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母亲的孩子他为何让很多人ldquo

时间:2020-9-11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个人的社会》展览入口写着一句:不要理解得太快

东启说,如果他的家庭能够正常地和他讨论母亲的死亡,他很可能不会选择艺术这条道路。当他意识到这个沉默事件对他的影响之深,自己也吓了一跳。他试着去剖析“感伤”的自己,试着去理解吸毒的舅舅,“煤挖空了,你的心也跟着挖空了,镇上变得空空荡荡”,试着去理解酗酒的姥爷——妈妈一直反对姥爷喝酒,但后来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他,他每天面对着随时可能丧命的下矿,在那个贫瘠的地方,能找到的缓解恐惧的方式,也许就只有酒精了吧”。

撰文丨赵晗

编辑丨秦旭东周安

出品丨谷雨工作室

变相对25岁的东启而言,母亲的死亡是一个黑洞。19年来,那是家庭的绝对禁忌——为了“保护孩子”,从母亲的葬礼次日,全家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直到两年前的一天,在北京做艺术工作的东启回到兰州家中休假。无论是谁,见到他的第一面都发出惊呼:“这孩子怎么跟他妈长得这么像!”姥姥和小姨见到东启时,竟失声痛哭。“我的容貌突然变得和母亲极像,在家里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被辩驳的事实。”东启说,一直被禁止谈论的母亲,从东启的身体里重新长了出来。之后的一年,东启的脸越发不可控制地接近母亲的样子。变相的东启无论出现在哪里,都给家人带去之前的沉默无法再承载的气场,他们开始滔滔不绝,关于母亲的回忆像打开闸门一般倾泻而出。转变来得太突然,东启险些招架不住。一个念头在他心里酝酿:“既然都说我长得像,那我不妨彻底地像。”东启决定借着自己相貌突变的契机,扮演去世的母亲,体验与她的同在。回到北京艺术圈后,东启逢人就说自己的打算:在家中开展表演母亲的临时剧场,邀请每一位家人按照他们心目中母亲李莉君的样子打扮他,直到达到最像的状态。

妈妈与东启

年,东启开始记录扮演母亲的过程。回到兰州,他每天都问家里人:“我妈李莉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按照家人的指点,东启刮了胡子洗了脸,穿上母亲留下的深色毛衣。小姨拍摄时,三姨负责化妆,把马尾扎得很高。家人们以导演训练演员的方式,吩咐他的一颦一笑。小姨让东启反复侧脸,“眼睛往上,往大里挑一下”,正在接近“最像”时,东启一笑露出了大虎牙,破了相。反复尝试神态和位置,终于,小姨惊叫:“这个位置最像!”在和家人的沟通中,东启得知母亲的骨灰撒在黄河边的木器厂河滩。他带上母亲留下的所有衣服,在河滩上一件一件换上。换到最后几件时,天空飘起了雪花,东启的眼前变得有些模糊。他想起母亲年和他一起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造型“”的千禧年冰雕,母亲感慨“新世纪真美好啊”。漫天的雪花仿佛那个冰雕在一瞬间变成的碎屑,落在黄河里无声无息地飘走了。

东启在母亲撒骨灰的黄河滩表演母亲

禁区通过扮演母亲,一个紧闭太久的言说空间,被东启重新搭建。很多以往被埋藏的旧事,像底片显影一样渐渐显现出轮廓。年母亲被查出胃癌晚期,年手术成功,年8月27日复发去世,东启时年6岁。如此简单的时间线索,也是在尘封数年之后,直到此时才在家人的帮助下梳理出来。而近20年来,留在东启记忆中的关于母亲的印象,只有最后一两年的几个与死亡相关的片段。年盛夏的一天下午,午觉后的东启心情不错,更开心的是大姑终于要带他出门了。医院,走了一条很长的路,进入一间昏暗的病房,东启见到因严重腹积水而隆起大肚子的妈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只对儿子说了这一句话。两天后,家人又来接东启。他们到了一个有很多人的场馆。有人说,“让孩子看一眼”。没等他反应,背后一双大手夹着他的腰把他托举起来。东启就像个摄像机一般缓缓移动,最终定焦在一个非常接近却无法触碰的位置,妈妈的身体周围摆了一圈黄色的花,然后他又像摄像机一样慢慢移开了。东启全程都是木的,没有哭。家人私下议论:“这孩子心里哭呢。”母亲去世后,家庭中关于她的一切随之关进了暗室。除了在房间角落偶尔瞥见的还未来得及清理的母亲照片,大部分时间则是因担心孩子过度伤心而制造的巨大的沉默。年幼的东启无法理解这沉默意味着什么,模模糊糊觉得那似乎是一个装满恐惧的屋子,一旦开启就会有什么灾难或惩罚似的。没过多久,东启进入小学。他家住兰州西固区,父亲在石化公司上班。母亲去世以后,父亲用加倍的忙碌麻痹自己。东启没事时就趴在房间窗户往外看,看到大油罐子,高高的烟囱,各种混杂的厂房,但他对这些一点兴趣也没有。倒是在晚上,加班的工厂灯火通明,每一个高高的烟囱上都有很亮的光点,密集的烟囱构成密集的光芒。小小的东启就一直盯着看。整个小学,东启都过得非常恍惚。

列车经过兰州西固看到的兰化工厂

为了给孩子解闷,东启父亲订了不少文艺杂志给儿子看。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一篇关于海子自杀的文章,被触动了。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去世的事实因为无法触碰而无法做到真正去面对,只能在不自觉中通过抽象的文学去回应。他写下大量与死亡相关的诗作,“感伤主义”也从那时起注入他的生命中。东启说,如果他的家庭能够正常地和他讨论母亲的死亡,他很可能不会选择艺术这条道路。当他意识到这个沉默事件对他的影响之深,自己也吓了一跳。在母亲逝去18年之后,东启终于通过扮演母亲的方式,从众人口中,渐渐勾勒出母亲的形象:美丽、大方、顾家、有担当。他也了解到母亲强大的背后敏感的一面。东启的爷爷是绍兴人,抗美援朝后支援西北建设,举家从绍兴迁到兰州,一直对兰州没有归属感。东启的妈妈生于兰州阿干镇,普通话不好,但在东启家里,大人间只说普通话。一次电视里提到鲁迅,父亲对东启说:“这是你老乡,以后你也要多写文章。”妈妈听了这话,悄悄去书店买了很多鲁迅的书看。然而对东启而言,母亲的形象并没有因为他的扮演而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反而愈加模糊,就像一道封闭的大门刚刚被打开,里面的世界相比大门外更加让人看不清楚。遗愿扮演母亲过后,家人又逐渐回归沉默。就像观众走出剧场时,戏剧的张力会因为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渐渐消退。在家人们的眼中,这就是东启的一次艺术表演。每一个家人在指导东启成为她们记忆中的母亲的样子后,依然会以以前的身份看待他。但东启不满足于此,他想要更近距离地走近母亲。为了有一个母亲的身份和家人保持交流,东启以母亲李莉君的名义注册了一个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bfbz/1047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