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治指南
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宝宝的抵抗力降低,妈妈们做好预防疾病及护理工作。
手足口病
1.传染途径:通过患儿粪便传染
2.症状
初期类似感冒的症状,持续发烧4~5天;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皮疹或水泡,口腔内出现溃疡,食欲减退;7~10天消退。
3.护理注意事项
患儿应居家隔离,直至热度及皮疹消退,所有水泡结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玩具、用品应该彻底清洗、消毒。
4.Tips
若有发烧可服用退烧药,并保持足够的水分;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特别是处理过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物品。
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二类疫苗),接种年龄:6个月至5岁,共需接种2剂,中间间隔一个月。
水痘
1.传染途径: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飞沫传染
2.症状
通常发热1~2天后出诊。水痘都是成批出现,起初是一个小红点,慢慢会变成水泡,之后塌陷、结痂,为期8-10天,部分孩子同时会伴有低烧,一般不会超过38℃。
3.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为宝宝剪短指甲,以免将水痘疱抓破,如果孩子感觉非常痒,可以在疱疹处涂抹炉甘石洗剂;如果口腔内出现溃疡,就要多给孩子喝水,清洁口腔并促进排毒。
4.Tips
如果患病期间有恶心、呕吐、高烧3天以上不退的情况,要马上就医。在疱疹没有完全愈合前,不要带孩子外出,以免传染别人。
接种疫苗:水痘疫苗(二类疫苗),接种年龄:1岁以上
湿疹
1.高发季节:春秋季高发,由过敏体质引起
2.症状
湿疹的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易复发。患处呈一块块的发红、痕痒,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甚至脱皮,患处的位置固定,而BB发疹的地方多在面部、关节接驳位、脚跟等位置。
3.护理注意事项
患者宜穿纯棉衣服,需用婴幼儿专用洗衣皂清洗衣物;涂抹不刺激的润肤膏于患处,给患处保湿,减少痕痒;给宝宝剪指甲,以免因皮肤搔痒,愈痕便愈抓,以致反复不愈。
4.Tips
尽量避开一些湿疹诱发源;给宝宝洗澡不要太勤,一周一次为宜,不需使用沐浴露,清水即可。被褥床单经常换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流行性感冒
1.症状
发热、咽喉痛、肌肉痛、疲惫、咳嗽、头痛、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比普通感冒要重,一般要持续几天。
2.护理注意事项
服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服抗生素;高烧不退,可物理降温;环境安静、舒适;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多饮开水;
保持鼻咽部畅通,及时清除分泌物;注意鼻部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咽痛可用含片或锡类散;半流饮食,以勺喂食,多喝奶,少食多餐,加食果蔬汁。
3.Tips:
接种疫苗:儿童型流感疫苗(二类疫苗)
小儿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
1.症状
眼睛发红、肿胀、发痒,且会有流泪、眼屎多的情况,并且怕光,但是对视力没有影响。
2.护理注意事项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嘱咐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可用干净手帕等擦拭;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如果孩子感染了红眼病,要立即就医,并且在家使用专门的洗脸器具,每次使用后都煮沸消毒。
3.Tips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健康人接触过被病人污染的毛巾、手帕等物品后,就会被传染,因此这些器具每次使用后都要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1.症状
高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还可并发肾炎、睾丸炎、胰腺炎。感染后获终身免疫。
2.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为止;患儿吞咽困难,最好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并注重营养;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
3.Tips
要掌握患儿体温、呼吸的变化,如果出现高烧、头痛、烦躁、嗜睡等,医院治疗。
接种疫苗:麻腮风疫苗(一类疫苗),18-24月龄。
流脑
1.高发季节: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般在冬春季节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2.症状
高热、呕吐、拒食、哭吵不安,甚至惊厥。
3.护理注意事项
及时隔离直至病状消失,居室通风好,消毒衣物。对带菌者给予药物治疗。
4.Tips
对可疑病儿应予观察或治疗。
接种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一类疫苗),合计2剂。
百日咳
1.传染途径:通过患儿粪便传染
2.症状
初期类似感冒的症状,持续发烧4~5天;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皮疹或水泡,口腔内出现溃疡,食欲减退;7~10天消退。
3.护理注意事项
患儿应居家隔离,直至热度及皮疹消退,所有水泡结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玩具、用品应该彻底清洗、消毒。
4.Tips
若有发烧可服用退烧药,并保持足够的水分;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特别是处理过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物品。
接种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一类疫苗)。
春季腹泻
1.症状
咳嗽、发热、咽部疼痛、呕吐、腹痛等;每日大便数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大些的婴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酸臭味及黏液脓血。
2.护理注意事项
调节饮食,吃易消化食物,进食由少到多,由稀到干;轻度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调治,脱水严重须输液;
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取软卫生纸轻轻擦拭,次数多的可用油膏涂抹肛门,不可乱用抗生素,防止不良后果。
3.Tips
应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要知道“病从口入”;做好“春捂秋冻”,毕竟春季还是分早晚凉的;家长需创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过敏性咳嗽
1.症状
长期的咳嗽,通常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或者更长,夜里和起床时症状会加重,白天较轻,如果运动后症状会加剧。
2.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过敏性咳嗽来说,普通止咳药不起作用,因此切勿随便吃止咳药,还有可能会加重症状。首先要注意清除过家里的霉菌等敏原,注意除湿并定时开窗通风,外出回家后马上洗手、洗脸、漱口。
3.Tips
在睡觉前可以喝些温开水、米汤等,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如果咳嗽症状一个月仍未见好转,则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过敏性鼻炎
1.症状
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清鼻涕、喷嚏连续不断,春季是高发季节,也被称为花粉症。
2.护理注意事项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富含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C的食物,少吃油腻、甜食,避免食用海鱼、海虾等含大量异体蛋白的食物。
3.Tips
保持家中清洁,避免让孩子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羽毛等过敏原;同时用冷水洗脸,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保持鼻腔通气。
鼻出血
1.症状
春天气候干燥,孩子如果火气较旺,则有可能易流鼻血,也可能因为鼻内干燥、发痒导致孩子常会不自觉地抠挖鼻孔,天气转暖后在冬天处于收缩状态的鼻腔血管扩张,也易引发出血。
2.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鼻外伤,鼻痒时可适当使用滴鼻液轻轻涂擦鼻腔以避免孩子因为不适而抠挖;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内火过旺;
如果遇到鼻出血,注意不要让孩子仰头,以免血倒流如咽部,应按压出血侧鼻翼,如果出血量较大,可在鼻孔中塞入消毒棉球等止血。
小儿麻痹症
1.传染途径:
通过患者的粪便、飞沫来传播病毒。
2.症状
大部分都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会出现发烧、恶心或疲倦。潜伏期为5-14天,发病持续约2~7天后渐渐康复,一般没有后遗症。只有1%的病者,会因中枢神经受损而出现瘫痪。
3.护理注意事项
将患儿隔离,从发病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如果孩子感染了小儿麻痹症,要立即就医;
照料患儿时手要温暖,要轻、快,绝对的卧床休息;给患儿洗温水澡,适当进行按摩和功能训练。
4.Tips
接种疫苗:口服脊灰疫苗(一类疫苗)
鹅口疮
1.症状
鹅口疮常见于新生儿,在几个月的婴儿中也比较多见,白色的点状或小片状的口腔内粘膜的附着物,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这是一种霉菌。
患儿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腹泻等现象。
2.护理注意事项
可在患处涂上“制毒菌素”消灭白色念珠菌,更重要的是同时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剂,调整并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以及恢复孩子正常的生活环境。
绝对不能试图给孩子人为地去除白色附着物,否则容易造成舌面(包括味蕾)的损伤。
3.Tips
母乳喂养前,用湿毛巾擦乳头即可,不要对乳头消毒;奶瓶也只需清洗后,热水烫或蒸一下即可,不要对婴儿用品过于消毒,特别不要使用消毒剂。
麻疹
俗称痧子
1.症状
皮肤上突然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的风团,短时间内遍布全身,数小时又迅速消退,且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风疹块出现前的几分钟,局部皮肤会有瘙痒或刺痛感。
2.护理注意事项
要让孩子尽量避免吹风,并且注意勤剪指甲,以免抓破疹块引起感染;不要让孩子穿得过多,以免加重荨麻疹;洗澡时不要让皮肤破损时间长时间浸泡在水或浴液里,饮食清淡为主,避免吃海鲜;孩子的内衣及被褥最好能进行暴晒。
3.Tips
接种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
风疹
1.症状
发热、头痛、咽痛、流涕,枕骨下、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淡红色斑疹、斑丘疹,24h内蔓延躯干、四肢。历时短、消失快。
2.护理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体温没有超过38.5℃,则不要使用退烧药,只需多喝水,用温水擦身;用棉球蘸温盐水清洁口鼻;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要是超过38.5℃,则需立即就医。
3.Tips
接种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
- 上一篇文章: 原田泰治丨曾患小儿麻痹的他,两年半走遍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