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丨张树文真心实

时间:2021-4-22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建国村所有的老百姓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要让我的兄弟姐妹们脱离贫困,走向幸福。”突泉镇建国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树文表示,他矢志不移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的帮助,确保建国村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年5月,张树文被组织选派到突泉镇建国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工作最前沿,他第一时间调整身份、适应岗位,以真心、真情、真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建国村老百姓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科学“造血”助力脱贫奔小康

当记者走进建国村村民张永娟家,她正在猪圈里悉心照看新出生的小猪仔。“张书记和队员经常来,特别是张书记特别关照我,从产业上、养猪技术上、指导上、资金上都给予我很多帮助,现在养猪行情好,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真的特别感谢张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我的帮扶。”张永娟喜滋滋地说。

张树文到张永娟家进行养猪指导

脱贫户张永娟家是张树文的定点帮扶户,一家共四口人,上有肢体二级残疾的老母亲,下有正值学龄的一儿一女,离异单身的张永娟孤身一人背负着沉重的生产生活负担。年,张树文在摸排走访中,了解到她家的实际困难。考虑到张永娟不能离家打工的现实情况,又要守家待地实现发展,张树文积极引导支持她发展养猪产业,并最终实现了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家中基础母猪存栏3头、育肥猪30头、小猪仔12头,年均增收8万元,去年还新建了规模化养猪场。

脱贫摘帽重在产业支撑。帮扶工作开始,张树文就深入贫困户家中摸排走访,通过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信息。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交流座谈,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宣传党的政策和扶贫措施,积极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科学规划帮扶路子,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鼓励扶持有能力、有技术、能经营的贫困户从事养驴、养猪产业,通过产业扶持,鼓足贫困户脱贫致富后劲。目前,全村有14户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医疗救助据实情精准帮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而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是脱贫的重要标准“三保障”之一。从这一实际出发,张树文联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出精准“组合拳”,扎实推进医疗救助民生工作。

张树文到郎占山家查看庭院经济发展情况

村民郎占山感激地说:“我今年73岁,老伴70岁,我们老两口都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张书记和村医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看望,提供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生活上也诸多关照。”

张树文结合全县开展的健康扶贫政策和本村实际,及时建立和调整医疗健康档案,保障村民就医报销及时、大病能集中救治、慢病有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可以兜底保障,让村民减轻医疗负担,健康得到暖心关爱。特别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和卧床患者着重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村医定期上门检查身体、指导用药,居家守护村民健康。

主动作为为村民排忧解难

异姓兄弟,本家情。自从来到建国村驻村帮扶以来,张树文急百家之所急,管百家之所难,将每一户村民都看作自己的血肉至亲,把每一户村民的事都当做自己的事,彼此交心,踏实作为,以真情暖人心、以实干聚民心。

张树文帮李沈海家种园子

村民李沈海曾患有突发性脑溢血,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妻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针对他家这一情况,张树文倾情帮扶,事无巨细,砌院墙、种园子、扫卫生、修电路等一系列家里家外的活都承担起来。特别是年李沈海老母亲突发心脏病,张树文第一医院就医,全程陪同,直到老人痊愈回家。

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张树文,村民李沈海眼含热泪地说:“张书记就是我的亲弟弟啊,经常上门帮着干一些农活,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对我家的帮助。”

除此之外,张树文的温暖举动比比皆是,帮助村民冯超安排公公心梗死亡后事,帮助徐林家修理电水泵、焊接车斗,帮助贫困户边秀荣去盟里进行精神疾病鉴定……建国村干群关系情深融洽。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两年多时间里,多个日夜星辰变幻中,张树文深深扎根在建国村,以浓厚的兄弟情谊,温暖着全村村民的心。如今,建国村村美民富精气神足,就在村民满满提升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中,张树文备受鼓舞,为全村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着。

县融媒体中心/赵洹李洋

责任编辑/猛赫

编辑/丁剑峰

审核/韩玉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ysbj/1193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