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阶段,你了解吗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13826.html
有道名家
懂孩子,才能教好孩子。本栏目会定期给大家介绍中外有名的教育学者,将其代表学说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家长启发。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是埃里克森。
爱利克·埃里克森
(ErikHErikson)
年,埃里克森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生父在他出生之前就离家出走了,3岁时母亲嫁给一位儿科医生。虽然当时埃里克森并不知道这位医生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的内心有一种「不属于父母」的感觉,这让他希望拥有「更好的父母」。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加深了他格格不入的感知。如,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自己却继承了生父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外表;长着非犹太人的外表,却被同学嘲笑来自犹太家庭;在家庭中,继父也将他视作异教徒。
埃里克森的命运从年开始转变,他接受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女儿)的培训,学习儿童精神分析,这对他后来的理论构建产生了巨大影响。随后十几年,埃里克森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医学院任职以及实地考察了印第安人的居住地,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文化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再加上童年时继父和同学对他角色定位的不一致,使其形成了「同一性危机」的核心理论。
年他出版了《童年期与社会》,创立了新学科「自我心理学」。
01
人是按照不变的顺序发展的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按照阶段依次进行的,就像是我们身体器官发展一样,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表进行的。
埃里克森将心理发展分成8个阶段,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8个阶段。
出生时,各个阶段还未开始发展,但随着时间流逝,阶段依次发展,而且每一个阶段之后都会展现不一样的面貌,就仿佛从前一个阶段脱胎换骨而来,所以这个观点也被称为「胚胎渐次生成说」。
02
8个阶段,8个「危机」
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差异不大。但每个阶段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就取决于是否处于合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不同,阶段出现的时间就会有差异,所以这个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crisis)。这里提到的危机都是相对的,最主要的是看如何去处理这个危机。
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就会转换成机遇,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推动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没有处理好危机,阻碍孩子自我的发展,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口唇期(出生至12~18个月)
危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重要事件:哺育
如果照顾者(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能够回应并满足婴儿对食物、照顾的需要,也即当婴儿哭闹的时候,及时抱抱或者喂奶,婴儿就会更容易地发展出信任感。这些行为会让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的人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但如果在需要的时候得不到周围的回应,他就会感受到无助和害怕,甚至对人产生怀疑。
第二阶段:肛门期(18个月~3岁)
危机:自主对羞愧和疑虑
重要事件:如厕训练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希望独立并尝试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如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饭、走路、上厕所等。这时候,如果照顾的成人允许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当做到了之后,及时表扬他们的话,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感,懂得如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父母事事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难以独立完成事情。亦或者,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表扬孩子掌握某项技能的努力,儿童可能会感到羞愧。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怀疑自己应对世界的能力,如果一直都在疑虑,孩子在未来发展中就容易缺乏自信。
但是,当任务过于困难的时候,适当的疑虑是必要的。所以,注意平衡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
危机:主动对内疚
重要事件:独立
这里的独立和上一个阶段的独立有所不同,上一个阶段主要是日常生活的自理,而这个阶段主要是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承担责任、对事情开始有自己的规划并主动完成。
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开始问很多问题,或者会想要出门玩耍,家长需要保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对于出门活动也不要过多的限制。
这个阶段的危机就是在保持孩子活动热情的同时也要使其明白,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家长需要把握好分寸,如果不允许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他们会产生内疚感,如果想做什么总被拒绝,慢慢地就会不敢去做事,或者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
危机:勤奋对自卑
重要事件:上学
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学校,需要完成学业作业,从而感受到通过毅力来完成作业,和获得喜悦之间的关系。
进入学校后,儿童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包括邻里间的比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家人相处时间减少等等变化。
如果他们可以很好地适应新变化,以及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任务,就会有成就感,并愿意为了掌握新技能、达到新目标而不断努力。但如果儿童难以应对这些挑战,还被拿去与他人比较,他们就会体验到失败,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两性期(青春期12~20岁)
危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重要事件:同伴关系
同一性的概念:
由个体的动机、能力、信念和经历组成的一个一致的自我形象,涉及深思熟虑地选择和决定。尤其是关于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对他人的承诺及看法等方面。
就像前文提及的,埃里克森因为父母都是犹太人,而被同学嘲笑;但他的父亲却又因为他并不完全具备犹太人血统而排斥他,所以当时的他也经历着同一性混乱的危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犹太人。
如果青少年对于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以及对未来的努力,甚至是自我形象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是感到迷茫不知作何选择,就会产生角色混乱。
日本精神分析学家小此木启吾认为,同一性混乱主要会有以下六点表现:
(1)同一性意识的过剩:一直在思考「自己是谁」「该怎么做」等问题,被困其中难以自拔;
(2)回避选择和麻痹状态:因为无法确定自己的能力而回避选择和决断,不停逃避的过程中麻痹自己;
(3)与他人距离感知失调:不知道与别人相处时适当的距离是什么,甚至拒绝和别人交往;
(4)时间前景的扩散:对未来没有期望,也不相信机遇,内心充满无力感;
(5)勤奋感的扩散:没办法专心工作和学习,或者拼命做单一的工作而内心没有目标;
(6)否定的同一性的选择:参加不被社会所承认的组织,或选择社会所否定和排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
第六阶段:成人早期(20~25岁)
危机:亲密对孤独
重要事件:恋爱
成年之后,开始慢慢需要思考寻找另一半,组建新的家庭的事情。这时,需要找到一个人和自己共同面对生活的苦难,互相支持互相依靠,亲密感也在和这个人的互动中建立起来。
但如果,一个人没有找到可以分享快乐痛苦的对象,不能和别人进行情感交流,没有相互关心照顾,就会处于孤独之中。
第七阶段:成人中期(25~65岁)
危机:繁殖对停滞
重要事件:抚养、教育后代
「是否要孩子」「如何教育孩子」等关于下一代的内容成为贯穿整个成人阶段的主要话题。
这一阶段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除了关心自己的家人,包括下一代甚至子孙后代的幸福,还会关心社会上其他人。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功不仅仅是满足个人需要,还为了社会发展。
另一种便是「自我专注」,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长此以往,容易固步自封,陷入困境。
第八阶段:成人晚期(65岁以后)
危机:自我整合对绝望
重要事件:反思和接纳自己的人生
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完成自我意识的整合,接受自己没法改变的过去。
如果前7个阶段积极成分较多,老年回顾的时候会觉得这一生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是消极成分多,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绝望,感觉失去了机会但又无法补救。
03
埃里克森理论对养育孩子什么启示?
1.鼓励儿童自己做出选择并行动
当儿童提议一项活动的时候,尽量接纳他们的想法或者在活动中加入他们的想法。
2.确保每个儿童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教授一项新技能时,可以分解成很多小步骤或小环节,当孩子做到某一步骤的目标时,就会容易有成就感。
3.鼓励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
鼓励孩子表演故事或者为喜爱的人物编写故事,但尽量不要一直让孩子当「教师」「英雄」等角色,需要轮流体验不同角色。
4.容忍意外和错误,受挫时给予鼓励
尽管有时候结果不是太好,但是还是需要对孩子的尝试给予鼓励,并教会他们如何改正。若孩子因为结果不尽人意而不快乐,家长也应该给予适当支持,具体指出孩子的进步,例如,制作进步图表或者保留以前的作品进行对比。
5.给孩子展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
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任务,例如帮忙浇家里的花、打扫卫生之类的,让他们主动承担。
04
主要著作
《儿童和社会》
《领悟与责任》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暴力根源》
《新的同一性维度》
《玩具和理由:经验仪式化的阶段》
《同一性与生命周期:一种新观点》
《生命周期的完成》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往期教育名人推荐
蒙台梭利
风靡早教机构的蒙台梭利理念,到底是什么?
卢梭
长大了反而更容易害怕,孩子胆小是天生的吗?
列夫·维果斯基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看了这个就明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你家小孩是什么灵魂关于从外星球转世到地球
- 下一篇文章: 暴脾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