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预防接种守护生命rdq
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主题是“预防接种、守护生命”从宝宝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种各种疫苗,直到宝宝们长到6岁就完成了国家免疫规划的各类疫苗。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第一次尝试着用这种方式和宝妈宝爸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我们会一直为守护红柳沟镇的宝宝们的健康努力工作的,再次,我和宝妈宝爸共同学习一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顺序和预防的相关传染病。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顺序
出生: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1月龄:第二针乙肝疫苗。
2月龄:第一次脊灰疫苗(脊灰灭活疫苗)
3月龄:第二次脊灰疫苗(脊灰灭活疫苗)和第一针百白破疫苗。
4月龄:第三次脊灰疫苗(口服的脊灰减毒活疫苗)和第二针百白破疫苗。
5月龄:第三针百白破疫苗。
6月龄:第一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第三针乙肝疫苗。
8月龄:麻风疫苗或者麻腮风疫苗和第一针乙,脑减毒活疫苗。
9月龄:第二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
18月龄:麻腮风疫苗和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
2岁:第二针乙脑减毒活疫苗。
3岁:第一针AC流脑多糖疫苗。
4岁:第四次脊灰疫苗(口服的脊灰减毒活疫苗)
6岁:白破疫苗和第二针AC流脑多糖疫苗。
以上是按照免费疫苗接种的初始月龄和接种间隔排列的顺序,如果出现延迟,可以和达到规定月龄之后的免费疫苗同时接种。
各类疫苗与相关的传染病
1、卡介苗与结核疾病
接种后主要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2、乙肝疫苗与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围产期或幼儿期发生的母婴传播是导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因此,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的发生率,但是接种疫苗的时间越晚,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越高。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年龄越小,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越大。
3、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受损伤导致肢体(指腿和臂)的麻痹(又叫瘫痪)。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一部分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导致肌肉特别是肌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4、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与破伤风、百咳、白喉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易并发肺炎及脑病。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鼻、咽、喉等处粘膜充血、肿胀,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严重者可造成气道堵塞,也可引起心肌炎等中毒症状。破伤风是由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以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特点,严重肺部感染及全身衰竭为常见的致死原因。
5、流脑疫苗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儿童多见,尤其2岁以下小儿发病较多。病原菌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鼻咽部,经咳嗽、打喷嚏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给他人。因此,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原菌经鼻咽粘膜侵入人体,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表现为高烧、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以及颈部强直等,重者危及生命。
6、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临床早期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眼结膜炎等,部分患者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是麻疹的典型表现,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头面部开始向全身扩散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麻疹的典型特征。婴幼儿感染麻疹后的并发症如喉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风疹临床表现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感染。
7、乙脑疫苗与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媒介蚊虫传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从隐形感染、轻症脑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抠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昏迷、直到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患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乙脑的传染源主要是猪,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理区域分布特点,多发生于蚊类大量滋生的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8、甲肝疫苗及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以上是红柳沟镇中心卫生院对各类疫苗的相关总结,为了宝宝的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医院通知孩子要补种脊灰疫
- 下一篇文章: 被美国家庭收养30年后他依旧不懂怎样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