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乡村教师用残疾身躯助

时间:2016-10-26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安徽铜陵枞阳县周潭镇燕山教学点的民办教师周顺友,曾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与执着,他用残疾的身躯为山区孩子们传递知识的火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30多年坚守在贫困山区教育第一线。组织提名、村民推选他当村干部、弟弟介绍合肥的高薪工作给他,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我要一直陪着我的孩子们,直到他们走出大山。”年4月,周顺友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安徽铜陵枞阳县,走过蜿蜒的山间小路,就能看到位于群山之中的周潭中心学校燕山教学点。走进学校的教室,9张简单的桌椅和一米多长的黑板就是教室里的全部物件。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但周顺友每天仍在讲台上悉心地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他时而带领孩子们诵读课文,时而走下讲台握住孩子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写字。

“耕读教师”背起小黑板点亮贫困山村希望的灯

  年春天,18岁的周顺友初中毕业回到了家乡,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生在偏远农村比较少。当周顺友正在继续念高中和学门谋生手艺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村大队书记找上门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把村小学教师的担子扛起来。当时因为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公办教师根本不愿过来,导致燕山小学教师资源稀缺,村里很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于是,组织上的信任,孩子们求知的渴望,让周顺友踏上了教书育人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第二天,周顺友就背起一块1平米见方的小黑板,领着10多名放牛娃,以山野、树林当教室,当起了名副其实的“耕读教师”。他是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打心眼里尊敬他。

  

  然而,一开始周顺友就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板书应该工整,可是周顺友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右半身活动不方便,右手不能写板书,为了能顺利教课,他苦练左手板书,一笔一划给孩子们写下每堂课的内容。“手脚不便,所以当初我就白天练、晚上练,课余时间练,回家也练。”周顺友说,以前教学经费很紧张,没那么多粉笔给自己在黑板上练字,他便找来与粉笔同等体积的土块在石壁上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下,周顺友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不少同行都自叹不如。

周顺友老师在备课。图片来源:铜陵文明网

  

  因为教师实在太少,学校只能采取“复式班教学法”,即同一个教室里安排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如果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年级的学生就要写字或做习题。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都是周顺友一个人负责。单是语文、数学两科每天至少就要准备6个教案,除了备课外,批改作业、辅导差生都是周顺友必做的日常工作。为了教好学生,周顺友努力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有时他还翻山越岭,渡过枫沙湖去普济圩农场新华书店,买一布袋业务书籍和教辅材料,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做好摘录;除此之外,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去附近的几所小学听教师讲课,取人之长,变为己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周顺友用心钻研教材,细致备课,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听懂消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他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很多实用的教具,每学期都会自掏腰包批发一些铅笔、练习本、年画等,奖励给学习进步、遵守纪律以及爱护公物的学生,尤其是对家庭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是格外关心和照顾。

“家长老师”两拒高薪诱惑只为山里孩子笑脸

   站在教室窗外,1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有8个孩子、9张简单的桌椅、一米多长的黑板,没有任何装饰的教室虽小却干净整洁。三尺讲台前,周顺友一瘸一拐地拿着书本教学。“这篇课文有六个字要会写……”周顺友左手拿起粉笔,不一会黑板上出现一排漂亮的粉笔字。轮到学生练习了,周顺友左手握着孩子的右手,一个一个教着写。

  

  下课了,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到长满草的操场上玩耍,快乐地踢着两个掉了色、瘪了气的足球。在一旁看着的周顺友也不时哈哈大笑。不一会儿,一个叫旭康的孩子独自走进教室,趴在桌上一言不发。细心的周顺友赶忙跟了进去,和小旭康聊了起来。原来,他是想远在新疆的爸爸了。周顺友立刻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小旭康父亲的电话。和爸爸通电话的小旭康喜极而泣,周顺友的眼角也泛红了。“我们这都是留守儿童,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家长。”周顺友说。

  

  “周老师左手粉笔字很漂亮,他的教育经验和成绩也很丰厚,在他手上出去的大学生有30余名,其中还有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从最初的28元工资开始到现在,周老师一直无怨无悔。”周潭中心学校校长马电文说。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到了偏远的小山村。当年3月,经组织提名、村民推选,周顺友被推选到村干部的位置上,村干部相比教师而言,工作要相对轻松,待遇要相对丰厚。但接到任命后,周顺友婉言谢绝了组织,他说:“这官我当不了,我只适合在一线当个好老师。”

周顺友在1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图片来源:铜陵文明网

  

  周顺友的弟弟在合肥工作且事业有成,因为担心周顺友,几次劝他放弃当老师去合肥工作,一方面方便自己照顾哥哥,一方面收入也能多一些。在亲情和收入的诱惑前,周顺友不是没有动摇过,他也想通过换一份工作、提高工资收入来改变家庭生活的宭迫。

  

  但是,当看到熟悉的校园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他放弃了去合肥的想法,因为他放不下孩子、割舍不了对教书育人这份事业的热爱。周顺友说:“要是我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我要一直陪着我的孩子们,直到他们走出大山。”

  

  默默耕耘,也换来了桃李满园,这个户不到的小山村,仅考上本科的孩子就超过30人。作为一名老党员,周顺友还成立了“党员学习小组”,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新一代年轻教师。

妻子默默支持护送学生回家成“必修课”

周顺友护送学生回家。图片来源:铜陵文明网

  

  临近上课,周顺友把孩子召集到一起,兴奋地告诉大家:“过不了多久,我们的操场就要全面整修了,我们会有环形跑道,会有乒乓球桌,会有滑梯,想玩吗?”“想……”孩子们开心地嚷着。

  

  说起学校的变迁,周顺友感触颇多。燕山教学点,原来的教室是三间破败不堪的窑房,雨天漏雨,冬天透风。年11月21日下午,周顺友爬梯子上房顶堵漏,由于手脚不便,不慎从木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左腿,一块碎玻璃穿透鞋底,扎进脚心,鲜血浸满了鞋袜,学生们将他扶起来,叫来了师母王丁香,将周顺友背回家进行了创口消毒和包扎。第二天,周顺友拄着拐杖,拖着红肿的左腿脚,虽然痛疼得大汗淋漓,但他还是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周顺友爱岗,妻子就支持他以校为家。年暑期,通过置换土地、多方筹集资金,现在这三间具备防震功能的教学用房建了起来。年5月8日的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雨引发了山洪暴发。当天深夜,周顺友被山洪惊醒,第一件事便是和妻子一同打着手电筒赶往学校,眼看洪水将要吞没校舍,他们冒着瓢泼大雨,从附近的居民家搬来十几梱稻草将学校大铁门堵上,防止洪水进入校园。就在这时,另一波更大的山洪如脱缰野马咆哮而来,顷刻之间学校大门前多米的水泥公路被冲得无踪影,周顺友和他的妻子也险些被山洪卷走。就这样,他们夫妻俩一直坚守到天亮,直至山洪退减才回家休息。此后的两个月,护送学生出入这段危险地段也就成了他们的必修功课。

  

  结婚32年来,周顺友微薄的薪水仅能勉强应付一对儿女的教育费用,一家4口只能一直在兄弟们的接济下生活,如今,他们还住在年老父亲建造的两层砖木结构简易楼房里。但只要学生有困难,周顺友夫妇总是义无反顾。从学校到最远的学生家有好几里的山路,要翻过几道山涧。夏季暴雨频繁,山洪容易暴发;冬季溪水凝结,路面打滑,孩子们上学困难。为使学生能够安全回家,周顺友和妻子一同护送,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冰天雪地,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时光荏苒。为了村里的适龄儿童有学上,周顺友已经在这里任教37年。他感慨地说:“我今年56岁了,我希望在我退休后有正规大学毕业的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如果没有,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用爱陪伴大山的孩子,让他们学得更好、飞出大山、走得更远。”









































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啊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34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