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及麻疹相关知识介绍

时间:2016-10-29来源:发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地球上只要有一个国家有脊灰病毒的传播,所有国家的儿童就都有感染该病的危险。受感染的人口流动,可造成脊灰病毒跨地区或跨境传播,并可在未接受免疫接种的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

防控措施:本病的减少乃至消灭主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应用。

多采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优点是使用方便,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3、4、5月龄连服3次,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其他时期根据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加强。全程免疫后95%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疫苗,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疫苗相关疾病。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红色斑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有糠皮样脱屑。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咳嗽、喷嚏、与病人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而传播。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难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每隔两年就会发生一次麻疹流行,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年,我国开始广泛使用麻疹疫苗,使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尤其在实施免疫规划后,发病率的下降更为明显,已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传播的有效手段,经多年的使用实践证实,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为接种两针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初种年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每次接种剂量0.5ml,使用的疫苗种类有麻风联合疫苗、麻腮联合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麻疹疫苗。

为更好地做好我市脊灰、麻疹防控工作,按照省、市卫计委统一部署,我市定于年11月10-15日对3月龄~6岁(即年1月1日~年7月31日出生)儿童进行脊灰疫苗(小儿麻痹糖丸)进行补充免疫,同时对8月龄-6岁(即年1月1日~年1月31日出生)儿童进行麻疹疫苗补种免疫,请家长带您的孩子到就近接种门诊咨询、接种。









































白癜风患者自我检查的依据是什么
白癜风这种皮肤病的患病人群都是有哪些呢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fbby/136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