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和脊灰的防治知识

时间:2018-12-6来源:疾病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一、麻疹和小儿麻痹症危害?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

小儿麻痹症在儿童较为常见,其不仅是儿童易患的病种也是一种传染病。它是有三个型的小儿麻痹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虽小,但是它能在一般环境中存活。病发会引起肢体麻痹,严重者还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由于小儿麻痹病毒普遍都是易感染的,但大多感染后都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因此医学上称为隐性感染。而个别儿童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因病毒过多而导致。

二、麻疹及小儿麻痹的传播途径

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传染源。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眼结膜感染。除主要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外,麻疹病毒也可经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作为机械携带工具,在短时间短距离起到传播作用,引起感染。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感染脊髓灰质病毒引起的,而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无论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都可成为传染源。经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髓灰质病毒的患者常在出现症状前的3~5日内,就可以从咽部与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其中又以粪便排出的病毒量最多,存活时间最长。一般来讲,粪便中的病毒检出率在发病一周内最高,一周后逐渐检查,发病6周后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的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之久。

  因此,患者在感染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6周内所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染水源。而患者的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都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从而导致感染或发病。

三、麻疹和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

麻疹临床表现:有高热、皮疹、眼及呼吸道粘膜发炎,而以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的并发症有腹泻、脑炎等,特别当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当孩子病发后,可出现发烧、多汗、食欲不振、哭闹不安、肢体感觉过敏和肌肉疼痛的症状,一般两至三天内可退烧,退烧后孩子出现肢体麻痹现象,严重者,麻痹还可能侵犯呼吸肌,危及孩子生命。

四、麻疹的防治方法

麻疹的预防是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防止其传染给易感人群;流行期间托儿所医

学教育网整理、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3、保护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或易感者进行接种。目前我国将含麻疹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执行的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及时并全程接种疫苗对预防麻疹非常重要。

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2个月~7岁的易感儿为主要服疫苗对象。但其他年龄儿童和成人易感者也应服苗。大规模服疫苗宜在冬春季进行,分2或3次空腹口服,勿用热开水送服,以免将疫苗中病毒灭活,失去作用。平时注意小儿的衣物,饭前洗手,不吃不干净的东西,杨成良好的习惯,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zl/818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