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小儿脾虚
中医认为脾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如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养胃健脾成为父母们的重要任务。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艾灸治疗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四缝等。
大椎与身柱穴位1大椎穴
小儿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在背部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后定身柱穴。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
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孩子们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是孩子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
很多家长更注重给孩子的施灸时间,这个没有一定的时间,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
2岁的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热度温温的即可,可采用随身灸产品进行温和灸,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也可以用陈年环切艾条灸大椎和身柱(回旋灸)一共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如果宝宝配合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宝宝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热度还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等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帮助宝宝施灸。
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如果你想用协助治疗快速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那么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施灸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还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这些手法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妈咪爱、胖得生、利倍壮等),效果不显再用健脾药,如小儿健脾冲剂、醒脾养胃冲剂、保和散、婴儿素等来协助治疗。
本文仅做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小马家族小儿三伏灸活动火热进行中!
艾灸十次左右会看到疗效,在坚持治疗10天左右,孩子还会有更好的状态,可以改为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这样巩固治疗一段,在从饮食上,锻炼上给予调整,相信你的宝宝就会很快康复的。长期施灸也没有副作用,不过宝宝如果已经很健康了,就不要总艾灸了!
三伏灸时间:
年7月17日至7月26日(头伏灸)建议:每周3-4次
年7月27日至8月15日(中伏灸)建议:每天1次
年8月16日至8月25日(末伏灸)建议:每周3-4次
年8月26日至9月15日(加强灸)建议:每周2-3次
错过了在等一年!冬病夏治三伏灸!
- 上一篇文章: 泰和讲座预防眼疾从孩子抓起眼科专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