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大爆发,全攻略在这里
最近,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
但疱疹性咽峡炎,得了就会高烧40℃吗?主要是通过大人亲吻传播吗?“不随意亲吻孩子手和嘴”有多重要。
今天,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引起——都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所致,都是急性传染病。
常见于夏季,每年4~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
潜伏性
它会在孩子体内潜伏2-4天,以至于在发病前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但它一旦发病,就会呈现突然的高热。但这个高热一般在38度左右,「谣言」中所说「40度都不退」有些夸张了。
传染性
这种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它通过「粪-口」或「呼吸道」等渠道传染,而且传染速度很快。(粪-口传播,当然不是直接吃便便。往大了说就是这个菌随着粪便排出之后,污染了水源或庄稼,之后咱们直接喝被污染的水,或是直接吃被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就可能会感染。往小了说,嗯……比如说,上完厕所不洗手就摸来摸去,然后其他人又吃了被摸来摸去过的食物。)
专家表示,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亲吻一般不会传染该病,因为家长很少得这种病,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让人恐慌。反而是孩子之间的传染才更值得令人警惕。
在早教班、幼儿园等孩子多的地方,很容易成群地中招。
主要表现
在发病初期,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和咽部红肿。而这很容易就误会为感冒、咽炎或其他炎症引起的疾病。后期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会愈发明显,表现为:咽喉疼痛,口腔、咽部出现水泡,进而形成溃疡。这时孩子就会出现拒食、哭闹的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完全康复需要1周左右。目前没有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特效药,主要处理方式是让孩子舒适、对症处理:
1、注意卧床休息或睡眠,这对提高患儿免疫力、恢复体力非常重要;
2、如果有高热或严重不适,可口服退热药;
3、饮食方面要柔软、清淡、营养;
4、补充足够的水分,凉一些的水比热水对咽喉的刺激更小;
5、如果孩子口腔痛疼拒绝进食,可以试着食用冰淇淋,一来有一定止痛作用,二来可以补充一定热量;
6、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出现并发症,马上就医虽然疱疹性咽颊炎极少出现重症,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绝大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恢复都较好,不会留下后遗症。不过,和其他的病毒感染一样,它同样可能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
出现以下症状,马上就医:
超过24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小便明显减少,或一整天没有小便;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
频繁呕吐,特别是呈喷射状吐;
头痛难忍;
四肢抖动,站立不稳。
目前还没有针对疱疹性咽颊炎的疫苗,但家长可以从注意卫生、避免传染两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孩子饭前、便后、进门都要养成先洗手、洗干净手的好习惯。
孩子的日常用品、玩具等,及时做好清洁和消毒。
少去人多又闭塞的环境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
人越多,接触患儿的几率就越高,就越容易交叉感染。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通过对症处理1-2周内可以自愈。
但因为孩子溃疡疼痛难以喝水、进食,孩子非常痛苦,所以很让人头疼,但家长不用过度紧张。
提前预防,让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孩子免疫力是关键。
如何提高免疫力?
相信这是家长们最想了解的问题,但其实就我们的了解,很多家长对孩子“免疫力”和“不生病”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宝宝免疫力”这个话题。
正确认识“免疫力”
什么是免疫力?说白了就是“让你不生病”的能力。
对于外界病原体的冷不丁侵入,人体有一套预设免疫系统,由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免疫分子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精密复杂的防御网络,能够对抗病原微生物对身体的入侵、预防疾病。
宝宝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先天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例如胃酸、唾液酶等。先天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种病毒,没有专一性。而后天性免疫,则是通过病后才会获得的一种特异性免疫。
我们常说的,这次生病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以后就不容易得这种病了,指的就是后天性免疫。但是,如果以前没有得过这种病,身体是不会主动产生抗体的。
总的来说,孩子每次得病,后天性免疫系统就会对病菌“记录”下来,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所以,有时候孩子得病,也并不是坏事。
适当让宝宝“病一会”
你发现没?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年是不是特别容易生病?如果是,那说明家长在宝宝入园前的头三年做的欠妥当。
你努力了三年保护他不生病,而幼儿园全都给你修够了。为什么?因为生病是孩子的必修课。
对孩子保护太好,的确会少生病,可是免疫力却不能得到提升。进到幼儿园,经历几次密集地生病会让免疫系统受打击,可能会问题更大。
上文也都提到了,先天性免疫,对病毒没有专一性。而要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适当的生下病,也并非坏事。你让孩子平常慢慢悠悠地生小病,他进了幼儿园就不会生大病或密集地生病。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生病,不等于免疫力强。
可是,生病多,也并不等于抵抗力就弱。有的宝宝很久都不生病,一生病就病很久,而有的宝宝生病多次,可是每次都很快就好了。
外界所有事物都充斥着细菌,我们无法避免不与细菌接触,所以生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生病了,体内的抗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让身体快速痊愈,那也证明抵抗力是足够强的。
如何提高免疫力1
母乳喂养,人生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
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
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4
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5
均衡饮食,提升防御能力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6
不要吃得过饱,避免肠胃负担过重
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是,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
多喝白开水,保持黏膜湿润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上幼儿园、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瓶,渴了随时喝。注意,要喝白开水,而不是各种含糖饮料。
8
不必过于干净,形成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如果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太干净,孩子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9
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虽然过分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尤其在吃饭前和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病从口入。
10
补充富含免疫球蛋白的乳清蛋白
宝宝免疫力低下,补充牛乳清蛋白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锦水保贝牛乳清蛋白里面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清蛋白、卵白蛋白,另外还有7大生长因子,新西兰进口牛初乳,激活身体免疫,杜绝病毒流感!
提高免疫力,呵护每一步
必须要赞一个!!锦水生物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