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玛丹建华有梦

时间:2021-7-17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1次

在安静的时间里,独坐书房,头顶的灯光洒下梦幻一片,是美丽、温馨的橘色,与手指的温度融合,舞动着笔尖敲文,半盏清茶浅吟幽雅,珠帘卷夜抒发情怀。电脑屏上一个身着背心长裤的人,双手使力牢牢钉在单车后架上,隆起的肌肉勾勒出执着,隐形的翅膀飞越了迷茫,眼睛忽略尘世的羁绊,追梦的心从黑白的影像上腾起,化为爬满青藤的记忆,轻轻拨动时光的琴弦,娓娓道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观街的一个老院子里,住着熊师傅老小一家。年,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母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建华,表达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期盼。一岁半时,突发的高烧,残酷地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小儿麻痹症让他双腿肌肉萎缩,再也无法直立行走。因为身体的缺陷,生活难于自理,他从小就感觉到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曾无数次渴望恢复正常,又无数次被残酷的现实击倒痛哭。面对再也无法改变的残疾,现实中不理解的眼光和对“跛脚”的嘲笑,让他抬不起头,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一度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斩断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但父母并没有气馁,坚持训练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难,养成吃苦耐劳、执着奋发的性格,勇敢地“站”起来,“走”出去,在残酷的生活磨练中笑迎挫败学会坚强,直面外面的风风雨雨。

教书的母亲常常用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来激励他,他也一遍又一遍地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心情随着保尔的成长、命运而起伏。一个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碍前,凭钢铁般的毅力,勇敢地与疾病搏斗,经受住苦难的磨炼,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保尔的故事,激励着他克服自卑,开始坚定地追梦,要用残疾的身体创造不残疾的人生,用行动表明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他跟着教材练体操,反复观看杂技团表演的动作,揣摩自己能做的运动方式,锻炼手上的肌肉和力量,经过多少次滚爬跌倒,身上布满伤痛,仍始终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终于在强健有力的臂膀支撑下,可以腿悬空做50个俯卧撑,腿落地做个俯卧撑,还可以在单车上完成自由体操的“标准动作”,成功的喜悦让他的心里是多么的酣畅淋漓。突破自我以后,他更加刻苦地练习,并参加了专业训练,最终通过顽强拼博的精神和在锻炼方面显现出的优势,冲破层层障碍,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从年到年,他先后获得昆明市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第三名,全国残运会48公斤级举重冠军,全国第三届残运会举重银牌等,直至53岁时以一块全省比赛的金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小时候腿脚不便,父母背着他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就梦想着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些东西带回家感知。他学习绘画,用画笔描绘难以抵达的风景,展现他心中装着的世界,理解生活之美,记载成长之路,倾诉喜怒哀乐,至今保留的《列宁》《水兵》两幅人物素描作品,展示了他当年对绘画的热爱与执着。80年代,他开始学习摄影,最初只是想把外界的精彩带回来,给自己封闭而单调的生活找些乐趣,但透过相机,他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看到了希望与从容,于平凡岁月中感悟摄影人生。年,他结识了同为残疾人的琼,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一个研心摄影,一个自学化妆,互帮互助共谋新的生活,两年后,在丹霞路五楼自家的小阳台上开设了“阳台摄影工作室”。白天,他在宽1.2米长3米的简陋摄影棚里,拄着拐杖与每一个前来拍照的顾客耐心沟通,细心揣摩对方的喜好,观察带有个性的表情特征,笑容可掬的他,不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被拍的人放松心情,流露出展现自信的感觉,而他手中的镜头也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定格美好瞬间。晚上,钻进卫生间改造的暗房,在1个来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他在药液的配制、温度的调试、时间的控制等方面,靠不断摸索研究积累出的经验,完成出一张张有质量的胶片。尽管条件简陋,但他始终保持着诚意为顾客服务,用热情周到执着的理念,独特的拍摄手法,激发顾客内心的敞亮,当顾客拿到照片时欣喜的表情,由衷的赞美,总是激励他不断前行,坚定摄影之路的梦想。

后来,他的双耳因长期服药损失了大部分的听力,命运的不公并没有让他萎靡不振,他依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得自信、豁达。他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瞬间,一失去双腿的铅球运动员在投球的刹那间身体腾空飞起,一残疾排球运动员抛弃轮椅奋力扑救球……真实记录了残疾人超越缺陷的意志,更张扬残疾人运动员的力与美,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建华用他的方式展现着心中的广阔天空,笑对生活的艰难曲折,一路砥砺前行,尽管工作室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四次“转移阵地”,但总有一些老顾客不离不弃,他们喜欢建华师傅拍出来的感觉,仿佛回到了过去。很多时候,顾客来到店里,看到他的诚意和热情,会跟他分享曾经的故事,追忆过往,而他也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故事去帮助有的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在信任中共同交流感悟人生。认识和接触过建华的人都说:他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而是用阳光般温暖的笑容,努力追求幸福的果实。

多年以后,在全民摄影的年代,受智能手机等高科技的冲击,建华摄影工作室的业务在不断缩水,艰难维系,但他仍然执着坚守着他的光影世界,用“讲究”的镜头继续收录着他的摄影情怀。位于阳光花园旭苑广场角落的新画照相馆,仍然保留着当年“阳台照相馆”留下的痕迹,门厅右墙上1.2米宽的十多片毛边木板依次罗列,骄傲地展示着曾经的辉煌,一口长满青苔的石缸,无声地诉说曾经的昆明记忆;左墙上挂着一些人物肖像照,张张光彩照人,“这一张是获奖作品,这一张是朋友在讲巴金的故事时神态飞扬被我抓拍到的,这一张是云大的外籍教授专程找我拍的……”,建华深情地说到,每一张都那么耐人寻味,在照片背后留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往里,墙上满满地各种获奖证书骄傲地向我们展示着,还有几包证书在袋子里渴望被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261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