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染病预防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小

时间:2021-11-18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传染高峰

防护有招

天气逐渐转热,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常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那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发病以后应该怎么护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01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患儿发热、咽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前部、软腭、悬雍垂,但一般不出现在牙龈和颊粘膜,全身其他部位也不会出现疱疹。通常,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在4-6日后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传播方式

1.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如接触尿布、使用公用马桶等)之后通过进食、喝水的方式让病毒进入肠道造成感染。

2.接触传播

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

3.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的孩子咳嗽或打喷嚏。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孩子间传播,家长亲吻孩子的感染几率很小。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71型。发热、口痛、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1-2天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出现皮肤斑丘疹。多数预后良好,一周左右自愈,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传播方式

03

防护措施

以上两种疾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1.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2.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流水洗手,不喝生水和不洁食物,幼儿使用的餐具和玩具需定期充分清洗。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

4.居住场所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防治措施

1.疱疹性咽峡炎,居家隔离2周。手足口病,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2.病程中,注意休息,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自身抵抗力。

3.保护皮肤及粘膜破损面,避免局部感染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治疗。

5.自愿选择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

温馨提示

虽然说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大家会觉得比较惶恐,但不要过度担心,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请家长配合做到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有疑似病症应积极就诊,如果孩子确诊,请及时通知幼儿园班级老师(保健老师)并居家隔离(14天),治愈后由医生开具返园证明后方可进园。

我园将加强晨检和日常观察,对幼儿玩具、用具、教具、餐具等严格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全力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家园共筑坚固的传染病防御防护墙,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灵性

编辑|圆圆老师

审核|胡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354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