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康来穴位辨识临床敷贴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认识常用穴位
一、大椎(1个)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督脉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第1步: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
第2步:确定后正中线:即与背部中央所作的垂直线
第3步:在后正中线上,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上有一高突;
第4步:这一高突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即是第7颈椎棘突;
第5步:在第7颈椎棘突下有一凹陷,即为本穴。
①热病;②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症;③头痛项强、腰脊强、肩背痛;④疟疾;⑤癫狂痫证、小儿惊风;⑥风疹、痤疮;⑦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证;⑧中暑,霍乱,呕吐,黄疸、角弓反张、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等。
二、肺俞(2个)
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膀胱经穴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1步: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
第2步:确定后正中线:即与背部中央所作的垂直线
第3步:在后正中线上,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上有一高突;
第4步:这一高突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即是第7颈椎棘突;
第5步:由第7颈椎棘突垂直往下推3个椎体棘突即是第3胸椎棘突;
第6步:在第3胸椎棘突下与肩胛内缘作一水平线,此水平线中点即为本穴。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③鼻塞;④颈淋巴结结核、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痛;
三、天突(1个)
1)天突。天,头面天部也。突,强行冲撞也。天突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2)玉户。玉,金之属也,肺性之气也。户,出入的通道也。玉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性水气。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户。3)天瞿。天,头面天部也。瞿,古代的戟属兵器,既能横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内气血为向外的冲突之状。天矍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上冲头面的天部。理同天突名解。4)阴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其势单力弱,穴外天部的阴维脉水湿因而汇入穴内,故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
:任脉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第1步:取卧位或仰靠坐位
第2步:由喉结直下可摸到一凹陷,在此凹陷中央,即为本穴。
①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②甲状腺肿大、食道炎、失音、梅核气;③咳唾脓血、胸痛。
四、膻中(1个)
1)膻中。膻,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膻中。2)元儿。元,首也,气也。儿,气之子也,水也。元儿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中含有一定水湿,非为干燥之气。3)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于胸部也,无它意。4)上气海。上气海,此与任脉下部气海穴相对而言,指本穴为任脉的生气之海。5)元见。元,首也,气也。见,明显也。元见名意指穴内的吸热胀散之气显而易见。6)气会。本穴物质为胸堂上部的气态物汇集而成,故为人之气会。7)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质为胸部之气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热后外行于心包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送之地,故为心包募穴。
:任脉穴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1步:取仰卧位或正坐位
第2步:确定前正中线:前正中线是指胸骨正前方正中的一条垂直线;
第3步: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即为本穴。
①胸闷、胸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等心肺部病症;②乳少、乳痈;③呕吐、呃逆。
五、神阙(1个)
1)神阙。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神阙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2)脐中、脐孔。指本穴位置在脐中。3)气合。气,气态物也。合,会合也。气合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4)气舍。气,气态物也。合,来源也。气舍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部位,由于人体引力场的作用,体表的气血物质在此皆为缩合变化,但本穴气血并非全部缩合冷降,而是仍有小部分水气循任脉上行,此部分上行水气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气舍。5)气寺。气,气态物也。寺,寺院也。气寺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之气的聚集之地。
6)维会。维,维持也。会,会合也。维会名意指促使任脉气血在此会合的作用。理同气合名解。7)命蒂。命,性命也。蒂,蒂结也。命蒂名意指本穴为胎儿与母体相连的性命纽带。
:任脉穴
:在腹中部,脐中央。
第1步:取仰卧位或正坐位
第2步:肚脐中央,即为本穴。
①绕脐腹痛、腹泻、泄利、痢疾、脱肛等肠道病症;②中风脱证、虚脱;③水肿鼓胀、小便不利、小便不禁。④便秘、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五淋、妇女不孕。
六、曲池(2个)
1)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2)鬼臣。鬼臣,风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传来,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风为死鬼,故名鬼臣。3)洪池。洪,盛大也。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洪池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名包含大量水湿。4)阳泽。阳,气也,指本穴物质为气态物。泽,聚水的洼池。阳泽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富含水湿的天部气态物。5)大肠经合穴。合,汇合、聚合也。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在本穴处是聚集之状,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故为大肠经合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上部的雾露之气,受脾部之热而气散于天,有土的不动之义和对金气的长养之性,故其属土。
:大肠经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第1步:曲肘成45°
第2步:在肘关节的外侧,肘横纹头处,即为本穴。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等五官疾患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七、照海(2个)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照海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
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肾经穴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第1步:坐位垂足或仰卧位;
第2步:由内踝尖垂直往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①痫证、失眠、不寐、嗜卧、惊恐不宁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痒、阴挺等妇科病症;⑤下肢痿痹;⑥疝气、脚气。
八、涌泉(2个)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涌泉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3)肾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肾经穴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第1步:俯卧或仰卧位,足趾屈曲;
第2步: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可见一凹陷,即为本穴。
①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②头顶痛、头晕、眼花;③咯血、舌干、咽喉肿痛、失音;④小便不利、便秘;⑤足心热;⑥奔豚气;⑦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
九、中脘(1个)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下脘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中脘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脘。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任脉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到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
①胃腕痛、腹胀、膨胀、呃逆、呕吐、吞酸、翻胃、食不化、疳积、泄泻、泄利、肠鸣、便秘、便血、黄疸、纳呆等脾胃病症;②癫狂、痫证、失眠、脏燥;③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④哮喘、惊风、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头痛,惊悸,怔忡,产后血晕、尸厥等。
十、关元(1个)
1)关元。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2)下纪。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3)次门。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4)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 6)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 7)大海。大,巨大也。海,大水也。大海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 8)溺水。溺水,处于水的围困之中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范围巨大,身处其中如溺水之状,故名溺水。大涃名意与溺水同,涃指被困于水中之状。 9)昆仑。昆仑,广漠无垠之意,此指穴内气血充斥大范围内的各个天部层次。 10)持枢。持,把持也。枢,门户的转轴也。持枢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输向人体各部。 11)五城。五,数量词,此指五脏六腑。城,城市也。五城名意指本穴气血包含了五脏六腑的各部物质。 12)产门。产,生产也。门,门户也。产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产。子处、子户、胞门、子宫、子肠名意与产门同。 13)脖胦。脖,脖子。胦,中央。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循人体前正中线而上行。 14)血海。血,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水也。血海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为温热之性。血室名意与血海同。 15)命门。命,生命也。门,门户也。命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盛衰关系到人的性命生死。 16)下肓。下,下部也。肓,心下膈膜中的膏脂之物。下肓名意指腹内的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输体表。肓之原名意与下肓同。 17)精露。精,气也。露,暴露也。精露名意指任脉上行水气外露于滞重水湿之上。
18)利机。利,便利也。机,巧也。利机名意指本穴气血为阴柔的水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
19)气海。气,气态物也。海,大水也。气海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
: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第1步:仰卧位或正坐位;
第2步:沿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到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
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
第4步:该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点处即为本穴。
①遗精、阳痿、早泄、闭尿、尿频、溺血、便血、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病症;②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白浊、痛经、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症;③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症;④少腹疼痛、泄泻、痢疾、脱肛等肠腑病症;⑤霍乱吐泻、疝气等。
十一、内关(2个)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名内关。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心包经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第1步:伸臂仰掌,微曲腕握拳;
第2步:在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明显条索状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第3步:从近掌侧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两筋指间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①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哮喘等心胸病症;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③失眠、癫狂、痫证、眩晕、偏头痛、郁证等神志病症;④上肢痹痛、中风、偏瘫、肘臂挛痛、手指麻木等局部病症;⑤热病、产后血晕。
十二、合谷(2个)
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本穴被包容、聚集。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性,故名含口。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大肠经穴
:在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第1步:伸臂,拇、食两指张开;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首拇、食指指间的指蹼缘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本穴。
①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鼻衄、痄腮;②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③肢体、腹痛、内脏等疼痛;④热病无汗、多汗,经闭;⑤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⑥膈肌痉挛;⑦便秘,滞产。
十三、胃俞(2个)
胃,胃腑也。俞,输也。胃俞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膀胱经穴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1步:取俯卧位或坐位低头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从第4腰椎棘突垂直往上推4个椎体,即是第12胸椎棘突;
第4步:在第12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①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②背痛、胸胁痛;③糖尿病、失眠、腮腺炎
注意事项:
先要明白,中医确定穴位中的1寸、2寸、3寸是如何确定的?手指测量
在寻找穴位时,中医有“同身尺寸”之说。每个人穴位的位置虽然相同,但每个人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因此确定穴位时必须用自己的手指。
一指宽——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即一寸。
三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2寸。
四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和小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3寸。
其次:常见病症的穴位敷贴
一、发烧:贴大椎,天突,曲池(右侧),照海(右侧),涌泉(右侧),贴双侧效果更好。受寒的发烧正常一天就会好。扁桃体发炎的一般要2--3天才好。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1、贴敷贴之前,用四十度以上的热水泡脚,水的深度要淹过脚踝,能到足三里最好,泡20-30分钟,泡到微微出汗,擦干之后再贴,泡脚同时喝姜汤红糖水。
2、发烧,一方面表明病原体等进入血液,身体启动免疫力表现为发烧,将病原体等消灭。当温度升高到38.5度时,免疫力会增加一倍,温度升到40度大部分的病毒都将被杀死,此时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手脚心温度,并喝足量的水,只要手脚心是热的,就不用太担心。
3、如果此时我们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等于给了病毒细菌修养生息的机会,等到我们阳气不足的时候(一般就是从日落到黎明),病毒和细菌就会疯狂复制,卷土重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发烧下午开始到黎明之间这段时间比白天严重的原因,我们的敷贴,就是提高孩子的阳气,也就是正气,通过自身的正气去消灭病毒和细菌,这也是我们的敷贴贴了以后温度还有可能升高一段时间的原因,也能解释为什么用了我们的敷贴再吃了退烧药的孩子比用了敷贴不吃退烧药的孩子病程要长些的原因。4、病毒是不耐高温的,高温是身体智能的一种反应,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调节,不会为了杀死病毒而升温到身体承受不了的程度,她会选择先升温到杀死大部分病毒,剩下的,下一次接着杀,这就是反复的原因,一般着凉感冒,就一次好了,不会反复,流感病毒和细菌感染,就有可能反复几次,但是温度是一天比一天降低的,比如,第一天最高可能能达到40°,第二天基本就在39°左右,第三天38°左右,第四天37°左右或正常。
5、我说发烧,只要手脚心是热的,就不用太担心,可以坚持不吃退烧药,但是,也有几种情况,是不能坚持的,医院:
1、发烧,四肢冰凉的,这种情况如果不能让孩子手脚热起来,就要特别注意,容易高温惊厥。
2、发烧,咳、喘、煽(鼻翼,天突,缺盆,鸠尾出现煽动),这种情况怕肺炎
3、发烧,喷射装呕吐,这种情况怕大脑炎
4、发烧,出汗,咳嗽,流鼻涕,两眼泪汪汪,怕光,多发于1-5岁孩子,多发于春天
5、完全感冒症状,且杨梅舌,红疹子,但脸红嘴不红,看起来嘴唇一圈是白的,俗称白嘴唇,多发于2-6、7岁的孩子
二、咳嗽:
1、干咳:用综合型贴天突,肚脐,照海(2个)。2、受凉咳:用综合型贴天突,肚脐,照海(2个)。3、支气管炎咳:用综合型贴大椎,天突,肚脐,照海(2个),肺腧(2个)。有痰的都要加膻中穴。如果有哮喘严重的要加合谷穴(2个)。
三、鼻炎,流鼻涕严重:贴大椎,肚脐,肺腧(2个)。四、咽炎:贴天突,肚脐,照海(2个)。五、头痛:贴大椎,肚脐,肺腧(2个),严重的加涌泉穴(2个)最好喝点姜汁红糖(糖尿病者禁喝)。肠胃型1、拉肚子:贴关元,中脘,肚脐。2、呕吐:贴中脘,内关(2个)。3、积食:贴中脘,肚脐。4、胃胀,消化不良:贴肚脐,中脘。5、胃痛:(成人居多)一般要贴1一2个月,贴肚脐,中脘,胃腧(2个)。
注意:3个月以内的宝宝撕掉无纺布就可以,不要贴胶布。
耐心看完了吗?还有不懂的可加我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白癜风根治
- 上一篇文章: 排湿毒有奇穴,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
- 下一篇文章: 母爱时光父母必读宝宝打疫苗,这些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