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小儿麻痹症,预防是关键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
脊灰疫苗即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自从20世纪50年代成功地研制了脊灰疫苗(糖丸)以后,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从年5月1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糖丸),采取了更为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滴剂)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那么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本病潜伏期为8—12天,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
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本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
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
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截然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弛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虽然脊髓灰质炎可怕,但是大家也不要害怕。正确认识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据了解,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两种,一种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滴剂),一种为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注射)。
家长们注意啦!!!以下信息很重要,请牢记哟↓↓↓
我国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疫苗免疫程序如下:
二月龄接种一剂脊灰灭活疫苗(IPV,注射);
三月龄、四月龄、四周岁各接种一剂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口服滴剂)。
以上所有疫苗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
同时,家长们还应注意接种疫苗时的各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脊灰疫苗不良反应:
可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偶有皮疹,2—3天后自行痊愈。极少数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疫苗相关性麻痹病。
脊灰疫苗注意事项:
若有发热、体质异常虚弱、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病疾以及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均应暂缓服用。HIV感染、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白血病、广泛性恶性病变以及其他免疫缺陷者(如服用皮质激素、抗癌药、免疫抑制药或接受辐射等)均属禁忌。
(1)最好在服苗后半小时内停止吸吮母乳(可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否则母乳中抗体会中和(杀死)疫苗,影响效果。
(2)如果在服用时出现呕吐应重服。
(3)服用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仅见少数轻微胃肠道症状。
(4)高烧、免疫能力受损、正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治疗者不宜服用疫苗。
(5)对有禁忌症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毫升/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续2—3天。
(6)一旦发病,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对未服过疫苗或服疫苗不全者应立即补服。
我院儿童保健科咨询.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巴基斯坦卫生人员小儿麻痹康复培训班在昆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