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瘸腿哥哥特意到南京,求一份工

时间:2023-3-31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周恩来的祖籍在绍兴,出生在江苏淮安的驸马巷周家大院,连他自己都说,既属于绍兴也属于淮安。

绍兴赋予周恩来的,是书香文化;淮安赋予周恩来的,是生命和锻炼。

周家大院属于是典型的旧社会文人大家族,书香传承久远,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周敦颐,也就是咱们课本里都读过的,那篇《爱莲说》的作者。

周家大院的“孩子王”是排行第四的周恩夔(kuí),而周恩来排行第七,所以后者将前者称之为四哥。

而周恩夔字铁仙,久而久之就被周恩来,称之为铁仙四哥。

根据周恩来的回忆,他小时候对四哥的印象,并不怎么好。

而周家大院在旧社会的最后一位政府高官,便是这位四哥周恩夔的父亲名叫周嵩尧,做过袁世凯的秘书,属于是位高权重。

周恩来夫妇与伯父周嵩尧

无论在哪个时代,秘书这两个字,都代表着领导的心腹,所以周嵩尧的地位可想而知。

按道理说,出身名门望族的周恩夔,本该拥有富裕的生活,可他却在战争年代,穷的无米下锅饿了肚子,以至于要去找周恩来安排工作。

周恩来见到了四哥,而且分别了将近三十年,他是帮还是不帮呢?

本期文章,就要先从周嵩尧说起,在周家大院的同辈兄弟当中排行第六,所以一直被周恩来尊敬的称之为六伯父。

那时候的大家族,跟咱们今天的大家族,是有较大区别的,至少亲情要高于咱们今天,例如周恩来的叔叔无后,所以就把周恩来过继过去。

也就是说,周恩来从小有两位母亲,并没有因为过继,而影响到亲情。

年,周嵩尧经过寒窗苦读,在二十五岁的年纪,考上了举人,位列全国第三十五名。

然而在腐朽黑暗的晚清官场,考中举人却很难得到相应的待遇,需要有人脉和背景,才能够得到升迁。

所以周嵩尧求助二舅父郑仁寿,二舅父当时的官职,是淮安的漕运总督府总文案。

有了郑仁寿的帮助,周嵩尧才得到了一个小小的文案官职,虽然起点很低,但周嵩尧头脑聪明,而且勤劳肯干。

王士珍

当时有一位江北提督名叫王士珍,就非常看好周嵩尧,于是大力保荐这位年轻人。

在这里,稍稍提下提督王世珍,所谓提督可以理解为封疆大吏,而这位王士珍,属于是清末民初的风云政治人物。

晚清最强大的派系是北洋军,而北洋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北洋三杰,被称之为龙虎狗。

三杰排行第一的,就是这位“龙眼”王士珍,第二是段祺瑞,第三是冯国璋。

王士珍的优点是威望高,缺点是对清朝迂腐忠诚,以至于后面的段祺瑞和冯国璋都做过总统,王士珍却仅仅做过总理。

几十年后,倒是很多人邀请王士珍做总统,主持中国的大局,然而此人却认为愧对清朝,骨子里迂腐忠诚……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正因为王士珍地位高,而他的保荐自然会被重视,所以朝廷这才注意到周嵩尧。

于是乎,周嵩尧去往北京,见了慈禧和光绪,说白了就是去面试。

在颐和园的仁寿殿,周嵩尧获得了邮传部郎中的职位,这才逐渐走进了政坛。

清朝覆灭,民国初创之后,周嵩尧做过袁世凯的秘书,等于是站在了权利斗争的潮头。

民国初创那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历史较为复杂的一段时期,周嵩尧本该风风光光的,做总统府的大秘书。

然而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所以周嵩尧一怒之下,坚决反对这一丑恶行为。

结果可想而知,周嵩尧在反对称帝,在北京政坛鹤立鸡群,自然也就被针对排挤,无奈之下辞官,回了故乡江苏。

周嵩尧属于是北洋派系的高官,他的收入自然也不菲,再加上他在江苏的时候,做江苏督军李纯的秘书长,所以经济方面很宽裕。

江苏是南北斗争的关键区域,北边是北洋,南边是革命党,李纯则主张和谈,不要打仗。

关于李纯是谁,这里不展开去讲,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长江三督”属于是政治斗争当中的精彩历史片段。

天下大乱,李纯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在年的时候,倒在了权利漩涡里,此人的神秘死亡,属于是政坛一大悬案。

周嵩尧也就失去了靠山,于是从那之后,就长期在扬州隐居。论地位算不上寓公,论金钱也算不上富翁,简单来说属于是社会的上层阶级。

周嵩尧在官场摸爬滚打,还是有些积蓄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足够家里人吃穿两代人。

不过这位六伯父,喜欢收藏名人字画,因为这个烧钱的爱好,所以返贫是迟早的事情。

乱世黄金,盛世才是古董!这是老祖宗总结的经验,这句话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可周嵩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并且不惜倾家荡产。他的这一爱好,为未来的穷苦生活,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后来,这批国宝字画,全部送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去世之后,这些国宝捐赠给了国家,现藏于周恩来纪念馆)。

周嵩尧唯一的儿子,便是咱们本篇要讲的周恩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也属于是旧社会的顶层官二代,本该一辈子吃喝不愁。

周恩夔出生于年1月16日的江苏淮安,在父亲的帮助下,获得过国学生”和“江苏州同分苏县知事”。

只可惜,周嵩尧为儿子捐来官职,儿子却不求上进,并没有在官场飞黄腾达。也不知道这位总统府的大秘书,是否会对儿子失望。

周恩夔不爱读书,并没有传承周家大院优秀的书香基因,可凭借父亲的家底,生活倒也优越。

周恩夔字铁仙,意思就是体格健壮神采飘逸,而他本人腿部有残疾,所以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

至于为什么会字铁仙,周家大院的后人,曾经给出过解释。

五儿子周华璋,曾经问父亲周恩夔,为什么有腿疾?

周恩夔则说,是小时候爬树摔下来,落下的毛病。

不过周家大院的后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因为周家人从小就要刻苦读书,五岁的时候就要取字。

既然字铁仙,证明周恩夔的腿疾,是刚出生的时候就有,大概率是因为小儿麻痹,而不是从树上摔下来的。

根据周恩来周总理本人的回忆,他对这位铁仙四哥的印象并不好,小时候在周家大院,周恩夔从小就娇生惯养,性格不讨大家喜欢。

同龄的孩子当中,恩字辈的老大,比周恩来他们大了十多岁,而老二老三又早早夭折。

所以老四周恩夔,也就成了孩子王。

周恩来曾经说过,周恩夔是六伯父唯一的儿子,从小就不学好,非常的顽皮,也不怎么念书。

周总理是很少评价兄弟姐妹的,更是很少给负面评价,从“不学好”这三个字便可看出,总理并不怎么喜欢铁仙四哥。

从以上便可看出,周恩夔的成长轨迹,属于是不学无术,既没有周家大院的书香传统,也没有父亲周嵩尧的勤奋。

另外,淮安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邻居们也曾讲过周恩夔的轶事。

周恩夔小时候特别顽皮,有一次爬树爬到高处,让树下面的人,看鸟窝里的鸟儿长大了。

大家抬起头的时候,周恩夔却朝着树下撒尿,以至于很多孩子都中了招。

周恩夔在树上,看到下面的孩子被淋湿,所以他在树上哈哈大笑,以此来玩闹。

周恩夔长大后,娶妻生子组建家庭,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着父亲的家底,属于是坐吃山空。

前文说过,自从江苏提督李纯蹊跷而死,所以周嵩尧带着家眷隐居扬州,而周恩夔自然也跟着生活在扬州。

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在日本人的侵略下,祖国半壁河山沦陷,扬州也就惨遭日寇铁蹄的践踏。

越是危难关头,越是能够看出文人的气节,在国破的大背景下,日寇对周嵩尧以礼相待,希望此人做汉奸。

日本人的想法很简单,无非是扶持伪政府,搞所谓的“共荣”然后让有威望的中国人,在伪政府担任高官。

扬州的周家父子,自然不会做汉奸,北洋出身的这些政府高官,总体来说气节高于国民党出身的高官。

周嵩尧、江石溪、凌鸿寿、朱自清他们,组建了冶春后社,以此来度过清闲的时间,而不是去伪政府为日本人服务。

其中这位名叫江石溪的,他有一位后人,未来做了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在日本人的监视下,周恩夔带着老婆孩子,离开城市去往乡下,避免成为日本人的筹码,避免拖累父亲。

在民族气节上,周恩夔是有底线和良知的,不过身在扬州,又没有什么收入,还不能去日本人掌控的机构上班。

于是乎,周恩夔家里也就越来越贫穷,在饿肚子的情况下,他也就盯上了父亲收藏的国宝级古董字画。

在这方面,父子二人分歧巨大,周恩夔认为生在乱世,首先要填饱肚子,所以去找父亲商量,要不要卖掉一批字画,然后买米下锅。

前文说过,周嵩尧属于是狂热的字画痴,宁愿倾家荡产,也要买名人字画,绝不会卖出去半尺。

周恩夔无奈之下,只能瞒着父亲周嵩尧,悄悄地拿了十张山水画,而且是清朝王云画作。

周恩夔认为,父亲收藏的名画有很多,短时间是不会发现这件事的。

可那十副山水名画,很快就从扬州转手到了上海,摆在了古玩市场。

而字画圈子里的名人,很多都认识周嵩尧,恰巧有一位朋友,一眼就看到了王云的画作,而且是真品。

好友立刻意识到,周嵩尧为何卖了心爱之物?是不是无米下锅?经济遭遇了过不去的坎儿?

在这种情况下,好友慷慨解囊,买下了那王云的名画,然后从上海出发,坐车一路下扬州。

话说那时候的朋友当真是给力。

当周嵩尧见到了好朋友之后,当他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名人古画之后,这才知道是儿子周恩夔,瞒着家里人私自卖了古画。

而那朋友倒也仗义,又去乡下找到周恩夔,给了一笔钱补充生活所需,劝周恩夔以后不要再卖字画,那些都是国宝。

倒是幸亏有这位仗义的朋友,这才保存了国宝。各位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这批国宝字画。

周恩夔的生活遭遇困境,再加上母亲和姐姐的去世,儿媳妇也在乱世当中长眠,亲人的离去,对他打击很大。

周恩夔也曾想过改变,例如开办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可这在那时候,已经是“过时”的产物,新兴的学校才是教育行业正途。

开私塾不成功,于是周恩夔就去跑“单帮”这属于是苦力活,从扬州到上海,做中间商赚一点血汗钱,这才勉勉强强的挣来了饭钱。

鬼子在扬州盘踞了八年,所以周恩夔也就过了八年的苦日子,而随着日本投降,他也找到了新的工作。

那时候的扬州《苏北日报》正在招人,所以周恩夔去做了校对,也就是检阅文章有没有错漏。

而另外一边的周恩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红色政权的副主席。

周恩来名满天下,哪怕是蒋介石,都很难从周恩来的身上,挑出那么一点半点的缺点出来。

民国的权利中心,随着抗战的胜利,所以回到了南京。周恩来身为共产党的领导人,自然也带着代表团,进入了南京工作。

报纸身为当时的主流媒体,时刻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503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