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疫苗吧值得珍藏,真的
Anounceofpreventionisworthapoundofcure.
预防胜于治疗
——美国前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
前天跟大家聊了一下乙肝复发这种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提到了一点儿乙肝疫苗接种方面的情况,没想到这两天就有好几位肝友向“小意思”咨询了肝移植术后疫苗接种方面的相关细节(可是为什么同样是专业咨询,医生却没法像律师或税务师那样收咨询费呢?真是怪事儿!)。
考虑到肝移植术后受者这个人群的特殊性,今日“小意思”就专门就“疫苗接种”的问题再向大家做一次“专场答疑”吧。
疫苗是什么东东?
疫苗(vaccine)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从定义中,大家需要明白疫苗的三个特征:
1、来源:疫苗的主要成分往往是来自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及螺旋体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而不是植物、金属或塑料等物体(此类物体进入人体后往往导致以物理或化学伤害为主的各种疾病,而非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2、功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疫苗仅仅可以用来预防如乙肝、结核、麻疹及狂犬病等传染性疾病,而对糖尿病、心脏病、骨折及肝囊肿等其他类型疾病而言,疫苗是“无能为力”的;
3、本质: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而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的诞生绝对可以算是科学家改造自然并造福人类自身的最伟大医学成果之一);
疫苗的作用机理?
大家都知道,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血液等途径进入人体之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将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对这些外来的病原体进行“无限制”攻击(哪怕粉身碎骨或与之同归于尽),直到杀灭对方,从而尽可能地保护机体处于健康而非患病的状态;正是由于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的神奇能力,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中的无数竞争性物种中最终胜出并繁衍至今的;
也正因为此,人们就利用自身免疫系统的这种特性,对各种病原微生物进行“加工改造”,而制造出预防不同疾病的疫苗,并使得疫苗在不具伤害力的前提下(否则的话,不就成了臭名昭著的部队所生产的“生化武器”?),又保留了病原菌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的特性;
因此,当机体接种疫苗之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及特殊抗体等;而当机体再次接触到相同的病原菌时(即临床发生的相应的感染,此时的病原体呈纯天然的完整状态,具有更强的毒力和繁殖能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便再次发挥“自我保护机制”,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最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不是很神奇呢?)。
疫苗的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把分为活疫苗(activatedvaccine)和灭活疫苗(inactivatedvaccine)两种:
1、活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指用人工的方法(连续传代、异源宿主或改变感染位点等)使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株或微毒株所制成的“活”微生物制剂;
这种疫苗虽然失去致病性(不会导致临床发病),但保留了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繁衍能力(具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对人体刺激时间较长)和剩余毒力(毒力较初始的病原体减弱很多);
常见的活疫苗有: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预防小儿麻痹症)、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疫苗;
2、灭活疫苗:指通过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工程等人工方法(加热、化学剂灭活、基因工程及提取亚组分等)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仅提取所需要的抗原成分而制成的疫苗(由于灭活疫苗已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活性,因此亦称死疫苗);可以由病原微生物的裂解片段、类毒素或次单元等构成;
这种疫苗已失去毒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较活疫苗更弱);灭活疫苗不能生长繁殖,与活疫苗相比,其对人体刺激时间较更短,故而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注射(而为减少注射次数,临床上常常将不同种类的灭活疫苗适当混合,组成联合疫苗,如百白破疫苗等)
常用的灭活疫苗有:乙型肝炎、甲型肝炎、伤寒、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斑疹伤寒、流脑菌苗、乙型脑炎等疫苗。
接种反应:由于疫苗都具有免疫原性,因此任何人在接种后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感染”症状,但敬请大家不要太担心(发生严重接种反应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只要及时进行医学治疗后,均可康复);
考虑到之前电视和网络上疯狂报道的“乙肝疫苗接种致死事件”的不良影响,“小意思”在此就多说几句吧:
其实每种疫苗在真正应用于人体之前,都会经过非常严格的检验手续的,而且疫苗的生产、销售、运输及保存等过程(所谓的“冷链”),其要求都要远远高于普通药物的相关要求;
说服力不够?那就请再“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假如疫苗接种是“弊大于利”的话,岂不是政府在“草菅人命”,让老百姓“游戏人生”么?哪里还敢光明正大的鼓励大家接种疫苗啊!而事实呢?每天接种各种疫苗的人数有多少呢?(据报道,中国每天出生的人口是2.08万,而全球平均每天增长近21万人,这还不算儿童与成人的正常接种数量,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夸张?)
此外,再谈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吧: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道,~年全国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共有例,发生率仅为16.17/万,其中仅有例,即4.76%属于“偶合症”(指接种疫苗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爆发出来,但实际上却与注射疫苗完全无关的病症);而~年美国疫苗异常反应报告系统有例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新生儿出现AEFI,其中18例(1.01%)死亡,尸检结果亦证实均与接种乙肝疫苗无关。
所以说,疫苗接种是非常安全的(包括乙肝疫苗),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接种,不能因噎废食啊。
写给肝友/家属的话
对于肝移植受者/家属而言,需要了解并接受以下三点事实:
1、肝移植受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原因就不用“小意思”赘述了吧,当然是预防排斥反应啦!!!),因此,肝移植受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普通人更弱(这也是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并发症及需要接种相关疫苗的主要原因);
2、疫苗起效的前提之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产生相应的保护性物质,如抗体):从前面所讲疫苗的作用机理来看,只有接种疫苗的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可以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这样的话,再次接触病原体时,自身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最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疫苗分为活疫苗(无致病性,可生长繁殖,毒力弱,免疫原性强)和灭活疫苗(无致病性,不可生长繁殖,无毒力,免疫原性弱)两大类;
这样的话,大家应该就可以理解“小意思”下面这几句话了:
1、肝移植受者可以接种疫苗,但只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不可生长繁殖,且无毒力);
2、肝移植受者疫苗接种的成功概率偏低(如乙肝疫苗,正常人的接种应答率超过90%,而肝移植受者的应答率一般不超过50%);
3、接种疫苗并不会导致相关疾病的感染(如前文所述,疫苗没有致病性);
4、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不会导致乙肝复发,道理同3(乙肝复发的根源在于体内未被清除的cccDNA,而非没有病毒复制能力的乙肝疫苗所致,详见“肝移植术后的“魑魅魍魉”(之十六)一文;作为一位高医商的肝友,应该再也不能犯“张冠李戴”的错误了,对吧?);
5、肝移植受者可以反复多次尝试疫苗接种(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何况,万一实现了呢,对吧?);
6、接种反应可能存在,但完全可以接受(为了梦想,付出代价是值得的);
7、肝移植术后受者可以(允许)接种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百日咳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等)、类毒素疫苗(如破伤风和白喉疫苗)和次单元疫苗(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乙肝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8、肝移植术后受者不可以(禁止)接种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卡介苗、轮状病毒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炭疽减毒活疫苗等;
9、肝移植术后受者不可能接种到的疫苗有:天花疫苗,因为天花是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大家都无需考虑哈。
10、关于疫苗接种的时间,请看下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疫苗注射计划):
好了,关于“疫苗”这个话题,今天就聊到这里吧,相信大家对疫苗接种以及肝移植受者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
“小意思”希望大家对此次答疑专场能够满意,但是,怎么知道大家的反馈情况呢?就让“小意思”期待大家的赞赏表现吧,这个建议可好?
作为一个有志于提高大家“医商”的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 上一篇文章: 导致儿童白癜风复发原因有哪些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