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nbsp的刮痧法

时间:2016-10-26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在生活中,人们对刮痧都还是相当的熟悉的,凭借刮痧来实现对身体的养生保健。其实刮痧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刮痧是从古代流传到现在的中医养生疗法之一。今天小编就给的大家介绍关于刮痧是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的症状的。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刮痧疗法

  小儿麻痹后遗证,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好发于1~5岁儿童,急性期过后,遗下肌肉瘫痪、萎缩,关节畸形等症,并具有软、细、凉、畸形等特征。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例如以下肢来说,两侧肢体不一样长,患肢细小、走路瘸,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

  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有上肢、下肢同时瘫痪;但以下肢为多见。上肢主要表现为举臂困难,伸屈肘无力,腕下垂等。下肢主要表现为抬腿困难,膝反屈,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

  (二)治法

  (1)选穴

  ①上肢瘫痪:颈夹脊、臑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台谷。

  ②下肢瘫痪:腰夹脊、环跳、殷门、足三里、三阴交。

(2)刮拭顺序

  ①上肢瘫痪:先刮颈部夹脊穴、月需俞、肩髑、肩髂,然后刮前臂曲池至手三里,最后刮合谷。

  ②下肢瘫痪:先刮腰夹脊,然后刮臀部环跳,再刮伏兔、殷门、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3)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如为上肢瘫痪,先刮拭颈部夹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复刮拭,中间不宜停顿,出痧。然后刮拭肩部臑俞、肩髃、肩髎,由于肩部穴位邻近关节,故不宜重刮,出痧即可。再刮拭大腿内侧伏兔、殷门穴,宜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外侧足三里穴,30次,出痧。

刮痧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常识

  1.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黑龙江哈尔滨最好网络营销公司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圈住人就是圈住了财富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bfbz/135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