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的尴尬你教孩子逆天改命,孩子教你学会
时间:2021-10-30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在抖音看到一个一岁小孩会背三字经,2岁宝宝能够跟父母用英文交流,每当看到这种视频的时候,都会触发我们的教育焦虑。
然后不停地买绘本,陪孩子,教孩子新东西。最近孩儿她妈教育焦虑症又犯了:你一天只关心你自己那点事儿,得多陪孩子读读绘本啊,要从小就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以后上学了,才不会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周围太多上学孩子的家长,一提到孩子写作业问题,基本都能滔滔不绝讲上一阵,教育焦虑情绪弥漫在空气之中。前段时间有个北大教授博导,讲给自己女儿辅导作业,感慨自己女儿和自己当年差太远,当年自己6岁就把整个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父母都北大毕业,论基因也应该不差太远啊,但实际不得不接受自己女儿的平凡。北京那么多名校毕业的家长,精英云集,西城海淀鸡娃都是出了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是人中龙凤。但名校就那么多,名校出身的父母的孩子仍能上名校,这事儿并不容易。以下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欢迎一起讨论。名校毕业的家长们想要不那么焦虑,应该先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知乎上有很多问题:父母双双,但孩子学习成绩差,怎么办?父母都是,但孩子却上了二本。我们过多地要求孩子按照我们认知中的路线求学,工作,走向人生巅峰。然而现实却是中产的子女大多仍旧走了父母的老路,一路求学向上成为了某某公司的白领职员,给别人打工。我们期望子女逆天改命,但现实是子女没有继承任何社会生产资料,只能为了生存而辛勤工作,消耗自己的时间换取劳动收入。想要真的逆天改命,需要掌握社会生产资料,土地,厂房,机械设备,工具和原料等,这些劳动者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才是关键。与其教孩子逆天改命,不如想想我们如何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拥有更多的资产,即使孩子是个傻蛋,他也能够体面地过好他的一生。另外,你是否曾想过,实际上孩子们的时代未必和我们认知中的一样。过去我们还需要打字员这个岗位,如今都已不复存在,都被语音速记软件取代了。如今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未来几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根本想象不到,你咋能知道孩子们学的知识技能在那个时候会是有用的呢?如今一半的工作岗位在未来都将消失,而后会有各种各样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工作岗位等着我们的孩子。读书学习好,只能代表着学习能力强,学校教的知识技能都是相对容易学习和获得的。未来需要的不会是简单的A型人才(传统中成绩好的),而是综合能力强的X型人才。费尽辛苦把学校教的灌输给孩子,还真不如省下这些精力,放到更加底层的品格、能力培养上。比如陪孩子一起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让孩子喜欢运动,尝试各种不同的体育竞技活动,让孩子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运动项目。陪孩子一起阅读,帮孩子筛选好书,好读物。阅读锻炼的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教会孩子深入思考,洞察世界的本质这件事儿比多学一个单词,一个数学公式重要的多。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写作。阅读是输入,表达和写作是输出,一个能够将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清楚准确地写出来或者表达出来,那他的沟通能力一定不差,沟通能力是底层能力,什么时候都好用。培养孩子在逆境中不言败。遇到困境不轻言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向,这是逆商,如果智商不够那就逆商来补。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带他们一起探索新的事情和体验,培养创造力不是坐在教室里培养出来的,创造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当孩子知道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越多,见识的越多,才会越有创造力。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在学校里拼的是竞争,在社会上拼的是合作,你能链接到更多的人,和他们一起合作做成事情,这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锻炼领导能力。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源自于价值感。一个孩子如果在家里只负责学习,不做家务,不参与家庭劳动,两耳不闻窗外事儿,一心只读圣贤书。外加父母再拿来别人家孩子进行对比,成绩不如人家,这不如人家那不如人家,最后就只会导致孩子做任何事儿都没有动力,因为他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自我贬低,认为自己不行,最后会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只能通过网络虚拟世界麻痹自己。相反,父母应该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们多参与家庭决策,参与家庭劳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评价就会提升,这样的孩子自尊水平就高,自尊水平越高的孩子越自律。自律就会转换成做有意义事情的内驱力。自律的孩子不需要督促学习,他自己就知道应该干什么。所以接受孩子可能只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我们自己先逆天改命突破中产,培养孩子的品格和底层能力,孩子的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格子间螺丝钉请螺丝钉喝杯茶
- 上一篇文章: 暑期成为孩子近视的ldquo飙升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