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孝子田应志自强不息撑起整个家,考
田应志出生在贵州,生病的哥哥,年迈的奶奶,使他从小担起家庭的重担,年,田应志荣获贵州省美德少年等多项称号,年,田应志荣登贵州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更是入选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小小年纪的他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精神品质。
田应志,出生于年,来自贵州省兴仁县的一个苗寨村庄。在外人眼里看来,田应志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田应志的童年并没有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自由自在,他没有什么玩具,更没有去过什么游乐场、公园玩耍。他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世间的磨难和背负了本不该背负的重担,但他却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从而消极、自卑,反而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给他带来的一切,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的阳光少年。在田应志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努力读书考上大学,从而学习医学,给哥哥看病,实现人生理想。
田应志的哥哥田应权在3岁时不幸患小儿麻痹症,直接落下终身残疾,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偏偏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哥哥不久又患上了癫痫病,这种疾病发病频率非常高,有时一天要发作四五次,看着哥哥饱受病魔折磨的模样,田应志果断挑起了全天照顾哥哥的重担,即使自己也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
在田应志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担心哥哥的病情,所以不放心他去学校,为了一边照顾重病的哥哥,又为了和哥哥一起上学,田应志选择留级,陪着哥哥一起重读一年级。但随着两兄弟的成长,为了给哥哥看病,欠下的外债也越来越多,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被彻底拖垮了,于是父母决定外出打工,谋求生路,得知这一切的田应志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照顾全家人的重担,父母这才犹豫的外出务工了。
于是年仅12岁的田应志一边照顾患病的哥哥,一边做着家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田应志不光要上学,还要担负家里面的洗衣、做饭和田地里的各项杂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打理农田那就利用假期给家里的田地施肥、播种、插秧。养鸡赶鸭的活儿,更是在放学之后就要做得必修课,有时作业留的多,那就把作业带到田间完成,小小的年纪,田应志的手上便留下了一层层的老茧,春天播种的季节和秋收季节,田应志更是忙的手忙脚乱的,有时忙不完的时候,田应志更是顶着烈日去收麦子,每到休息天,他还会上山砍柴火,用来生火和取暖,他纤细的小胳膊拿着重重的斧头,一下下的把厚厚的藤条锯断,遇到粗大的树干必须去锯断,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深有体会,砍柴火其实比搬砖都累,而且很容易扭伤,第二天甚至往后几天都需要休养,不过小小年纪的田应志,主动承担了这一切,本应该寒冷的冬天,也在这份亲情的包围下,不那么寒冷。
年6月,终于两兄弟都考上同一所初中,让家人十分欣慰。然而由于家住得很偏僻,离学校要8公里,来回往返基本上也都是崎岖的山路,由于哥哥行动不便,而且为了不耽误学业,便只能选择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田应志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和哥哥住在同一个寝室,班级也调到哥哥的班级。校方得知他的实际困难后,果断地答应了田应志的请求,于是安排兄弟二人住到一楼的寝室。
由于哥哥病情和发病周期,田应志白天照顾哥哥,学习时间也少了许多,到了晚上,筋疲力尽的他还把白天没有学会的问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白天在课堂上,他并没有因为家事而分心,一心一意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各科老师和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喜欢他,老师更是对田应志期待有佳。但由于病痛的折磨和心理压力的增加,哥哥的成绩确处于中下等,于是在课余时间,田应志充当起了哥哥的家庭老师。几乎每逢下课都会给哥哥辅导,但是由于身体的不适,哥哥的成绩确始终不见起色,哥哥于是决定不拖累弟弟,让田应志专心学习,全力以赴迎接中考,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田应志知道后,于是立即请求校长终止了哥哥退学的行为,无论多困难田应志也决定要和哥哥一起上学。
年,田应志在同校多人中脱颖而出,以年级前三的好成绩被贵州省级示范性高中兴义五中录取。然而对于田应志来说,上学就意味着不能照顾家里年迈的奶奶、年幼的妹妹以及全天需要人照顾得重病的哥哥,对于田应志来说,他真的放不下,学习虽然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是能够陪伴在家人们身边那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为了支持田应志读书,于是决心放弃了城里打工的工作,在附近找了一些零散工作,来维系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田应志的父母看着这几年被田应志打理的井井有条的家和被照顾得十分得体的哥哥时,感觉到了顿然的酸楚与内疚,不过田应志却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妥的。
看着双手满是老茧的田应志,田应志的父母也留下了欣然的泪水,不只是久违的全家团圆,还是爱子难言的酸楚。不过父母在看见这几年茁壮成长的田应志,知道他成绩非常的好,所以就即便是债台高筑,也要辞掉工作,回村里来照顾家庭,田应志没有被这场本不应该背负的命运打垮,反而是越发奋起,以斗志昂扬的精神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征服了命运苦难的一面。
年高考,田应志以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遵义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他的梦想得以实现,要知道在山村里的教育环境远不及市区,再加上田应志还需要照顾家里人,家里一家六口的重担,父母不在时。就全靠田应志一人顶着,但田应志以超过一本线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这在当时的乡村已经是十里八村的高考状元了,他选择医学临床专业不只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哥哥看好病,也可以救治更多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正所谓“医者父母心”。
年疫情期间,田应志走上街头,为家乡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村里的抗疫工作,负责组织人员的排查,过往车辆及人员进出的登记、劝导等事项,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很多人也加入进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卫战汇聚了向上的力量。因为他们村是苗族村寨,村里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听不懂村里和宣传车的广播,田应志就用苗语翻译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新冠肺炎疫的政策和防护知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贫穷没有把田应志打倒,田应志面对磨难更是挺身而出。尽心尽力的呵护哥哥和全家人,在年少之时就已超越常人的毅力坚持照顾重病的哥哥和老老小小的一家人以及持家务田,田应志的品质和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看了这个男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上一篇文章: 传染病照进现实关于新冠病毒,有哪些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