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2五年调

时间:2021-9-25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2)五年调整

二次“左”倾·三年困难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本年,在“大炼钢铁”之风带动下,多个工业部门全面跃进,工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9.03%,钢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万吨,比上年增长49.53%,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的万吨的目标。

部分农作物因劳动力不足而未能及时收回,农业总产值开始出现下降,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下降8.94%,但就粮食而言,本年仍是一个粮食丰产的年度,粮食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亿斤,比上年增长2.54%。

---------------------------------------------------------

年7月-8月的庐山会议后,国内再次“跃进”、中苏关系恶化、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重重打击下,国民经济在年、年、年陷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年,在“大炼钢铁”之风影响下,工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36.15%,钢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万吨,比上年增长73.38%,农业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下,农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下降13.64%,粮食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亿斤,比上年急剧下降15%。

年,在“大炼钢铁”之风影响下,工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1.19%,钢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万吨,比上年增长34.53%,农业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下,农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下降12.63%,粮食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亿斤,比上年急剧下降15.59%。

年,

在工业生产领域,一方面,工业生产因农业危机而后继乏力,工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下降38.24%;另一方面,工业调整的措施开始实行,钢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万吨,比上年下调53.38%。

在农业生产领域,一方面,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依然非常严重,农业总产值的实际数值为亿元,比上年下降2.41%;另一方面,农业调整的措施开始实行,粮食产量的实际数值为亿斤,比上年增长2.79%。但是此时的粮食产量还远远不及年亿斤的水平。

“八字方针”·两年调整

尽管中央一线的纠“左”工作在庐山会议后骤然中断,但是在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中央一线正式确立“八字方针”前,处于二线的李德胜仍继续坚持着纠“左”的努力。

例如在年3月23日的《坚决制止重刮“共产风”等违法乱纪行为》一文中,他指出“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又都刮起来了,一些公社工作人员很狂妄,毫无纪律观点,敢于不得上级批准,一平二调。另外还有三风: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又大发作,危害人民”、“对于那些最胡闹的,坚决撤掉,换上新人。平调方面的处理,一定要算账,全部退还,不许不退”……

在年的6月18日的《十年总结》一文中,他指出“管农业、工业、商业的同志,在这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些片面思想”、“现在就全党同志来说,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正确的,有许多人并不懂得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特别是县、社、队的同志们”……

在年11月15日的《彻底纠正“五风”》一文中,他指出“必须在几个月内下决心彻底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而以纠正共产风为重点,带动其余四项歪风的纠正”、“下决心的问题,要地、县、社三级下决心,首先要省委一级下决心,现在是下决心纠正错误的时候了”……

在年11月28日的《永远不许“一平二调”》一文中,他指出:“无论何时,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二调”、“不是死规定几年改变农村面貌,而是依情况一步一步地改变农村面貌”……

在年12月30日的《坚决退赔,刹住“共产风”》一文中,他指出:“一定要坚决退赔,各部门、各行各业平调的东西都要坚决退赔,赔到什么都没有,公社只要有几个人、几间茅屋能办公就行”、“所有县、社的工业,房屋,其他财产等,凡是平调来的,都要退赔,只有退赔光了,才能白手起家”、“要纠正‘共产风’,就要真兑现,不受整、不痛一下就得不到教训,一平二调是上面搞出来的,谁搞谁负责,退赔兑现了,干部作风才能转变”……

---------------------------------------------------------

在李德胜率先纠“左”的带动和国民经济日益困难的压力下,中央一线执政者逐渐转变了对于国民经济工作的认识。

年9月,中央批转了国家计委制定的《关于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然而要把经济工作从跃进转向调整在短时间内并非易事,这使得“八字方针”在刚提出的年里,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

到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困局,中央最终决定结束“跃进”,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正式通过了“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年,中央对国民经济作出了初步调整。一方面,中央采取措施,着手恢复农业生产,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城镇人口并压缩城镇粮食销量,压缩货币流通量和社会集团购买力以减轻市场商品供应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年制定的经济计划指标仍然过高,没有对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指标进行坚决削减,使得本年的调整工作对工业和基建方面触动不大。国民经济在本年仍未走出困局。

为进一步纠正“左”的错误、切实贯彻“八字方针”,年1月11日-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各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计人,因此又称为“七千人大会”。刘渭璜代表中央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年以来中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缺点错误,强调中央首先要对出现的缺点错误负起责任,并总结了年以来经济建设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16条,主要有: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国民经济,是我们的根本方针;工业的发展规模必须同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和腾出的劳动力相适应;社会主义的两种公有制不能混淆;社会主义经济要有统一计划,指标必须符合实际并留有适当余地,必须注意综合平衡,恰当安排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运输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发展商品交换,除国营商业外,还应有集体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

七千人大会后,国民经济在年进入了全面调整阶段。中央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涉及“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市场,回笼货币,消灭财政赤字”等方面。

---------------------------------------------------------

纵观年的初步调整和年的全面调整措施:

在农业方面,中央对公社体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在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面(“一平”),年11月,伍豪主持起草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因其内容共有12条,故又称“农业十二条”。“农业十二条”提出,公社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给社员个人的消费品,供给部分应当控制在30%,工资部分应当控制在70%。到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提出,生产队包产所得收入、超产奖励所得收入、包产外其他经营所得收入,都按照劳动工分进行分配;同时,从生产大队可分配总收入中,留存3%—5%作为集体公益金,用于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事业。

在反对“无偿调拨”方面(“二调”),年11月的“农业十二条”提出,对于县、社、队向下级无偿调拨而来的各种财物,要进行退赔,有实物的退还实物,无法偿还实物的付给现金作为补偿。到年6月,中央发出《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要求彻底清算平调账,兑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成立各级退赔委员会或退赔小组,负责各项退赔工作的进行。到年11月退赔工作基本结束。

在反对“公共食堂”方面,年3月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首次提出了“在居住分散或者燃料困难的地方,也可以不办公共食堂”,这是此后全面解散公共食堂的前奏。到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提出:“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社员的口粮,不论办不办食堂,都应该分配到户,由社员自己支配”。在这个规定出台后,全国各地的公社社员纷纷自行解散公共食堂,自己在家中做饭,持续了三年之久的公共食堂最终消亡。

在反对“没收自留地”方面,年11月的“农业十二条”提出,拨出适当的土地作为自留地分给社员,规定今后不得将自留地收归公有,允许社员在自留地上经营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年3月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提出,公社社员经营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在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公社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其后,又明确规定自留地面积可占生产大队耕地面积的5%—7%。恢复自留地和鼓励家庭副业等允许农村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带动了家庭种植业(粮食作物等)、家庭养殖业(养猪等家禽家畜)和家庭手工业(编织业等)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集市贸易的复苏。年6月的《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即“商业四十条”中提出“农村集市贸易是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必要补充”,对农村集市贸易的地位进行了肯定。在此政策下,-年,农民在集市上交易农副产品的成交额在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年平均接近20%,这一方面活跃了城乡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公社社员的副业收入。

在反对“大公社所有制”方面,年11月的“农业十二条”提出,以生产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拥有部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到年2月,经七千人大会讨论通过后,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提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且这项制度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使得生产队拥有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一方面有利于克服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绝对平均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生产队的生产自主权,调动劳动积极性。

年9月,作为农村调整工作重要成果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正式通过。因其内容共有60条,故又称“农业六十条”。“农业六十条”正式确立了成熟形态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此后,该体制在农村地区持续实行了二十多年,直至年公社体制被撤销。

此外,在“社队企业”方面,为增加农业生产一线的劳动力,中央决定对农村社队企业进行削减。年9月的“农业六十条”提出:“公社管理委员会,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地不办企业。已经举办的企业,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不受群众欢迎的,应该一律停办。”到年底,全国社队工业产值从年的19.8亿元,快速下降到7.9亿元,到年底又进一步下降到4.2亿元。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迫于严峻的经济形势,农村社队企业不得不发生萎缩。但是,这种萎缩只是暂时的,在此后的70年代,作为“农村就地工业化”的希望的社队企业,将迎来它更为长足的发展。

在农业调整工作中,除了调整公社体制以外,在工业支援农业方面,中央加快了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支农工业的发展;在对农业的财政倾斜方面,中央增加用于农业投资的财政支出,委托银行发放农业贷款,向受灾农村发放救济款;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中央在扩大对外粮食进口的同时,减少了对农村粮食的征购量,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年,“包产到户”之风在部分农村地区兴起,其中又以曾希圣管辖的安徽省规模最大,到年底,安徽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全省生产队总数的90.1%。中央内部对“包产到户”产生了分歧,邓子恢、刘渭璜、邓先圣、陈云陆续表态支持,李德胜的表态则由年的暂时观望到年的坚决反对,认为围绕包产到户的这场争论实质上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是要不要农业合作化?”的问题。到年9月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议对李德胜关于“包产到户”的意见表示同意,并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等文件,正式裁定“包产到户”不属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包产到户”遂告停止。

---------------------------------------------------------

在工业方面,中央对生产建设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其一是下调工业计划指标。年,钢产量计划指标从万吨下调到万吨,实际完成万吨;年,钢产量计划指标从万吨下调到万吨,实际完成万吨。钢产量计划指标的下调带动了其他工业产品计划指标的下调。

其二是中央再次集中经济管理权。针对此前放权给地方时“一放就乱”的情况,中央决定将一批此前下放给地方的重要企业重新上收到中央,扩大了计划范围并增加计划指标,上收了地方的计划管理权和物资分配权,加强了对于基本建设、财政信贷、劳动工资的集中统一管理。

其三是压缩工业基本建设规模。全国施工的基建项目由年的8.2万多个削减到年的2.5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从年的个削减到年的个。

其四是对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中央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关闭、停办、合并、转产等措施。全国工业企业的数量从年底的31.8万削减到年底的19.7万个,其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削减了7.6万个,国营企业削减了4.5万个。

其五是大幅精简城镇人口。一方面是精简从农村迁入城镇的合同工和临时工,另一方面是精简因缩短工业战线而多出来的城镇正式职工。从年1月-年6月的两年半时间里,城镇人口精简了2万人,占到了城镇人口高峰期的年的20.16%。大量城镇人口流入农村,一方面增加了农业一线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的恢复;另一方面减轻了城镇商品粮的供应压力,减轻了农村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国家在工资开支方面的财政压力。

其六是要求重工业支援轻工业。中央要求重工业部门在生产上加强对轻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料、材料、燃料和轻工设备的支援,在此政策导向下,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日用五金、塑料、铝制品、合成洗涤剂等得到了较快发展。

其七是于年6月颁布《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因其内容共有35条,故又称“手工业三十五条”。“手工业三十五条”对过去出现的“超越集体所有制而试图跳入全民所有制”的“转厂过渡”的错误进行批评,强调集体所有制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强调坚决退赔此前被无偿调用的合作社资产和社员股金,强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其八是于年9月颁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因其内容共有70条,故又称“工业七十条”。“工业七十条”立足于解决企业未能“把发动群众运动同实行责任制度相结合”而导致的生产秩序混乱的问题,对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协作、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说明。在“工业七十条”中,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即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即保证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并且力求降低成本,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工业七十条”还主张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生产;强调厂长责任制、主张总工程师对企业的技术工作负责;强调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强调财务核算、讲究经济效果;强调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

年,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民经济调整措施的实行下,年,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下调16.58%,钢产量为万吨,比上年下调23.33%,农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6.17%,粮食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长8.47%。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其一是农业生产开始回升,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业指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二是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农业产值所占比例由年的20.1%上升到年的33.6%,轻工业所占比例由年的26.6%上升为年的30.9%,重工业所占比例由年的53.3%下调到年的35.5%。其三是国家财政结束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达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余8.3亿元。其四是民众生活略有回升,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上年提高4.7%,市场商品供应有所改善,集市贸易价格比上年下降约35%。

与年的“二五计划建议”相比,年,煤炭、石油、发电量等少数指标如期达到了“二五计划建议”的规定,但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钢、粮食、棉花、化肥、机床、水泥、棉纱、棉布等大量经济指标未能达到年“二五计划建议”所提的要求。

三年过渡·继续调整

年,国内仍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一是北涝南旱的自然灾害侵袭下,农业生产还难以在本年达到年的粮食产量;其二是工业领域还存在着“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不够”、“工业内部存在着原料材料工业薄弱等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工业产品质量差、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改进”等诸多问题;其三是自年以来历年向苏联所借外债和应付利息共57.43亿元,到年底,已偿还52.89亿元,余下4.54亿元,按协定须在年年底以前全部还完,债务期限将至使得国家的对内投资受到束缚。

有鉴于此,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把年、年、年作为“二五计划”到“三五计划”之间的过渡阶段,主动地、有计划地实行对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

就指导方针而言,中央提出-年的过渡阶段四条方针:一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二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三是按照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突破尖端的次序安排的方针;四是继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强调与此前两年的调整工作不同的是,这三年的调整更着重于充实、巩固、提高,填平补齐,成龙配套。

对于国民经济的三年继续调整工作由此逐渐展开。

在农业方面,中央于年10月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统一管理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年,对农业的投资总数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17.16%,为建国以来百分比最高的时期。

在工业方面,

其一是继续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一方面是进一步发展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支农工业,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另一方面实行“一抓两推”的方针,抓好轻工业的品种和质量,对内推动轻工业产品走向农村市场,对外推动轻工业产品向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其二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消灭企业亏损,清理企业债务,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加强国家对工业产品质量的统计考核。

其三是加强对原有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对“大跃进”期间仓促上马、简易投产的新企业添补配套工程和辅助设施以及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等外部协作条件,使这些企业恢复和扩大了生产能力。

其四是试办托拉斯。年3月,在刘渭璜的倡导下,轻工部成立了第一个统一管理全国多地同行业工厂的托拉斯公司——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到年,国内相继建立起中国盐业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石油工业公司等12个全国性的托拉斯公司。“托拉斯”的组织形式强调政企分开(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采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规定托拉斯公司是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和国家计划单位,托拉斯公司统一管理所属的各个工厂的生产工作,且托拉斯公司对完成中央所制定的计划全面负责(而非各地工厂直接对中央负责)。

其五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年9月-年,我国先后与日本、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厂商签订了15项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总金额为1.亿美元,其中现汇交易万美元,延期付款万美元。在引进的15项成套设备中,有10项是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穿、用问题所需的,其余项目同发展中国机械、石油工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这次引进成套设备的重点。按照合同规定,已经订妥的15项成套设备于年至年交齐,年至年底陆续建成和投入生产。

15项成套设备

日本

年产吨维尼龙成套设备

年产10吨维尼龙成套设备×2套

每小时产乙炔立方米的干式乙炔设备

气动与电动量仪工厂成套设备

荷兰

年产16万吨的尿素工厂

英国

年产10万吨的合成氨工厂

年产吨的聚丙烯成套设备

年产20吨的高压聚乙烯成套设备

法国

年产吨的丁醇、辛醇成套设备

磁带地震仪勘探设备

意大利

年产5万吨的合成氨厂

年产5万吨合成氨所需要的重油气化装置

年处理10万吨原料油的铂重整联合装置

联邦德国

年产30吨乙烯、丙烯石油裂解及烃烯分离装置设备

此外,在改善民生方面,中央增发11亿元以提高职工工资,同时有计划地下调了部分商品的价格,工资的增加和物价的降低,使得民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生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与此同时,伴随着国防形势的日益严峻,对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从抓“吃穿用”转向开展三线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中,三线建设工程逐步地铺开了。

---------------------------------------------------------

在国民经济继续调整的三年里:

年,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8.47%,钢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增长14.24%,农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粮食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长6.25%

年,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9.63%,钢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增长26.51%,农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3.54%,粮食产量为3亿斤,比上年增长13.24%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本年也是持续八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最后一年。与一五计划结束的年相比,年:

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26.38%,比年(亿元)增长77.81%

钢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增长37.24%,比年(万吨)增长.29%

农业总产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8.26%,但只为年(亿元)的97.68%

粮食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长1.04%,但只为年(亿斤)的99.72%

煤炭产量为2.32亿吨,比年(1.31亿吨)增长77.1%

水泥产量为万吨,比年(万吨)增长.19%

石油产量为万吨,比年(万吨)增长.66%

天然气产量为11亿立方米,是年(0.7亿立方米)的15.71倍

发电量为亿度,比年(亿度)增长.26%

化纤产量为5.01万吨,是年(0.02万吨)的.5倍

化肥产量为.6万吨,是年(15.1万吨)的11.43倍

农药产量为19.3万吨,比年(6.5万吨)增长.92%

棉花产量为4万担,比年(万担)增长27.93%

纱产量为万吨,比年(84.4万吨)增长54.03%

布产量为62.8亿米,比年(50.5亿米)增长24.36%

机床产量为3.96万台,比年(2.8万台)增长41.43%

汽车产量为4.05万辆,比年(0.79万辆)增长.66%

铁路货运量为4.83亿吨,比年(2.74亿吨)增长76.28%

与年的“二五计划建议”相比,年,钢、水泥、煤炭、石油、发电量等部分指标达到了“二五计划建议”的要求,但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粮食、棉花、化肥、机床、棉纱、棉布等部分指标未能达到“二五计划建议”所提的要求。

---------------------------------------------------------

年12月21日,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础上,伍豪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具体地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此开始,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年实现)、实现四个现代化,明确地成为发展国民经济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五”(-)及三年继续调整(-)时期的重要成就

年3月1日,我国第一座大型民用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诞生。

年7月20日,我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牌拖拉机生产成功。

年8月1日,长春一汽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红旗”牌轿车。

年8月1日,张梓昌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年10月20日,酒泉航天发射场开始建造。

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辆国产坦克生产成功。

年9月26日,发现大庆油田。

年9月1日,北京密云水库竣工。

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

年5月13日,内蒙古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竣工。

年6月,我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天花在我国境内被消灭。

年,顾方舟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年12月5日,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歼—6”开始装备部队。

年10月16日,继美、苏、英、法之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爆炸成功。

年5月12日,我国第一块双极型集成电路诞生。

年9月17日,钮经义等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年12月31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交付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329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