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揭开中医门派的神秘面纱看,
在金庸的笔下,仅仅一个江湖武林就分出了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昆仑派、华山派……中医也不例外。扬州中医药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门派,他们各以所长而名列医林,有的绵延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不衰,流传近代,扬州影响较大的就有“庭”字门喉科(耿氏喉科)、“谦”字门儿科、“然”字门内科等七大门派。昨天,看到耿氏喉科后,不少网友直呼不过瘾。从今天起,“扬州云诊堂”将分别为广大网友揭开其他六大中医门派的面纱。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扬州“谦”字门儿科。讲述者:李耀谦扬州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47年
扬州因其人文地理的特殊地位,名医辈出,中医界学术流派林立。“谦”字门儿科术,即以第一代创始人陈里谦的“谦”字为本门派的传承派名,是中医儿科界独特的学派,从清道光年流传至今已相传七代,历经多年。
“谦”字门先祖辈,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历代均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经》等经典为基础,以《温热论》、《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为准则。以《小儿药证直诀》、《活幼心法》、《幼幼集成》、《许氏幼科》等为指导,袭猎《脉诀》、《舌鉴》、《疫痧草》等为辅佐,因而理论造诣深厚,临床辨证灵活,用药一发即中,疗效奇特卓著,声名远播,活儿无数。
第三代传人第三代传人闵得谦、陈景谦,他们根据小儿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患病后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化裁古方,创制新方,以达切合临床变化应用之需,继承“谦”字门善观气色、察苗窍、审清浊而知部分,诊疾细致入微,结合天之六气浮胜,洞察脏腑寒热虚实,切中病机,或清或温、或补或泻,每收奇功,如流传至今,用凉膈散合亭力大枣泻肺汤,治小儿咳嗽(今谓之急性肺炎),效如桴鼓。
第四代传人第四代传人郑汝谦,16岁即拜陈景谦为师,是其关门弟子,在师门习医八年,日则随师侍诊,夜则诵读医典,素性恬淡,不慕声华,肆力经传,特别注重寒热补泻、调理脾胃,尝治小儿急惊风,视其面色黄滞中夹有微红,苔厚腻而口有酸腐气,腹胀扣之声实指纹色紫,已达气关。曰:“是小儿内伤乳食,外感暑热”。投三物香需合保丸加制军,一服,即热退、惊定、神清。疗效神奇若此者众也。创麝香鲫鱼膏外敷,内服加味泻白散,治疗麻疹肺炎喘嗽,疗效显著,创顿嗽汤治百日咳、短期收效等等,各类简便方法,疗效确切,求医者众,使“谦”字门中医儿科术影响增大。
第四代传人杨佑谦与郑汝谦是长幼房的同宗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较大,佑谦行医多年,汝谦方入师门。杨佑谦自幼拜闵得谦为师,在师门历八寒暑,潜心研习,尽得师传,出师后,悬壶济世,长于小儿科急性传染病的治疗,力主脏腑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相互融汇贯通,相辅相成,以决病之所在而知之,治法上主张祛邪为主,时时注意顾护阴液,以温病多伤阴也,治小儿内科杂病则注重调脾胃,益肝肾,每获佳效,学习扬州名医吴尚先《理钥骈文》内病外治,用于儿科,多获良效。
民国初扬州天花流行,他用温托回阳之法如黄芪托毒汤、参附龙牡、救逆汤抢救“痘毒内陷”、“痘毒攻心”患儿,活人甚众。声名远播,使“谦”字门儿科术日益光大,在中医界有“儿科泰斗”之盛誉,医方亦多为同仁相互传习。
第五代传人
第五代传人吴克谦16岁拜姨父杨佑谦为师,在师门习医八年。头二年在老师指点下背诵古文及医学典藉,第三年开始白天随师傅侍诊学习临床诊疾疗病,夜则诵读医书至子半,所诵医典均烂熟于心,且多有心得,尽得师门奥秘。出师悬壶,疗效卓著,患者接踵而至,屡起沉疴。针对小儿疾病变化迅速,虚实寒热变化错综复杂,临诊时做到诊断明、用药准、给药及时、收效快捷。
50年代,麻疹、流脑、乙脑、伤寒、百日咳、小儿麻痹症、小儿秋季泻等传染病肆虐之际均用传统中医术辨症治疗,疗效极佳,活人甚众,有口皆碑。50年代应邀在省中医学会专题报告“麻疹肺炎的辨证治疗”;在市中医学会专题报告“小儿秋季腹泻辨证治疗”。“年54例乙脑治疗总结”、“年48例乙脑治疗总结”均上医院交流。他治小儿暑温初起(即乙型脑炎),高热无汗虽兼见神昏抽搐,辨证大多分风暑闭表和暑湿遏表二类,因小儿发病后多夹痰夹滞,易化热动风,故选用清暑发汗佐以化痰熄风开窍,以达到热达腠开,汗出热退,诸随之缓解,打破暑温病忌汗的禁令。小儿暑温邪虽传营,除去挟痰挟惊的病因不同外,尚有卫营同病,气邪传营,气营两燔等程度的差异。临床见证甚为错杂,切忌早投凉遏。他据临床表现不同而设疏表凉营、透气转营、气营两清等法,酌情配合清肝熄风,化湿滌痰,清心开窍等法,因证投方,师古而不泥。小儿患病易虚易实,暑温病实证固多,虚证亦复不少,况暑邪最易耗气伤阴,若虚人感受暑邪则尤甚一层,况小儿乎。他于此时立法,一以驱邪,一以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取法轻灵,收效明快。
吴克谦中年后应患者求,兼治内、妇科疾病,皆能著手成春。年应省卫生厅之邀去南京作“三类十法治疗传染性肝炎疗效分析”的专题报告,交流经验,由此“谦”字门儿科术闻名遐迩,诊疾医方被中医儿科界广泛学习应用。
第五代传人郑祖谦、郑俊谦、昆仲,由于历史原因被分配在单位医务所工作,但他们秉承家学以儿科为主,兼治内、妇科诸疾,疗效斐然,求诊者颇众。郑俊谦年《泻儿康合剂治疗婴儿腹泻》科研报告,通过有国家级专家参加的市科委科研成果鉴定,还分别刊登在《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和《国际中医药研究》杂志上,参加美国“国际医药杰出成果交流会”获得“金奖”,把“谦”字门中医术推进了国际中医界。
第六代传人第六代传人刘延龄、黄彤岩、李耀谦、戴金梁、任士聪等人,在继承师门医术,寻求古训基础上,注重融会新知,除传统中医四诊外,引用现代听诊、全身诊查、温度计、心电图、心动图、X光片、CT、核磁共振等现代理化检查,以观察确诊疾病的变化。救治了大批患儿,他们长期躬身医林,对中医事业孜孜以求,奋力进取。诊疾细致入微,废寝忘食,对广大患者倾注着无私的关爱,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神。他们涉病多广,临证辨证精确,治法得当,用药独特,每多奇效,医术精湛,尤于儿科独擅其长,名重大江南北,诸人同出师门,又皆各领风骚,为中医界公认的中医儿科一代宗师。是能够融纳各个儿内科学派为一炉,又灵活应用的中和派。
谦首重望诊“谦”字门小儿首重望诊。审苗窍凭医者观察小儿面部表情、五官动态、精气神旺否、五色表现,指纹、舌象、舌体动态、胖瘦、皮肤莹润、枯涩等来辨别病症的表里、寒热、虚实。
以“平”为贵“谦”字门中医儿科在治法上以“平”为贵,根据小儿“三有余,四不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处方用药处处体现以“平”为贵的特点,注重补不碍邪,攻不伤正,以“平”为期的准则。对于轻症和病后调理,多提倡食疗为主,把治疗和营养有机结合起来。如治疗小儿夏季热病,多嘱饮以绿豆汤、西瓜汁;治传染性轻疣及扁平疣多嘱饮以苡仁粥;治小儿肾病低蛋白血症多嘱饮鲤鱼赤豆汤等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便于小儿接受。有时采取内病外治法,如治疗小儿受寒腹泻、腹痛以十香暖脐膏贴于肚脐;治小儿汗症以五味子、五倍子研外敷涌泉穴;用五倍子煎汤熏洗治疗脱肛等等收效甚佳。
对于调治小儿肺系疾病,随证遣方,用药灵活,掌握肺为娇脏,司呼出呼入,临证时时顾护正气,防患于未然,调其升降之机,慎用寒温峻烈,补泻有度,以平为期。如治疗小儿哮喘,宣肺以疏气散风,而解其表,健脾以补其气,通肺以滌降其痰,补肾以固其根本。作为哮喘治疗三大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疗效较好。录医案一则为例:陈某女5岁,幼儿期即反复咳嗽痰齁,近二年均季节交换或气候变化时即发哮喘,诊见患儿身体赢弱、面色晦滞、头额有汗、眼睑虚浮、偎于母怀、精神困顿少动、手足发凉、咳嗽痰齁、声若曳锯、无痰咯出、气急、纳呆、便溏、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此肺肾双虚之候也,切勿以宣肺滌痰,急则治标而偾事,急以益气补肾固本为治。药用:野山参、炙黄芪、紫河车、煅龙牡、熟附片、鹿角片、北五味子,浓煎频服,二天后复诊,哮喘明显减轻,精神较振,睡眠安,纳谷加,大便稠,咳已疏。原方去附片加炒白术守方月余,日渐平复。经随访两年余,哮喘迄未发,且体质日健,如常用矣。
对于调脾胃病,主张治理小儿脾胃病应以健运脾胃为主,符合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的生理病理特点,不轻用攻伐之剂,临证主张:虚证宜补、补中兼运;满证宜消,消中兼补,湿证宜燥,燥中兼和,阴虚宜滋,滋中兼化,处处体现了以“平”为贵的指导方针。以“护阳”为第一要义,特别在急性传染病极期,出现心等危象时,更注重顾护阳气,挽救了大批患儿生命。恙后调理,更注重调理脾胃,善于把“药调”和“食补”有机结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经常配合点穴、涂敷、熏洗、搐鼻、捏脊、按摩等外治法治疗,能起到应急、辅助和缩短疗程的作用,符合简、便、廉、验的特点和要求。
擅长儿科“谦”字门儿科五代、六代传人,他们精通儿科、内科、妇科诸症。尤对儿科独擅其长。在治疗方法和用药上,运用疏、通、宣、肃、消、温、清、补、敛、和等十法用药。疏是疏表和疏理气机。疏表主要用:桑叶、菊花、麻黄、荆芥等。疏气主要用:香附、陈皮、佛手、枳壳、川芎等。通,是通窍和通下。通窍主要是用辛夷、苍耳子、北细辛、川郁金、菖蒲等。通下,主要用:大黄、玄明粉、瓜娄、槟榔、二丑等。宣,是宣肺,主要用:杏仁、桔梗、大力子、麻黄等。肃,是肃降,主要用莱菔子、苏子、葶苈子、旋茯花、代赭石等。消,是消化和消散(含消肿散结和消痞散积)。消化主要用:山楂、六曲、谷麦芽、炙鸡内金等。消肿散结主要用:银花、连翘、肿见消、蒲公英、半枝莲等。消痞散积主要用:凉三棱、蓬莪术、枳实、鳖甲等。温,是温阳,主要用:干姜、肉桂、附片等。清,是清解,主要用黄连、黄芩、生石膏、山栀、银花、连翘、青黛等。补,是补益,主要用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山萸肉等。敛,是收敛,主要用:乌梅、白芍、北五味子、煅龙骨、诃子肉等。和,是和解,主要用桂枝配白芍、青蒿配黄芩、藿香配佩兰、枳壳配桔梗等。有些轻症及康复期患儿则用食物调治其病。如绿豆汤清暑热,西瓜汁清暑利尿,野菊花头汤治痱,地栗海蜇汤(又名雪羹汤),清热化痰等。
师传家授“谦”字门在传承上坚持师传和家授相结合。具有以下要求和特点:一是师承人选要求严格。挑选悟性高、肯吃苦、善于钻研、人品高尚之人。二是教习授业论点明确,风格独特,力求掌握本门派精髓要义。三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流行病证,从历代前辈的医著、医案中学习诊断和用药经验。(如宋代钱乙,汉代吴普,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九峰、杨和,近代方华林、夏春农、任若然等等)研发新药,化裁古方,治病救人,疗效显著。四是历代有医案著述,留传后世。五是培养传人,延续发展。对于学而不专学无成效者,则劝其退学,改就他业。
“谦”字门师传授业历经四个阶段。补起以中国古典文化为基础,要求入门弟子诵读经、史、典藉,积累文学底蕴;随后,逐步有计划的背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药性歌括》、《汤头歌诀》、《脉诀》、《许氏幼科中金镜录》等书;第三阶段是跟师侍诊抄方,学习临床诊断用药方法,疑难危重病例老师则作重点剖析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精义所在,理解师门真谛,深入浅出,令学子茅塞顿开,终身受益;第四阶段,老师根据弟子的学习情况,准许进入试诊实践阶段,试诊拟方后由老师批改,讲评优劣,纠正错误。经过这四个阶段的学习训练,确认能够独立诊治调理患者病况时,老师方才赐名,准予单独悬壶执业。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乳腺增生与宫寒相关关于乳腺增生的危害不
- 下一篇文章: 福利专家答疑儿童眼病如何自测孩子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