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equinovarus),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足部外观和功能的畸形(图57-12)。发病率约为0.1%,主要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踝跖屈、跟骨内翻以及继发性胫骨远端内旋。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
病因
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如神经肌肉病变、血管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软组织异常、遗传基因学说以及宫内发育阻滞学说等。
病理
先天性足内翻下垂,初期足内侧肌挛缩,张力增加,踝关节内后侧关节囊、韧带及腱膜肥厚、变短,以跗骨间关节为中心,导致足前部畸形:
①跗骨间关节内收;
②踝关节跖屈;
③足前部内收内翻;
④跟骨略内翻下垂。
随年龄增长体重增加,畸形更趋严重,跟腱、胫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等肌腱及跖腱膜极度挛缩,弹性阻力较大。足部外侧软组织及肌肉持续被牵拉而延伸,足外展功能基本丧失,但神经功能无损,肌电兴奋性尚存在,年幼者畸形矫正后,肌功能还可恢复。小儿开始行走后逐渐发生骨骼畸形。先出现跗骨排列异常,以后发展为跗骨发育障碍和变形,舟骨内移,跟骨跖屈、内翻,距骨头半脱位等,严重者常有胫骨内旋畸形。这些骨骼畸形属于适应性改变,取决于软组织挛缩的严重程度和负重走路的强度。
临床表现
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出现程度不等内翻下垂畸形。轻者足前部内收、下垂,足跖面出现皱褶,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小儿学走路后,步态不稳,跛行,用足外缘着地,畸形逐渐加重。足部及小腿肌力平衡失调,肌痉挛,加之体重影响,足内翻下垂加重。延误治疗者畸形更明显,足前部向后内翻,足背负重部位产生胼胝及滑囊,胫骨内旋加重。
一般分为松软型与僵硬型,松软型畸形较轻,足小,皮肤及肌腱不紧,容易用手法矫正。僵硬型畸形严重,跖面可见一条深的横行皮肤皱褶,跟骨小,跟腱细而紧.呈现严重马蹄内翻、内收畸形,手法矫正困难。
诊断
本病畸形明显,诊断不难。但新生儿的足内翻下垂较轻者,足前部内收、内翻尚不显著,常容易被忽略。最简便诊断法是用手握足前部向各个方向活动,如足外翻背伸有弹性阻力,应进一步检查确诊,以便早期手法治疗。晚期足内翻下垂,畸形更加明显。一般不需要x线检查即可诊断,但X线检查在确定内翻、马蹄的程度以及疗效评价上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1.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四肢多关节,畸形较固定,不易矫正,早期有骨性改变。
2.脑性瘫痪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以及其他大脑受累的表现等。
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内翻足为肌力平衡失调所致,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诊断可确定腓骨肌麻痹。
治疗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矫正畸形、平衡肌力、恢复功能。正确的治疗理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人施术、预防复发。首选非手术治疗,新生儿时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如能早期治疗,大多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1.非手术治疗
(1)Ponseti方法:一般出生后5~7天开始,治疗分为2个阶段:
①应用专业的手法矫形、连续的系列石膏固定及经皮跟腱切断术,使畸形得到完全矫正;
②在畸形完全矫正后佩戴足外展矫形支具,直至4岁,以防复发。Ponseti方法在9个月龄以前开始治疗最有效。
(2)手法扳正: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在医生指导下家长配合作手法扳正。复位时使患足外翻,外展及背伸(图57-13),每日2次。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矫正适度即可。畸形矫正后用柔软绷带,由足内跖面向足背外方向缠绕,固定足于矫正位。若是畸形显著改善,脚的外展背伸弹性抗阻力消失,即可改换为矫形足托(图57-14)持续维持矫正位。这种方法应持续到患儿满1周岁后。如果畸形未完全矫正,也可使痉挛的软组织变得松弛,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畸形复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以6-18个月为宜。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1)软组织松解术:包括:
①Turco手术:主要是彻底松解足后内侧一切挛缩软组织:
②Mckay手术:足内、后、外侧软组织同时松解。
(2)肌力平衡术:即Z形延长跟腱,将胫前肌外移至中间或外侧楔骨,同时适当松解足后方软组织,保证踝关节背屈5°~10°,术后用屈膝90°长腿管型石膏制动。
(3)截骨矫形术:截骨是治疗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矫形需要采取不同部位和不同方式截骨,以补充软组织松解的不足。普遍认为10岁以上可以采用跟骨截骨作辅助矫正手段。
(4)三关节融合术:关节融合术是治疗12岁以上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可以一次性纠正畸形,通过跟距、距舟、跟骰三个关节的截骨来达到矫正足部畸形的目的(图57-15)。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湖北利川小儿麻痹症考生何情享受高考每科延
- 下一篇文章: 世界强化免疫日最好的医生是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