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警惕手足口病,提防病毒任性

时间:2018-3-26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活泼好动是大部分儿童的天性。在日常的玩耍中,由于年龄小,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再加上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健康保护意识薄弱,这导致了儿童增加疾病传染的风险。

每年的春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于广东是沿海地区,气候较内陆地区更加温暖潮湿,病毒的繁殖也就更加容易。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息,由于近期广东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较高,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有可能提前到来。因此,防患于未然,各位家长们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别让手足口病在孩子们身上“任性”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在儿童身上“任性”的“家伙”。

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多数患者突然起病,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它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在1~2周内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可有并发症。

1.普通症状

初期症状:可见口腔粘膜、唇内见疱疹。患儿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发热1-2天后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

中期症状:可见手足、臀部见斑丘疹。患病后患儿常流口水、不吃饭发烧后1-2天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臀部上看到皮肤斑丘疹。

后期症状:可见脚心疹最多,7天左右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2.重症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3.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重症手足口病引发的脑炎或脑膜炎,需与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鉴别,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

目前,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鉴别和确诊主要有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检测、血清学检测三种方法。其中,核酸检测较其余两种方法具备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

对战手足口病

家长们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带孩子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1.一定要及时就医:家长应密切观察,但不必过于紧张,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居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不要接触其他儿童,以免相互传染。及时通知所在幼儿园或学校,防止潜在病源感染其它孩子。

3.对衣被、用具消毒处理: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孩子的粪便、擦拭用纸等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4.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孩子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

5.注意加强口腔护理:要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远离手足口病:把好卫生这道关

孩子们远离手足口病,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的保护。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做好日常卫生。家长一旦有怀疑个案,应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赞赏

长按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无烦恼祛除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yfhl/699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