家的路上,海涛虽然又气又急,但还是耐着性子引导女孩:我知道,你心里有很多话,但你没人诉说。你也不想这个样子,你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快乐的生活学习,但你因为家庭的现状而自卑。你觉得不如别人,你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因此你把自己封闭起来。女孩听着,头勾得更低了。海涛继续说:你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毁了。你的结果只有一个,等自己长大了,找个男人把自己嫁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难道你不明白吗?难道我这多天给你说的话都白说了吗?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你越来越老的父亲和这个家想想啊!海涛的语气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女孩突然把头抬起来,海涛看到她已是满脸泪水,他哭喊着说:不,我不嫁人,我也不上学,我要去打工,我要挣钱养活我爹,养活我妈,我哥。说完,她双手捂着脸,蹲在路边哭起来。女孩哭的很痛,好像要把内心里的一切憋闷都哭出来。海涛知道,女孩内心的压力太大了,现在终于说出来,也哭出来了,这就好。他默默地站在那里陪着她,让她彻底哭了个痛快。6
等女孩哭够了,海涛这才轻声地说:我支持你打工挣钱,但我建议你要作好准备。要先用知识把自己装备起来,不然,就你这样,只能是一个出卖劳力的打工妹。以你的家庭情况,我也不支持你读什么一本二本。但至少要把高中读完,然后上一个专业院校,这样可以学会一技之长。将来走向社会才会是一个有用的人。女孩已经不哭了,在默默听着。海涛说:你也不要急着决定,我的话你好好想想。选择真的很重要,选择错了会毁人一生的。第二天,海涛和老根认真地沟通了对女孩的看法和建议,老根频频点头。通过这么多天的接触,他对这个年轻人心服口服。老根说:一切听书记的安排。老根对女儿说:女啊,咱们遇上贵人了。非亲非故的,人家为咱们这个家操透心。咱不能不知好歹啊。女儿点点头。又一个星期天,海涛来到老根家里,女孩也在家。看到书记来了,她不再躲避,过来给海涛倒杯水,当着老根的面,第一次开口说话了。她对海涛说:叔,我知道你都是为我们这个家好,为我好,我听你的。海涛楞了。看着女孩脸上露出的笑容,海涛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知道这女孩终于从内心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半年多了,听到女孩第一次说了这么多话,还叫了一声叔,海涛像是心头搬开了一块石头。他站起来,充满爱意地拍了一下女孩的肩膀,轻轻说了声,谢谢!女孩看着父亲,父亲看着女儿,也楞了。他们不明白,书记这是咋了?咋还说谢谢,谢什么呢?海涛走到院子里,夏天的午后,一院子阳光。不知是为女孩的的改变高兴?还是为自己这么多天来心中的压力突然释放而轻松?眼角竟有了湿润。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一次在乡里,我又遇见了海涛,问起女孩的情况。他高心地告诉我说,女孩已经在县城第三高中上学了,而且落实了扶贫政策中的“两免一补”。学习很好,心情也好。星期天有空,他还会把她接到家里来吃饭,让她和女儿在一起做功课。有说有笑的,跟过去判若两人。他和妻子都很高兴,觉得家里又添了一个闺女。我笑着对海涛说,你行啊,这收获大了,扶贫扶出个闺女来。海涛也笑了,笑得路边泡桐树上几只喜鹊,也跟着喳喳叫。作者简介:马景新,回族,河南新野人。网名:飞马千里,识途的老马。爱好旅游、摄影,闲暇时光,喜欢骑上自行车去丈量大地。没读过多少书,却爱用文字留下生活的印记。一路走来,且行且吟,自得其乐。才疏学浅,无甚建树,文学爱好者而已。文章大多都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如能在饭后茶余得到朋友些许青睐,便感欣慰。
本期责编:刘明月
往期精彩回顾:
马景新:沙堰名称历史沿革勘误
马景新:夯歌嘹亮的岁月
马景新:扇子和电的记忆
马景新:清明节遐想
马景新:风雪珍珠潭
马景新:清晨的街头
马景新:追悔莫及
马景新:算命记
马景新:卖书记
马景新:他和她之终成眷属
马景新:他和她之石桥明月
马景新:他和她之绿野情缘
马景新:他和她之烦扰难解
马景新:他和她之青葱岁月
马景新:他和她之年少时光
马景新:老兵和他的村庄
马景新:仰望一棵古树
马景新:科科虫和老茶壶
马景新:迟来的幸福
马景新:我的博客
马景新:深山老屋
马景新:二月二龙抬头
马景新:正月初十的早上
马景新:猴乡?猴戏结束篇(13--14)
马景新:猴乡?猴戏(11--12)
马景新:猴乡?猴戏(9--10)
马景新:猴乡?猴戏(7--8)
马景新:猴乡?猴戏(5--6)
马景新:猴乡?猴戏(3--4)
马景新:猴乡?猴戏(1--2)
马景新:走进新野“中国人寿”
马景新:行走在岁月的路上
马景新:夯歌嘹亮的岁月
马景新:
马景新:故乡的老白河
马景新:我的一只狗叫黑子(5、后记)
马景新:我的一只狗叫黑子(3——4)
马景新:我的一只狗叫黑子(1——2)
马景新:行走在“汉风”的春天里
马景新:桃红梨白三月天
马景新:缘份的天空
马景新:古诗里的元宵(外一首)
马景新:天涯夜行
马景新:走进“疯人院”
马景新:风雪中的红围巾
马景新:乡下老家的草屋
马景新:记得当年放鞭炮
马景新:凤凰散记(完结)
马景新:凤凰散记(5、6)
马景新:凤凰散记(3、4)
马景新:凤凰散记
马景新:走过迷雾
马景新:“印象”春晖
马景新:新野沙堰历史文化记载的两处疑误
马景新:青山不老夕照明——记文友赵红俊先生
马景新:千年之争躬耕地
马景新:农民工的家国情怀
马景新:掠影阳朔过桂林
马景新:月光下的童谣
马景新:访上官云珠旧居
马景新:虎山水库游记
马景新:“茶鸡儿”声声
马景新:春风吹来野菜香
马景新:镇上的古树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文友安支持原创,就点击‘喜欢作者’吧
- 上一篇文章: 卿光亚ldquo佛诞日r
- 下一篇文章: 接种疫苗呵护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