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带四五孩子都那么轻松,而现在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之前,法国某网站上有这样一张引起热议的图片:
简单翻译下:
在年,养个孩子,你需要:
●给他口饭吃,让他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
在年培育你的下一代,你要注意:
●确保满足孩子在情感、学习和心理上的需求,但同时必须注意:不能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和刺激;
●孩子需要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最好是自家做的,不要点外卖;
●少用不健康的塑料制品;
●避免过多摄入糖类;
●不要使用不健康的一次性尿布;
●对孩子不能要求太严格,不要过度保护孩子,但更不能对他太松懈;
●家长必须陪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这对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非常有帮助;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明确底线,告诉孩子什么事情绝对不能做,但又不能过多限制他;
●放假时,给孩子报一些体育班、创新夏令营或者参加一些实习,但不能安排太满;
●考试前,请个假和孩子一起复习,但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压力;
●你需要主动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如搞清楚TikTok(抖音)和Instagram之间的区别;
●注意控制孩子花费在各种电子产品上的时间;
●孩子过生日时,为他做一些纸杯小蛋糕,让他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但千万要避免那些可能会引起过敏的成分;
●经常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上分享孩子的照片,或者完全不发,你要知道孩子喜欢哪一种;
●让孩子准备好去面对现实世界的残酷;
●为他的幸福而竭尽所能,永远保持耐心。
●牢记在心,时刻准备!
在这一对比下,我们发现,现在养个孩子,也太难了吧。
因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质疑:「老一辈带四五个孩子都那么轻松,为啥现在带娃就像伺候祖宗?」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老一辈带娃和我们的今天带娃的区别吧!
01
在过去,能平安长大实属不易
01
条件匮乏下的各种「穷养」
其实,在过去,养活、养成一个孩子要经历的风险更高,在那个条件下能平安长大实属不易了。在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角落,有多少父母为让孩子吃上一口饭而挣扎。
△70年代农村老照片
图片来源:微博
那些珍贵老照片对我们的父母辈甚至更老一代来说,红糖、鸡蛋就已经是孕产妇最珍贵的补品了,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但是,想要吃上饭,生完孩子几天就下地劳作的农村女性比比皆是——不是因为身体恢复的快,而是不劳动就可能吃不上饭、就填不饱肚子。
带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纸尿裤、洗衣机,婴儿辅食。生了5.6个孩子的母亲可能家里只有丈夫一个人有收入,只有部分福利好的企业才有托儿所,不然就只能自己带孩子。
全国性疫苗接种工作尚待开展,小儿麻痹、百日咳、流脑、麻疹这些最近十几年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流行疾病时刻如同利剑一样悬在头顶。万一有孩子不慎中招,能不能有机会治疗,是否可以痊愈都是很难预料的事。轻则大病一场,重则丧命或者终身残疾,这在今天都是不可想象的。
来自年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中提到:
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
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
02
老一辈印象多半来自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另译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我们往往能够听到老一辈侃侃而谈——我们当时带孩子都是放养,随便喂喂也长得很好。
但是,忽视了社会进步、防疫体系、个体差异,单纯的把孩子顺利长大归功于自己随便养养——这就属于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从这个角度得到的结论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
如果还要把这些结论奉为真理来指导今天的生活,那我只能摊手祝你好运了。
类似这个提问的还有我们之前讨论过的话题:
为什么以前的女人生四五个都没什么事,现在的女人只生一个就虚弱得像大病一场?
基于事实提问,才能得到正确的解答。基于偏见提问,只会发现自己的认知狭隘。
03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长大
在以前,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长大成人。吃饱穿暖,已经是当时父母能给予的最多了。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他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所以,在以前温饱还成问题的时候,孩子能拉扯大就不错了,根本无暇去想科学育儿的问题。
△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
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年的61.0‰降至年的9.1‰,下降了85.1%,年平均降幅达7.1%。
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1.0‰,也就是说,个新生儿,会夭折61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
打个比方,一个小学的一个年级有20个班,一个班50~60人不等,假如那些5岁前夭折的孩子能活下来,那么会多出整整一个班的同学来。
而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1‰,个新生儿,只会夭折9个。
所以,为什么现在带娃像伺候祖宗呢?
因为,在过去,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被「伺候」,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长大成人。
04
老一辈养是养了,但是质量不高
老一辈带娃,基本都是半工半育,甚至可以说,劳动、家务是主业,带孩子是副业。无暇顾及的家长,给了孩子像野草一样生长的环境。
也因此,老一辈的父母现在仍有一个非常陈旧的观念,就是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随便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能养活就行,等孩子大了才重视他,尊重他。
但是,就像我之前曾经提到的——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在人最敏感脆弱的幼年时期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的缺失。
02
老一辈养育出来的孩子,
最大的问题是低价值感。
什么是低价值感?
MelanieFennell()在《战胜低自尊(Over
- 上一篇文章: 肇庆幼儿死亡第1大杀手医生痛心疾首千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