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讲义针推医生必备

时间:2021-12-9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董氏

奇穴

一、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解剖:桡神经浅支。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解剖: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手术:用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与重仙穴相通。解剖: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又名鬼门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连接处五分。解剖:肾分支神经。主治:肾脏病之腰痛、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解剖: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手指掌骨外侧,距腕横纹一寸五分。解剖: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症、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解剖:心之副神经。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取穴: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三分是穴。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部位:在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足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解剖:心脏支神经。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注意:孕妇禁针,禁灸。

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解剖:心脏支神经。主治: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难产、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取穴: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部位:在第二跖骨与第三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取穴:当第二跖骨与第三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主治:脾肿大(硬块)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跖骨与趾骨关节后一寸五分。解剖:(神经)足背侧神经。主治:白血球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之直前陷凹中,距木斗穴后一寸处是穴。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取穴:当足后跟筋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手术:针深五分以内。注意: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解剖:心之分支神经。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廉。解剖:心支神经、肺支神经。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取穴: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手术:针深二寸至三寸,针深二寸治哮喘,针深三寸治心脏病。运用: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转筋霍乱,此时四花上穴须针深三寸。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病、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针深二寸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病。

(肾关)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解剖:六腑神经。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解剖:肾之神经。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入,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主治: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注意:孕妇禁针。

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主治:牙痛、面部麻痹。取穴:当胫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主治:牙痛、面部麻痹。取穴:当腓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运用: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解剖:肺之神经。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部位:在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解剖:心之总神经。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直上四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取穴: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解剖: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主治:黄胆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处是穴。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等各症,脾硬化、舌疮。

部位: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解剖:肺之区支神经、四肢弹力神经。主治:背痛、腰痛、腰脊椎骨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脖颈痛、头晕、眼胀、手麻、臂麻、腿痛、神经无力。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解剖:脑之总神经。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部位:在嘴角之下四分。解剖:肾神经。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取穴:当嘴角之下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

解剖:肾神经。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亏、腰痛、闪腰、岔气。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针之。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主治:膝盖痛。取穴:第三、四、五胸椎旁开三寸。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通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董氏

奇穴

二、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本班介绍董氏奇穴最常用的三种针法: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董氏针法操作非常简单,仅用“正刺”、“斜刺”、“浅刺”、“皮下刺”,以及“上转”、“下转”、“留针”等方法,没有那些复杂的操作术式,甚至不去刻意追求补泻手法的操作,而讲究以特殊的针法,激发内在潜能,使补泻过程在无形之中完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董氏针法称得上是至简至易、返朴归真的自然针法,身心并调、形神合一的上乘针法。

1动气针法

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2倒马针法

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

3刺络法

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法的最大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了一步。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杂症

一、头部

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2.针灵骨,立可缓和疼痛。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疼痛。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3.五虎四。头晕:1.血压高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降血压,止眩晕。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二、眼疾病

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偷针眼: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目干涩:1.针明黄有效。2.配光明效更佳。迎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3.久年老病,可于三重穴先行点刺。

三、鼻疾病鼻部各病,驷马穴皆有特效。

鼻塞:1.感冒鼻塞,针肩中,有卓效。

2.针门金亦有效。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驷马、通天、通关。酒渣鼻:1.正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三四次即愈。2.背部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有卓效。

四、耳疾病

中耳炎:外踝四周散刺出血。

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

耳鸣:1.泻驷马,补肾关,可即停止。2.曲陵用泻法,再补明黄,亦可停止。3.针驷马,无名穴放血。4.腕顺—、二。

5.驷马、肾关。6.中九里。

五、颈项疾病

瘰疬:1.针三重、六完,取患侧穴位非常有效。

2.三重放血,再针承扶、秩边,效果极佳。

甲状腺肿大:1.先于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2.针足千金,足五金。

颈项皮肤病:针肩中有效。

项强:1.针正筋、正宗立能转侧。

痄腮:耳背放血。

肩颈痛:肾关。

落枕:1.重子、重仙。2.正筋、正宗。3.木留。

七、上肢疾病

手指麻:针肾关,复溜特效。

腕关节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特效。

手臂不能举:1.针肾关特效(对侧)。2.针四花中亦特效。

3.针足千金,足五金效果亦佳。

肩凝:(五十肩)1.针法同手臂不能举。2.针肩中亦有效。

肘关节痛:1.针灵骨特效。2.中九里亦效。3.四花中特效。

八、下肢疾病

坐骨神经痛:1.针灵骨,大白特效。2.针鼻翼亦特效。

3.金林点刺亦佳。4.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大腿痛:1.针叉三特效。2.金林点刺亦特效。3.七里、九里。

足跟痛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2.针五虎五。

膝盖冷痛:1.针单侧通天,通山。2.肩中。

膝盖痛:1.针肩中有特效。2.三金穴点刺对久年膝痛尤有特效。

3.中间亦有效。4.胆穴。5.心门。

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2.针小节尤其特效。

小腿胀痛:1.针次白特效。2.针肩中亦佳。3.精枝放血尤佳。

郜磊老师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国内外众多奖牌及专业证书

郜氏整疗手法结构治疗特点:

以宣蜇人软组织损伤理论为基础,运用郜氏整疗对软组织辩证整体治疗,恢复外平衡。

传承郜氏摸骨,以骨盆为中心,以手脚为基础,全身整体关节微动柔性理筋正骨,恢复力学内平衡。

通过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点穴通络,调整脏腑平衡。

运用心理学理论,郜氏三联法对躯体化形式障碍的病症进行诊断与治疗。

郜氏整疗手法轻巧,柔和,幅度小,角度小,摆动小,轻松正骨,柔和调筋,过程舒适,治疗快捷,疗效根本,简单易学。

学习内容

相关解剖学知识

相关中医学知识

相关心理学知识

相关健身训练,功能评估,拉伸等相关知识

郜氏整疗的治疗原理诊断与评估

一分钟治疗腱鞘炎

一分钟治疗腕关节扭伤

一秒钟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一分钟治疗肱骨内外上髁炎

快速治疗肩周炎

胸锁关节复位

锁肱关节复位

肩肱关节复位

肩胛骨肋骨关节复位

肩关节复位

一分钟治疗头晕和头痛

头·颈·胸·肩·软组织损伤快速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椎病各种分型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椎关节复位

肩胛背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胸椎关节的复位

急性腰扭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腰三横突综合证的治疗

腰部肌肉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腰椎关节的复位

骨盆旋移症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骶髂关节的复位

骶骨的调衡

骶尾关节的复位

耻骨联合关节的复位

臀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膝周软组织损伤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膝关节脂肪垫损伤的治疗

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和治疗

股骨,胫骨和腓骨的调衡

踝关节的扭伤

足部力学的调衡

圆肩驼背头前移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脊椎侧弯的治疗

富贵包的治疗

高低肩的治疗

O型X型腿的治疗

牙痛的快速治疗

失眠的快速治疗

血压异常的快速治疗

痛经的快速治疗

腹部调理法

男科调理法

躯体化形式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如焦虑,抑郁症等。

研修方式

小班教学,临床带教,课堂学习理论,手把手操作技能,及时临床实操

报名须知

报名请提前咨询郜老师,电话/,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ysbj/1367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