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科普系列一
时间:2021-10-23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升高,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连续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始终推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落实近视防控“四方责任”,毫不松懈,务实真抓,务求实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针对性地将眼科专业知识转换成科普知识和技能加以传播,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行动起来,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编写本指南。
一.近视的中西医认识
西医认为近视是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近视属于“能近怯远症”。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以及后天发育不良。遗传因素以及早产儿、低重儿都属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过度用眼等属于导致近视发生的后天影响因素。
二.正确区分真、假性近视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常常会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许多人相信孩子小,度数小,就是假性近视,是可逆的。其实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视力能恢复正常。医院检查中,已经散瞳验光,如果检查出近视度数,就不再是假性近视,即使孩子年龄小,度数小,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
所以,当孩子出现视力下降,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视,对于大部分的近视儿童,选择4-6小时就可以自行恢复的快速散瞳验光足以。
三.近视的防控
近视的防控要点:避免不良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户外活动、保障睡眠和营养等。
学龄前——积极视力筛查、保护远视储备量
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正常时,要考虑年龄因素,不能用成年人的视力标准衡量7岁以下儿童视力。学龄前儿童,应当
- 上一篇文章: 近视防控小课堂暑假期间,家长们该如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