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这让我很难过
自序:一场蓄谋已久的怀念
文/老踏
作为我极富野心而又花枝招展的“人生大计”的一部分,这个《我的爱乐时代》系列文字的原稿完成于年2月。那一年我25岁,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没有爱情、没有方向、百无聊赖。于是写下很多追忆往事、悼念青春的文字,试图以此忘记诗和远方,苟延残喘、苟且偷生。可一转眼,十几年的光阴就这么擦身而过,说话间就到了现在,一个40岁的抠脚大叔装模作样地坐在某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打算重新开始追忆往事、悼念青春。我想说的是:这里记录了我生命之中无法割舍的过往与执着,所有的音乐和心情、相遇和错过,都如此让人怀念。我会永远珍惜这一切,他们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样的我。感谢音乐,感谢生命中那一次次美丽的意外,感谢所有关心过我、帮助过我、伤害过我,与我携手走过幸福、走过憧憬也让我疼痛的人,你们是我的挚爱,相信我。
《我的爱乐时代》系列文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那些生命中的歌者”和“数千张唱片中的经典沉淀”。前者主要记录歌手和乐队。我想,他们为我奉上的不仅是精彩绝伦的音乐,还有超越音乐本身的一种默契。我和他们是有缘的,在成千上万的歌手(乐队)之中,唯有他们可以做到让我快乐、让我悲伤,更让我在永无休止的生命骚动之中得以片刻宁静与恬淡。一切感动,都来自于这种抚慰心灵的默契;后者主要记录唱片。必须承认绝大多数唱片只能是我成长中的一种偶然,是漂过生命之河的落叶、橘子皮、垃圾袋,可能还掺杂着一些用过的避孕套。
我们匆匆相遇又匆匆错过,甚至连目光也没有交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唱片在我的生命之河中渐渐沉淀,给我温润的滋养,让我变得完整、自由、柔软而又充满善意。比较而言,前者份量较大,而除了前者发行的唱片之外的后者,说来说去也就只有那么多了。以上这两个部分之外,我还计划着要增补一些零星的单曲,以及我打着原创的旗号糟蹋民谣的所谓创作经历。希望这些文字都能陆续在小同邦主的慧眼之下蒙混过关,公之于众。
最后还要提示的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叙述,一场蓄谋已久的怀念,她的终点被设置在年2月,也就是原稿完成之时——15年的时间跨度,刚好可以让我保持足够的中立和冷静,隔岸观火,不会过分殃及现实。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也许会在15年后去尝试讲述现在,因为我会一直热爱音乐的,也爱死了这个诡异多姿的世界。
好了,就这样吧,是谓序。
我的爱乐时代:“那些生命中的歌者”之郑智化
最开始听到的是郑智化的专辑《堕落天使》,那时我正在念初中,听到之后我就近乎疯狂地喜欢上了他:略带沙哑和颓废的嗓音,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诗样歌词,以及让人浮想联翩的美妙旋律。而且,全部词曲都由他一人包揽,这才华,他大爷的,真牛逼啊。那是一张深烙我心的专辑,相比之下,之前的什么小虎队、信天游、路灯下的小姑娘,都是无关痛痒的毛毛雨。我把父亲的二胡专辑《梁祝》洗掉录上了这张专辑,为此我差点挨了顿揍,要知道8元钱一本的卡带对正上初中的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年噢)来说是过分奢侈的,所以我没有可能去购买;而洗掉《梁祝》录上《堕落天使》,对于父亲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可我是多么喜欢郑智化啊,我长时间地沉浸在这张专辑带给我的痴迷享受上,这让我忘记了父亲愤怒的表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有些歌词是可以嵌入灵魂的,比如“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中的:
曾经一双无怨的眼
风雨后依然没变
匆匆一生遗忘多少容颜
唯一没忘你的脸
飘过青春的梦呀
惊醒在沉睡中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之后陆续听到了他的早期作品。从“开心女孩”这首广告歌曲到《老幺的故事》这张专辑,再到《单身逃亡》。这期间喜欢郑智化的人多了起来,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
一个人走向
冷冷的街
一个人走向
长长的夜
一个人在逃避什么
不是别人是自己
一个人在害怕什么
不是寒冷是孤寂
那种感觉真好。我开始把自己的刘海儿留得很长(那时的我还有刘海儿,注意同志们,是刘海儿啊!我的天),希望拥有《堕落天使》专辑封面上的他的发型。但是有人传说他是个瘸子,这让我气愤不已。后来我还拿着他靠在栏杆上抽烟的专辑《年轻时代》封面去和他们说理。可是后来,在一本娱乐杂志上我当真看到介绍他的文字上称,“郑智化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现在还只能撑拐杖走路。”
我的偶像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这让我很难过。以前我还想为什么他这么“火”却几乎没有在电视上见过,现在我知道了原因。但这让我更加佩服他——如果此前我是近乎狂热地喜欢着他的歌,那么现在,我是冷静地喜欢了,而且收获得更多。后来我升入高中,寒假过年时,和初中时代最要好的三个哥们满街溜达(零下二十度以下噢),高唱“我这样的男人”和“年轻时代”什么的,唱着唱着大家就都很伤感,因为我们考上的是不同学校,不会像从前那样每天一起无忧无虑地玩了。当然我的伤感也来自于那个让我倾慕的马尾辫女孩考去了其他学校,我猜他们也是。初中三年短暂而美好,现在我们四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注:这里的现在是年,要知道其中的一位已经早在几年前就遭遇意外离世了,哎),聊得最多也最让人快乐的,就是那段时光。
高二之后,升学压力逐渐漫上心头,在青春的伤感之外又涂抹了一层淡淡的无奈。记得那年秋天雨水很大,晚自习下课冒雨回家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骑着自行车,饥肠辘辘,满裤腿子泥,浑身发抖,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就那样痒痒地粘在额头,不时跑到眼睛里。于是我选择在这个时候高唱: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问
为什么
那是我拥有的第一张专辑,是用自己晚自习省下的吃饭钱买的,专辑的名字很有意思,叫《私房歌》。这张专辑让我班班长借去之后就永远消失了,为此我痛恨班长,他让我感到恶心,尤其是他居然还和我的同桌(女)眉来眼去,这也太特么让我嫉妒了。这张专辑里有一首歌叫“淡水河边的烟火”,一场足以致命的爱情被郑智化演绎得百转千回、柔情万种,后来我曾全情投入地在某高校政史系教学楼的三楼楼梯拐角处把这首歌唱给打算和我分手的初恋女友,但由于我对待这段感情的方式和我唱歌的方式同样用力过猛,于是后果比较惨痛,就此打住。
高三那年元旦,听同学说郑智化又出新专辑了,于是跑去买,叫做《星星点灯》。里面那首“补习街”害得我差点死去:
在这条拥挤的补习街
在文凭统治的世界
出轨的你像被遗弃的小孩
一个人在荒唐中长大
在这条拥挤的补习街
在补习街外的世界
课本里教的和现实里所学的
成了一种彼此矛盾的对立
矛盾的对立
读书是为了
父母面子的问题
成绩能证明
老师猜题的能力
你在压力和期许
苟延残喘的样子
仿佛这样的你永远没有
抗议的权利
谁能够挤进那道窄门
谁在门外痴痴地等
谁在操纵这场竞争的游戏
学历是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是的,我就是这个被遗弃的小孩,应试教育让我们变成了复印机和储藏室,可我们真正需要成为的却只能是我们自己。郑智化的歌让我痛苦,也让我理智。我知道我没有选择,没有选择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要想实现自己就得先忘掉自己,变成一个毫无个性、麻木不仁的答题机器。
我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不错,全年级组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分数上了本科线。之后我得知郑智化的父亲去世了。我是在那个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漫长假期里从专辑《落泪的戏子》中知道的。他的歌里意料之中地透露着无可奈何的悲哀。那首“沉默的羔羊”被赵传翻唱得不伦不类,这让我很是恼火;“凤凰花”是一首怀念青春、喟叹别离的爱情挽歌吧?记得后来,在大学毕业离校之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和当时的女友(好吧,我承认不是前文提到的让我用力过猛的那位)坐在学校运动场的看台上,轮流喝着一瓶枯涩的啤酒,一遍又一遍地哼唱这首让人难受的歌,那天晚上看台上满是伤心的恋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面临刻骨的离别。
之后过了很久都没有郑智化出新专辑的消息,有人说《落泪的戏子》是他的绝唱,我不信。因为他曾经在这张专辑的文案中写到:
……不管我喜不喜欢这个虚荣的演艺圈,毕竟创作、演唱是我的一切;我必需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尤其,当我面对所有人的期盼时,我,没有资格逃避或是退缩。
后来我赢了。买到那张《游戏人间》时我非常快活,又能听到他久违的歌声了。“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简直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现实主义小说了,而“我是风筝”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散文诗,其中有句歌词:
青春注定短暂凄美,风停之后就要坠毁
我总觉得要是能把这句歌词换成“生命注定短暂凄美,风停之后就要坠毁”会更好。看来我用力过猛的毛病一直存在,在浪漫的悲情主义这一点上,我比郑智化走得更远。后来我因病住院,在医院里,是这张专辑陪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日夜夜。而这张专辑中那首“原来的样子”真是太棒了,我感叹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冥冥之中,居然会和这首歌的意境如此合拍儿。毫无疑问,她把我的初恋以及失恋后的那些感觉表达得酣畅淋漓,郑智化不愧为郑智化:这段苦涩的恋情让我写下了无数首歌(好吧,其实是40多首)来摧残自己,我珍藏着它们,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一首可以和她相提并论。那是一种沧桑阅尽的深刻,一种郁结散去的无奈:
当季节变换的风轻轻地吹过惊醒了我的梦
当热切的眼神转瞬间变冷漠究竟是谁的错
匆匆的世界不停转动
改变了你和我
在拥挤的人群中擦肩而过
有谁认得我
也许你高高在上
站在世界的屋顶
而当初同样的我
如今却为着生活打拼
什么叫人生际遇
猛回头物换星移
我们在红尘中
渐渐地模糊了
原来的样子
你是否还记得在青春的岁月中我唱的那首歌
在满天的夕阳染红的暮色中你静静地听着
回忆象一团不灭的火
燃烧着你和我
承诺是不断破灭的泡沫
谁都没把握
也许我依然坚强
可是我不再抵抗
生命在冥冥之中
早已注定了欢喜感伤
也许从一个起点
却走向不同方向
我们在红尘中
渐渐地模糊了
原来的样子
大学毕业,工作。一切变化快得像场黄昏雨,来不及躲避。我越来越深陷俗世困扰,也越发庸碌无为。而郑智化以及他的歌也从我生命逐渐淡出。《最后的夜都市》是一张闽南语专辑,买来之后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夜未眠》是一张带有迷幻色彩的准概念专辑,用舒缓替代激情、用内敛祛除张扬,甚至连对现世的种种讽刺与批判都被刻意隐去——而这些元素又恰恰是他音乐中最具先锋意识的部分。当然,我还是很喜欢这张专辑的,因为我也不再是原来的我,现实已经教我懂得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容器,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平静地接纳命运加于我们的一切宠辱与顺逆。这张专辑里的那首《尘埃》是我最喜欢的:
我只是一颗尘埃
你也许不明白
我只是一颗尘埃
飘进你眼里流出泪来
是我的无奈
那首《我好累》也很不错:
你该渐渐的遗忘
一切都遗忘
忘掉你长期紧张的模样
你该慢慢的解放
什么都别想
也别管别人对你的影响
这是一张非常适合在午夜独自聆听的专辑。当她就这样温暖而舒缓地在耳畔想起,那些迷幻的旋律以及哀怨的歌词,是对心灵最为深切而温暖的抚摸。好多时候,让我们疲惫不堪的并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而是我们面对这些事情的心态和情绪。重点在于:人生总要继续下去,别忘记天亮之后,我们都要重新上路。
我为自己生命之中能拥有一段与郑智化的音乐相关的美丽往事而深感庆幸。
民谣乌托邦读者老踏原创投稿,转载请联系邦主
民谣乌托邦
爱民谣爱音乐爱生活
- 上一篇文章: 奇迹再次发生完美产品调理一个22岁
- 下一篇文章: 正能量乡村女教师患小儿麻痹症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