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患过小儿麻痹症以后,我就不再狂了

时间:2016-9-11来源:发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濮存昕:患过小儿麻痹症以后,我就不再狂了

与有肝胆者为友,从无字句处读书我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也叫脊髓灰质炎。等上了小学,有些同学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濮瘸子”,这些都给小时候的我心理上造成了压迫感,所以我当时特别希望小学快毕业,离开学校,由于这样就不会有人再这么叫了。还好,由于医治还是挺有效果的,在9岁那年,大概三年级时,我做了整形手术,以后就不用再拄拐,这样叫我“濮瘸子”的人愈来愈少了。那时候,在体育课上与同学们一起玩,就是我的奢望。特别像接力跑,我这样谁愿意和我合作呢?还有打篮球,万不得已没人希望我上场。实在凑不够人时,我上场了,那就会有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感觉,如果能再投进一个球,能让我高兴三天。现在回想起来这都没什么,可小时候我却爱钻牛角尖。如今过去了,孩提时,年少时,青年时,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还挺丰富。我们今天所有生命出现出来的面貌,都和自己的经历相干;而我们今天所有经历的事,一定和未来有关。我们的教育背景,成长背景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我觉得早一点受挫折,承受些压力,这会使自己心里产生更强的欲望。这是好事,曾有一些怯弱,有一些不自信,这恰恰促使自己去学,去锻炼,太早太早觉得自己了不起,这可能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后面的生活反而会甜。我在自己的处世哲学中总结出一句话,是我从两个朋友的名字中提取的,叫“博观约取,求冠居亚”。甚么都是厚积薄发,标准可以高,但一定不能锋芒毕露。这是我5十年人生积累悟出的话。这一点,我媳妇看我看得最明白。她说:“亏你小时候腿有病,否则不定狂成什么样。”由于自己其他条件比较好,肯定会受宠的。恰恰有那点缺陷,所以还是有点儿自卑、自尊,挺好。说到成长,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个人的志向和努力,命运和机缘的偶合,这三个对我来讲都重要,缺一不可。家庭的影响,我父亲对我的影响,那是基因上的事,那是DNA上的事。对自己个人的志向和努力,如果我在艺术道路上半途而废,不去坚持与坚守,乃至拓展,那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命运和机缘真是给了我人生的曲折中的转机,那时我的曲折人生好像突然间天地明朗,云开雾散。我得感恩,我真的活得太有运气了,运气都被我占了,这三条都占了,谁都离不开这三条。我是在剧院里长大的孩子,很小就似懂非懂地看戏,很早就知道“戏比天大”的道理。这是从我当演员的父亲身上体验到的。在童年的记忆中,那时的父亲是家里的绝对中心,剧院的事和演出的事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只要父亲晚上有戏,1下午谁也不能大声说话。父亲演戏之前不吃饭,我常常拿了饭盒去剧院给父亲送饭。化妆室通向舞台的长廊里有条黑黑的甬道,这条甬道是不准小孩子进去的。我常常站在这条神秘的甬道口等我父亲,我知道它的尽头就是充满灯光的光辉的舞台。我为何死心踏地,那末忠实于林兆华?其实不只是为了林兆华,我没帮他,是他帮我。我今天恰恰用我生命里最真实的直觉,去表现新艺术、新戏剧。演一个角色,就向角色靠近,当弘1大师的《一轮明月》演完时,我给自己起了个号,叫“21之徒”。原来,弘1大师有个“21老人”的号,来自一段寄言,这两句头一个字都是“1”,哪两个“1”呢?“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个名利全都摆平了,人清凉极了,自己进入了不为任何名利困扰的一个境地。我作为一个演员,可以说是名利圈的一个参与者,要能把这段寄言参透,悟到点上去,就要做到“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我觉得这像我的一个座右铭一样,因而我就妄称他的徒弟,我叫二一之徒,21老人的徒弟,一定用弘一法师这类出世的精神去悟入世的事情。我们做文艺的人,有一点宗教情怀,当我们甚么都不管不顾的时候,那是很大胆的,很有气力。在舞台上,在角色的创作中,有一种超凡的精神状态。佛家讲勇猛精进,弘1法师确切是有这样一种气力的。上海文艺界的这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干什么都对,干什么都行,乃至到了常州第一师范学院教音乐和美术,他的国文都比国文老师好,外文比外文老师好,历史比历史老师好。在师范学院,同学们对李叔同(弘1法师)很是畏敬,不怕李先生批评,畏惧李先生鞠躬,谁犯了错,李先生就到他眼前鞠躬,恳切得连句话都不说。弘1大师精神气力这么强大,说放下就放下,甚么都不管不顾,就遁入空门,不是说这件事情我们要学不学,1定都要去皈依,但是他这样的一种生命样式,在我们全部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很是了不得。在弘1法师曾跪于释迦牟尼佛前的那个位置,我也曾弄剃刀剃头发,当时泪流满面,真想就这样皈依,心灵上的震动非常大。一个人立地成佛的气力,来源于他对自己过去人生的批评,但我现在还不足,所以我现在还是当演员吧,我把他这个角色演好。就这样,我演的角色和我的人生之间恍如有了一种关系。《鲁迅》和《弘1法师》演完了,我突然间悟到,演戏实际上就是人生的态度问题,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和修行的问题。人间最大的的痛苦,就是“哀愁莫大于心死”这几个字。自古人生谁无死,可是任何人面对死都要痛苦,为何呢?是再也见不到世界了,惟有见不到的,谁都受不了,所以我觉得弘1大师的那种诀别,体现在他出家之前。他已为自己写下了这样一种明智之词:“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千世界,个人渺小,风里面的一片叶,气流中的1粒尘埃,到哪算哪,老子青牛出关,也是这样一种大气力。所以我觉得先贤们在文字传承里面有着生命的记载,对子弟的影响,真的是了不得。人到不惑之年,其实更惑,年轻时的那些理想、欲望、向往,逐一得到了,安家立业,身为人父,身为人母,功成名就,但这时候却很困惑,而不是不惑。这时候先贤们早就说尽了,去看那些书,对你重新展望新的世界,新的人生计划,一定有好处。我们交友,更看重可交之人的品质,这个人的品质是我喜欢的,我愿意跟他交往,不管是台上的还是台下的。你在演一个故事,你做一个角色,要注意在台上的言行举止,你能把故事讲明白就完了,想要得到更深层次的观众和更高品位的观众的认可,一定要感悟生命,感悟我个人和角色有甚么关系。我想到达演戏的品质,所以我演鲁迅,我是普通人,当代的一个演员,我必须演得像鲁迅,怎样像呢?除化装上的效果外,我的眼睛里边,我的呼吸,在银幕里放得这么大的那种形象,都得让人觉得自己是鲁迅。我放松到甚么程度,我就能演到甚么程度,放松是什么东西,是一个阔别世俗的我,我把自己埋起来了,我个人消失了,我全部的全部的身心和这个作品是一致的,我个人的东西没了,所以我在拍《一轮明月》和拍《鲁迅》这两部电视和电影的时候,我要脱离我世俗的生活方式。你必须和自己的世俗生命略微有一点距离,乃至是诀别,演完以后自己很惆怅:不再穿这服装了,不再化装了。由于我们付出了一种生命,我接近它,我要成为它,所以我就觉得品质上应当接近角色,否则真的是对不起自己,更别说对得起观众了。人生甚么最重要?太多太多重要的事,甚么理想、、社会义务等等。千万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乐趣。你是否是一生中充满了乐趣,你是否是一生中交往了一些有乐趣的人,你是否是听到过一些有乐趣的话、故事?当人生充满了乐趣以后,碰到甚么艰难困苦都不觉得苦,一点苦也没有。所以我写了一幅字:“与有肝胆者为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我的人生体验。除演戏,旅行也是体验人生好的选择,点击浏览原文去另一个世界看看,还有赠书。

热门文章中日关系高颜值书在宋代通奸出轨的意义把原著毁了的烂片最爱看书的城市钱穆:人生3层次陈丹青:没教养这本书改变6.63亿人的命运点击关键词可直达链接,超级快!主题书单奥巴马给女儿买书抗击朋友圈养生党华尔街大佬在读啥告别应试教育检测智商雾霾生存学父母孩子一起看饭桌谈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动摇世界观点击关键词可直达链接,超级快!赞美出版人人都能赞美成书文艺连萌成员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南昌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fbzz/113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