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侨力量第73期ldquo华南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今天推出第73期:“华南第一刀”——邝公道。
邝公道,年出生于广州,年留学德国,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年回国从医,年加入国际外科学会,为当时华南地区唯一会员。年曾参加抗美援朝手术队,任中南医疗队队长,年任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并医院。历任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外科主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理事。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邝公道长期从事外科、骨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一生创新不断,被誉为“华南第一刀”。
邝公道,原籍广东开平,年4月诞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广州名医邝磐石,在广州开设了医院——医院(今医院东山院区)。邝公道排行老五,年幼时酷爱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他曾恳求过父亲让他学音乐,但父亲认为邝家的孩子只能学医,他只好和他的其他兄妹一样,走上悬壶济世的道路。但那双原本在琴键上跳舞的手,拿起手术刀照样奏出了令人心折的人生和弦。
医院旧照。
年,17岁的邝公道考取了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通过考试,取得德国医师执照,成为极少数能够在德国行医的中国人。在任助教时,邝公道便对创伤骨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年,邝公道转至德国东北医院任教,两年后,他被提升为主治医师及柏林市工业外伤监督医师。他天赋般的外科才能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令素以严谨严格著称的德国同行赞叹不已。
二战结束后,邝公道辗转埃及、南非、印度……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回到阔别13年的广州,被国立中山大学聘为外科主治医师兼代主任。广州解放后,邝公道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年,他担任中南医疗队队长,与刚刚成立的华南医学院外科同袍一道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以高超的手术挽救了无数 战士的生命。
年,由于向苏联学习,广州医学院废科建组,成立外科教研室,邝公道担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在此期间,邝公道培养了大批外科骨干人才,充实了外科学技术队伍,为今天中山医学院大外科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在六十年代初,与黄承达、黎秉衡一道实行我国首例“断足再植”手术,让病人重新恢复行走。年,邝公道被国家高教部评为二级教授,同年,由国家推荐加入国际外科学会,成为当时我国华南地区唯一会员。
治病之外,邝公道积极钻研医术,开创了多项新手术和新技术。在外科,尤其骨科领域,邝公道享有多项“第一人”之称。他曾主持中山医学院创伤研究室的研究,与病理教研组、放射学教研组合作,创建对骨肿瘤三结合的诊疗方式与制度,沿用至今;年,他研制出同源无机骨和人造骨应用于临床,开创世界先河;年,他进行全国首例断腿再植手术获得成功,被称为国内“断腿再植第一人”。
年,邝公道转到暨南大学任外科主任,医院外科,医院的创始人。医院建成前那段时间,邝公道医院临床教学。多次下乡带教中,邝公道发现小儿麻痹后遗症是当时农村的主要骨科疾病。这些残疾病人由于得不到正确治疗,给患者与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压力。在设备简陋、人员配备不足的条件下,邝公医院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他带领的小组与广州市及省内外城镇、农村等20多个单位挂钩设点,巡回医疗。仅年2月至10月,他就在广西、湖南、海南、广东等地完成手术人次,门诊治疗人次。
医院
年,退休的邝公道仍记挂着农村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医院开展治疗和研究。他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筹款数十万元,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服务小儿麻痹医院———开发区邝公道矫形中心。
半生救人无数,疾病找上门来,依旧不留情面。进入古稀之年,因前列腺癌转移,邝公道的下肢一度瘫痪,医院。当时,医生们都认为他没有希望再站起来了。但是,奇迹再次出现。邝公道以顽强的意志自己编写康复计划,并拄着拐杖练习站立、行走。几个月以后,他竟然重新站了起来。年龄越来越大,但邝公道这把“刀”始终闲不住。年,医院设立“邝公道骨科中心”,专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者。每周一和周五上午出诊,都有许多病人不远千里前来。
直到年,也是他病逝的前两年,85岁高龄的邝公道依然亲自操刀,为一名两岁女童做先天性假肢矫正手术。手术进行了整整5个小时。现在女童像同龄人一样活泼好动。更难得的是,考虑到不少病人家庭非常困难,邝老体谅病人的苦处,想方设法一次手术就治好,以减少费用。
有人问他:“邝老,85岁应是享清福的时候,您为什么还要劳神劳力去做医生,上手术台?”邝公道总是笑眯眯地说:“救治病人是我的责任。而且我也尝过瘫痪的滋味,现在我的身体还行,所以也希望我的病人能像我那样,得到好的治疗,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参考资料
《南方都市报》、《光明日报》、暨南大学新闻网。
编辑
韩冰眉
转自:广州市侨联
白云侨联
我们侨心相联
我们努力奋斗
只为遇见更美好的你我
欢迎投稿:gzbyql
.- 上一篇文章: 董氏奇穴上臂部位上曲穴
- 下一篇文章: 董氏奇穴针灸木斗穴l木留穴穴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