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军扎根村小四十载初心不改育桃李

时间:2025/7/14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教育不是满灌,而是温暖和点燃。砥砺前行四十载,从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到学校管理工作,无论工作内容如何变动、职位怎样调整,做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他的初心和坚守。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为学生撑起了一方快乐的天空。他,就是太康县常营镇中心小学校长苏文军。

  亲自动手改善学校面貌

  走进常营镇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漂亮的教室、美丽的围墙、平整的操场……但是在十几年前,这里依旧是土坯房、破大门、烂操场。

  年,苏文军调到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作为学校负责人,虽然学校离家很远,苏文军仍然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每个班级检查一遍再走。

  当校长之后第一次开学典礼上,看到台下多名学生,苏文军知道自己的担子更重了,这些学生背后是多个家庭,家长的信任、领导的寄托让他一刻不敢懈怠。

  苏文军来时,雨中的校园一片泥泞,没有活动器材、没有教学器材、没有活动场所,教室陈旧破败,屋檐上的破碎瓦片随时都可能掉落,新来的特岗教师到了宿舍就哭了起来。

  面对困境,苏文军决定改善学校面貌。“我就是想让这里的学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苏文军觉得自己作为校长,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资金不够,他就撸起袖子一身泥巴、手抱砖头、挥锨铲土与老师们一起修整。老师们不怕脏、不怕累,整理教室、垒花园、修操场……操场升级改造后,彻底改变了中心小学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体育教学条件。慢慢地,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生动起来,学生爱上了住校生活。

  十年的时间,常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数量由原来的多人增长到如今的多人,原有的8个教学班到如今的13个教学班、当初的20名教师也增加到现在的37名。十年的时间,这位名叫苏文军的校长带领师生让学校旧貌换新颜。

  暖心护学守护学生成长

  常营镇中心小学的家长几乎每天都要在   那是太康县常营镇国道上的一段路,“车多人也多,又没有安装红绿灯,每当上学放学时,拥挤的人群与车辆混在一处,人与车互相抢道的事情经常发生。”苏文军说。

  一身荧光绿的马甲、一个黑色的哨子、一面印有“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的旗帜是苏文军护学时的“标配”。学校毗邻大街,商贩、住户多,人流车流量大,下午五点半,学校放学,路口迎来晚高峰,乌泱泱的车连车、人挨人,这时间便是苏文军最为忙碌的时候。

  挺着笔直的身子,吹着响亮的哨声,摆着通过“自悟”学来的交通手势,苏文军熟练地拦下行进中的车辆,引导家长和学生快速过马路,待一波行人通过,他又摆出一个放行的手势,这一忙就是一个多小时。

  十五年来,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苏文军都默默的坚守着,无私地奉献着,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安全保护伞,给孩子们铺就一条安全的上学路。

  潜心教育匠心砥砺前行

  热衷于付出,其实还不止在护学这一件事儿。许多同事都记得,学校的桌子、椅子坏了,苏文军都会第一时间主动修理。秋天到了,他拿着竹竿把学校树上的枯枝打下来,以免树枝掉落砸伤学生。他曾经教过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学生行动不便,苏文军便一直扶着他走路、背着他上下楼。

  苏文军深深地知道,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不在家,对孩子缺少陪伴,他成了学生的“父母”:为拉裤子的孩子清洗身体和衣物,给生病的孩子喂药,帮失去父母的孩子铺床、缝补衣服,深夜背生病的孩子找大夫。保障学生基本生活的同时,他也带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师生在校园涂鸦……十几年,他对这所小学和学校里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感情,校园里的花草是他和师生们一颗一颗栽下,教学水平连年提升。

  三尺小讲台,寒暑几十载。他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周口市百名优秀校长”“太康县好校长”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周口市管理学校”“周口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太康县均衡教育发展先进学校”“太康县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苏文军说:“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40年,我就想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好好努力,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不辜负教师的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张倩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676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