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榜样加油东疆好少年校外辅导员苏晓

时间:2018-4-16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从年12月8日起,作为央视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在江苏的唯一合作媒体,现代快报第5年延续感动,与央视联合开启“感动中国”江苏地区的人物推选,以及“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综合主办方的初评及报道反响等因素后,“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34位候选人名单公布,启东“板凳女孩”苏晓琳入选。

她的故事

初见她,你会心生怜悯;相处一段时间,你会敬佩!

很难想象,一个身高不足1米、只能靠板凳“走路”、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5岁”的侏儒女性,已是33岁,还当上了母亲。这些年来,她创业、恋爱、生娃……不停挑战自我。

“活着,就得学习”

苏晓琳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普通农家。她的出生对她父母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脊柱扭曲,且被诊断为“镜面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医生曾断言,这孩子活不过15岁。

当时,为了让苏晓琳的腿朝一个方向长,医生给尚不满月的她打上了石膏,致使她的左腿永远失去了知觉。直到6岁那年,一次,她抓到席子边上的小板凳,竟借力站了起来,才告别了爬行生活。

那时候,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出家门看一看”。她拿着5毛钱,用板凳“走”了多米,到村头的小店里买了根棒棒糖。“吃过中饭就出门,下午3点才回到家。”苏晓琳笑着回忆说,“走得很累,但很兴奋。”

七八岁时,她意识到与别人“不一样”,但懵懂的她依然和小伙伴们“没心没肺”地玩。“我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出去钓鱼。而且,我的鬼点子多,他们都听我的话。”

她一直生活在各种成功中,发现自己越来越“有用”——能淘米做饭,能帮家里洗衣服……这些琐碎的“小事”,都让苏晓琳非常开心。“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但是,每次父母问苏晓琳的弟弟“长大了干什么”时,她也在心里反复问自己。十四五岁的时候,她终于“懂事”了。“整天除了吃饭就是吃饭,除了等天亮,就是等天亮。一个人没有未来,真可怕,不如死了算了。”

苏晓琳用小刀不停地在手上划,但出血那一刻,她害怕了。“死都不怕,干嘛要怕活下去?”苏晓琳突然意识到,“活着,就得学习,就得去找工作。”她突然想通了。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苏晓琳,看着《新华字典》里密密麻麻的方块,一个也不认识。弟弟没耐心教她,她就通过听歌来学字——拿着卡带的歌词,对着录音机一遍遍听,一个个字对着学。

学了两年,苏晓琳开始出去找工作,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找工作的情形——老板对她说:“小驼背,你不在家里好好呆着,到外面乱跑干嘛?出了事谁负责?”她哭着回家,但没有放弃。连续7年,她被多家公司拒绝。“有嘲笑,有谩骂,太多太多的经历……后来终于开始学会自嘲,学会了去承受。”她笑着说,“我没法改变这个社会,只能去适应。”

苏晓琳终于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工作。“至今从事20多份工作,最短的两天,最长的一年。只要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去努力尝试。”她在玩具厂上过班,在冥店打过工,开过内衣店……她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有多余的收入贴补家用。

闲暇时,苏晓琳学会了上网。年9月16日,在新浪UC“残友之家”的中秋网络晚会上,苏晓琳当上了主持人,搭档的男主持人是河北廊坊的杨海军。比苏晓琳大8岁的杨海军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他被苏晓琳乐观的精神感染,她则被杨海军的才华折服,两人相爱了。

杨海军辞掉老家的工作,来到启东。年10月,两人领了结婚证。婚后半年多,苏晓琳怀孕了!怀孕3个多月之后,肚子就胀得让她不方便下床;怀孕5个半月时,她开始呼吸急促,经常睡着睡着眼睛就翻白,昏死过去。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苏晓琳的子宫长在大腿根部,并没有在盆腔里;她只有一个肾,且长在脊椎以上的背上;心脏居然在脖子上,围着半个脖子,是巢型的;更危险的是,此时胎儿已经顶到她的喉咙口了……

常人很难想象苏晓琳怀孕的艰辛——吃几口饭就会吐,因为仅有的腹腔全被胎儿占据了。怀胎7月,她通过剖腹产下一个健康男婴。而这次生产,她和医生都冒着极大风险。“结果,我又赢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就看你去不去尝试。”

如今,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他在母亲怀里只呆了三个月。三个月后,苏晓琳再也抱不动了。“儿子生病了,我不能像其他妈妈一样抱着他,医院,只能关在屋子里伤心。”这似乎是她唯一难过的事。

“她就是不一样”

苏晓琳的故事不仅于此。她长期与收音机作伴,普通话非常流利,她也因此成为启东人民广播电台的热心观众和业余节目主持人。

“年,晓琳就是大名人了。”启东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主任朱红卫说。年,朱红卫邀请苏晓琳夫妇到电台做了一档直播节目《晓琳的爱情》;年底,再次邀请他们到电台,讲述苏晓琳当妈妈的故事。

“开朗、有进取心、非常阳光、永不屈服、‘小宇宙’充满了勃勃的生命力……”这是朱红卫对晓琳脱口而出的评价。“我不崇拜什么英雄偶像,但我崇拜晓琳。”朱红卫肯定地说。

“晓琳现在觉得每一天都是赚来的,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生命存在的印证。她不是用坚强来掩盖自己的脆弱,而是真的坚强,真的乐观。”朱红卫说。单位同事有谁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会拿苏晓琳的事来激励他们。

苏晓琳也感染了其他残疾人。她们夫妻俩在启东市区开了间名为“阳光”的电脑修理铺。22岁的周琦博慕名而来,在苏晓琳夫妇的帮助下,不仅学到一技之长,还成功走出封闭的心。

“小学到初中,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他们都说我长得怪怪的。”面对记者,身体残疾的周琦博大方地说。初三毕业后,他一直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唯一的消遣,就是玩电脑游戏,也经常被父母数落。3年前,他从“阳光”电脑修理铺学成后,在一家电脑城找到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像正常人一样生存、生活自理、工作、恋爱、生子、帮助别人……对苏晓琳来说,这项都是艰难的挑战。“我都能活得这样,健康的你们,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苏晓琳笑着说。

至于未来,她决定学英语。“不为什么,就是想挑战自己。”晓琳依然没心没肺地笑着说。

如果感动,请帮晓琳投票!

如果敬佩,请帮晓琳投票!

如果自豪,请帮晓琳投票!

投票规则:

“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投票方式

点击底部阅读全文即可投票

编辑/小刘

——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成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方法
白癜风资讯网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yfhl/706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