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脱贫幸福曲

时间:2023-3-24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那张黑黝黝的脸膛,浓眉大眼,淳朴的笑容时刻挂在脸上,透着亲切与干练,这是冼上江给人的第一印象。两岁的时候,冼上江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后来被相关部门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然而,他在湛江市公路管理局吴川分局和吴川市残联等部门的帮扶下,用自己的一双手撑起一个家,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出脱贫“幸福曲”。

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冼上江夫妇笑开颜。

“看我们家房子就知道生活好多了”

冼上江是吴川市黄坡镇马兆村的村民,因身有残疾,缺劳力,又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经济负担比较重,年,其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之后,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接踵而至——教育方面,两个孩子每年均享受助学补助;医疗方面,政府资助购买年基本医疗保险,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全家已落实低保,每人每月元,一家全年共元。

冼上江开着农机去耕作。

作为低保贫困户,又因残疾,吴川市残联非常重视,时常上门看望慰问冼上江,为其发展出谋划策、鼓劲打气。冼上江说,近年来,帮扶队积极主动走访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除了帮他一家积极争取帮扶项目、落实帮扶政策,还经常送米送油,逢年过节还送慰问金……

据吴川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该市残联采购2万多元水稻种子,免费发放给残疾人贫困户,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并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同时,还帮助大家定点联系稻谷收购商,实现水稻产业长久运转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随着一项项帮扶措施的落地见效,冼上江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干劲越来越大。从以前几亩的自家耕地,逐渐扩展到80多亩,种稻谷、种番薯、种花生等,什么活儿都能干,什么活儿也都能干好!“最近刚卖完晚造稻谷,加上早造的,共卖了10多万元,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当记者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时,“看我们家房子,就知道生活好多了。”其妻子林康梅脱口而出,多亏了帮扶队,现在生活好多了,不仅种水稻赚了钱,还有参与扶贫统筹项目获得分红.84元,今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万多元,还建起一栋3层楼的新房,正逐步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这双手像极了粗糙的老树皮”

12月27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闻着田间稻草清香,记者走进马兆村一间仅有30余平方米的仓库。冼上江正在左右翻看自己收藏的来年稻谷种子,时不时抓起一把谷子放在手上搓揉几下,偶尔靠近鼻子闻闻。“看,你这双手,干裂得像极了粗糙的老树皮,不,比老树皮还丑,平时就懒得戴手套。”其在一旁的妻子林康梅说。

冼上江那双手满是褶皱,沟沟壑壑,还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如老树皮一般粗糙,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双手的背后经历了些什么?

林康梅笑着对记者说:“冼上江很勤奋,也很有上进心,因腿脚不方便,走路慢,同样的工作,他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我们是年结婚的,之前住在30平方米的水泥瓦房里,就是我们现在的仓库。近些年,花了20多万元,建了新房,宽敞舒服多了。”林康梅说,其丈夫以前出去外面打零工,主要做泥水工,但腿脚不利索,老是被辞退。当时学了点技术,现在建的房子,框架结构是请人帮忙建的,其他都是他双手一砖一块慢慢砌出来的,就是为了省点钱。

“不能光靠政府扶持和补贴,要想过上好日子,自己也要努力,勤劳致富嘛。”冼上江说,之前主要是打散工和种几亩地,通过帮扶队的帮助,他和妻子决定租赁其他村民的田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以前就种几亩地,在帮扶队和吴川市残联的帮助下,开始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有70多亩,我们夫妻俩每天都很忙,经常是一大早起床,除草、施肥……总是忙到很晚才回家。”冼上江说,妻子比他更辛苦,下地回来还要忙家务活,深夜里还帮忙工厂加工手工艺品,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法子创收增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自强自立,勤奋肯干,都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像冼上江一样,一双因风吹日晒而成了老树皮似的手,自己一砖一瓦砌出来的新房,就是走出困境、实现脱贫、走向新生活的最好见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bfbz/1495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