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小儿痿证小儿麻痹后遗证

时间:2021-2-19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小儿痿证,是由感受时邪疫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肢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本病多发于1~5岁幼儿,学龄儿童亦有之。常流行于夏秋季节,其他季节也可发生。小儿麻痹后遗证属于本节治疗范围,可参照施治。〔病因病机〕本病多由感受风、湿、热邪引起。风热袭肺,耗伤肺之津液,肺朝百脉而输布津液,肺热叶焦,筋脉失养而成痿;或湿热蕴蒸阳明,阳明受病则宗筋弛缓,不能束筋骨利关节而成痿;或病久不愈,精血亏损,则出现筋软骨萎,肌肉萎缩,弛缓不收等症。〔辨证论治〕体针(一)肺热证症状症见发热,咳嗽,咽红,呕吐腹泻,肢体疼痛,继而痿软无力,苔薄白,脉细数。治则宣肺解表,散风清热。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处方列缺合谷风池曲池方义列缺为手太阴经络穴,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二穴原络相配,可宣肺解表;风池为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配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能散风清热,通络祛邪。如发热加大椎、少商以清热,肢体疼痛加外关、足三里以通经止痛,呕吐腹泻加中脘、足三里以调胃肠止呕泻。治法毫针浅剌,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二)湿热证症状症见发热,肢体疼痛而沉重,不敢触动,继而肢体痠软,或腹肌弛缓呈臌出状或兼见烦躁,或兼见嗜睡,汗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则清热利湿。取阳明、太阴经穴为主。处方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方义曲池、足三里属手足阳明经,可清热通络;阴陵泉、三阴交属足太阴经,功在健脾利湿,四穴相配,可达清热利湿通络的作用。腹肌瘫痪加中脘、天枢,上肢瘫痪加肩髃、合谷、外关,下肢瘫痪加环跳、阳陵泉以行气血,通经络,加快局部功能恢复。治法亳针刺用泻法。剌入适当深度,不久留针。(三)肝肾两亏证症状在病的后期,症见筋损骨痿,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舌淡,脉沉细。治则补益肝肾,调理阳明。取背俞、阳明经穴为主,辅以病位取穴。处方肝俞肾俞曲池足三里腰阳关阳陵泉绝骨太溪方义肝俞、肾俞、太溪三穴相配补益肝肾;腰阳关为督脉经穴,位于腰部,益髓通络是治疗痿证的有效穴位;阳陵泉为筋之会,绝骨为髓之会,可补益筋髓;曲池、足三里属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可主宗筋,所以取二穴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症状,加刺病部穴位,以疏通经络,增强其功能恢复能力。如举肩困难加肩井、肩髃、肩髎、巨骨、天宗、臂臑,肘屈伸无力加天府、天泉、尺泽、曲泽、内关,手内外旋困难加手三里、阳池、后溪、四渎、少海,腕下垂加外关、阳谷、中泉,抬腿困难加髀关、腰部夹脊穴、环跳、伏兔,膝伸屈无力加阴市、梁丘、上巨虚、犊鼻,膝反屈加承扶、委中、承山,足下垂加下巨虚、解溪,足内翻加悬钟、飞扬、金门、丘墟、申脉,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照海。治法毫针刺用补法,并灸。适当留针,每隔1~2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5天。耳针取穴肺、神门、脑、颈椎、胸椎、腰骶椎。方法中等刺激。每次选3~4穴,每日1次,留针30分钟。皮肤针治疗部位上肢瘫痪者,取督脉(颈部至胸椎)、手阳明经、手太阳经以及曲池、合谷、外关(患肢);下肢瘫痪者,取督脉,足太阳经(腰骶部)以及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阳经的循行路线(患肢);腹肌瘫痪者加腹部的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循行部位。方法用皮肤针轻度或重度叩刺,每日叩打1次,每次30分钟,以红晕为度。〔应用例案〕王××,女,3岁。代诉:发热二天伴咳嗽、腹泻,经解热剂等治疗,热退,余症好转,继则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经×医院小儿科诊断为急性脊髓灰质炎。查:患儿发育营养较差,两下肢呈弛缓性麻痹,肌肉张力减弱,两侧膝腱反射消失,皮温差,以右侧为甚,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痿症。治取腰骶部夹脊、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各穴交替运用,每日一次,七次为一疗程。经针刺五次双下肢即可活动,第二个疗程后可扶物走路,但右足向外微翻,加刺阳陵泉、太溪。共针剌三十次而愈,一年后随访一切正常(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文献摘录〕足痿不收,复溜(《针灸大成》)。痿,有湿热,有痰,有无血而虚,有气弱,有瘀血。针中渎、环跳。灸三里、肺俞(《针灸聚英》)。针灸治疗小儿麻痹例,其中病程在一年以内的例,一年以上者例。取穴:(1)下肢麻痹,主穴梁丘、阳陵泉、足三里、阳辅、三阴交、血海、大肠俞、殷门、委中、伏兔、阴市、上巨虚、下巨虚、光明、悬钟、丘墟、解溪、商丘、阴陵泉、箕门、太冲、中封、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八髎、环跳、承扶、承山、昆仑、太溪、交信。(2)上肢麻痹,主穴肩髃、肩井、肩贞、曲池、支沟、合谷、大椎。备用穴肩臑、尺泽、手三里、间使、内关、灵道、外关、陶道、椎旁(大椎旁1.5寸处),大杼、风门。(3)面神经麻痹,主穴丝竹空、瞳子髎、听会、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备用穴阳白、翳风、迎香、人中、承浆、列缺。(4)肠麻痹,主穴足三里,备用穴合谷、大肠俞。(5)尿潴留或尿失禁,主穴三阴交,备用穴阴陵泉。操作:针用补法,捻转进针,待气至后再微捻数下,即捻转退针。灸法为辅,下肢灸椎间穴(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上肢灸大椎,面瘫灸听会,肠麻痹灸关元,尿潴留或失禁灸关元、中极。每隔1~2日治疗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疗效:病程在一年以内的例中,治愈者例,近愈者93例,显著好转者例,好转者例,全部有效。而麻痹在一周以内开始针灸者效果最好。病程在一年以上者,针刺也有一定疗效(《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治疗痿证73例,总有效率达93%。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大椎为主,配肩井、肩髎、秉风、天宗、尺泽、列缺、支沟、外关、阳池、天井,下肢配足三里、内庭、陷谷、环跳、阳陵泉、申脉、悬钟、三阴交、肾俞、配梁丘、血海、丰隆、上廉、昆仑、太溪、丘墟、风市、气海俞、行间。上述穴位轮流刺激,每次可选取1~3个主穴和3~6个配穴。初针可每日1次,连续一周后,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休息7~10天,再作第二疗程(《针灸处方集》)。复习思考题1.何谓小儿痿证?其主要发病原因是什么?2.肺热和湿热两证的症状有何不同?治疗方法有何特点?3.肝肾两亏证针灸治疗处方应注意什么?4.简述皮肤针治疗痿证的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ysbj/1110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