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琤文集1在七二一矿的日子里

时间:2021-12-13来源:疾病检查 作者:佚名 点击:

主编按语:刘政琤老师是《矿游子》的重要作者,虽然他加入游子报这支作者队伍晚了一年(年8月30日,第44期),但是多年来,他以饱满的热情,为《矿游子》的宣传推广做了大量工作,有口皆碑;并且以充沛的干劲,为《矿游子》撰写了很多文章,其中有几篇堪称不可多得的史料。从即日起,"矿游子"   大学快毕业时,学校征求我们去向意见的时候,我希望留在南昌市。那是因为我父亲生于斯长于斯,他退休时曾提出要求回南昌养老,但由于他没有直系亲属在那定居,没能得到同意;如果我能在南昌工作,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回到故土,实现他的愿望。如果这一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话,我则希望回到乐安,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说组织上希望你去七二一矿工作,那里很需要你。这单位在乐安境内,离你家不远;虽然班上还有一位同学也是乐安的,但他家在农村,已有几个孩子,比你更困难。后来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班上有位同学是从七二一矿带薪来读书的,而学校让他留校工作,只能让别人去顶替他。另一位同学也没有回乐安,而是留在了地区教育局。

  在年初那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我忽然接到家里父亲病重让我回家的电报。我去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说,这两天就要宣布分配方案了,再坚持一下吧。真的没过两天,方案宣布了。我毫无悬念地被分配到核工业部。到所属的江西矿冶局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七二一矿。当时我归心似箭,立即办完一切手续就乘晚上的火车到了江边村。第二天到矿部报到,人事处的同志非常热情,马上派车去火车站帮我取行李。当我告诉他们我父亲病重的事后,他们让我立即回家去。说现在学校快放寒假,你过完春节再来上班吧。回家后,父亲转危为安,听说我分配在七二一矿工作,家人都为我高兴。

  春节后我回到矿上。人事处的领导向我介绍了矿里和教育的情况:七二一矿是核工业系统规模最大的铀矿采选冶企业,全矿有两所完中,各分矿还有小学、初中,在校学生近一万人。你安排在莲塘学校,这是一所完中,有一百五十多名教职工两千六百多位学生,他们很欢迎你。后来周文友副校长派了一辆苏式吉普车亲自到招待所把我接到莲塘,安排我在"破楼"住下。这栋楼原先是矿区托儿所,后移交给学校做教师宿舍。单身老师住小间,因为听说我家属也将搬来,就安排了一个大教室给我住。后来学校又派车去乐安帮我搬家,让人觉得很温馨。由于这栋房子年久失修,漏雨厉害,矿里也不准备维修,后来我们搬过一次家,住到莲塘东区山脚下原军代表住过的平房,有两个房间,30多平方米,一个月只交三角钱房租。又在同事、邻居和家长的帮助下盖了一间厨房,一直住到我们离开七二一矿。我们在房前屋侧种了不少冬青树,屋后开辟成菜地,养过鸡鸭鹅鸽,也养过猫狗猪兔,蔬菜和鸡蛋自给有余,其乐融融。家属先后安排在家委会办的冷饮厂、煤球厂干活,又为她母子转为城镇户口,也让我心存感激。

  我们的邻居是清一色的矿里人,这栋房子从东算起,陈师傅是河南人,游师傅是辽宁人,童师傅是湖南人,俞师傅是上海人。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相互关照,相处十分融洽。谁家烧了好吃的,总把刘溢叫去品尝;游师傅一家更是把刘溢当自家孩子一样,有时晚上就在他们家住。我经常说,刘溢是人民的儿子。

  我在莲塘学校工作。这所学校分为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我只教过一年初三语文,其余时间都教高中,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都教高三语文课。大家对我这么好,我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把学生教育好。当时,矿里多年不招工,职工子弟的唯一出路就是升学。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的学生几乎没有成为"待业青年"的,矿里也给了我许多荣誉称号。年后,我开始走上领导岗位,肩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本着"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关心同事和学生,自己身先士卒,仍然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不脱离教学一线,废寝忘食,努力工作。我记得有一次学校书记去出差了,让我代课,我临时担任了三个班的语文教学。但我突然生病了,拉肚子,一天泻八九次,一点精神也没有。但我坚持挺住,中午学生放学后,医院打吊针,打完了针又去上课,真有点玩命干的味道。我们创办了"春雨"文学社,让她成为喜爱文学的学生的园地。还特地出了一期"安全月"专刊,发到各单位,让家长更重视安全。水冶厂为此还发来了感谢信。时至今日,我还经常收到当年学生的问候,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位教师的幸福。有一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有个班的学生自己组织骑自行车去白云水库春游。回来途中,他们骑着车下山坡,由于车速越来越快,一位女生慌了,手刹前刹,自行车顿时翻了个跟头,这位女生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其他同学也吓坏了,赶快拦了一医院。经诊断,颅内出血,生命危险。医院的医生一起给她做了开颅手术,救了她的命。学校组织学生为她治疗募捐,医院看望陪护,医院做好治疗工作,这位女生基本康复。后来这位女生的家长提出让学校给他女儿安排工作的要求。这次春游不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一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学校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后学校会同分矿领导一起做好家长的工作,使事情得以平息。我参与了处理这事情的全过程,也品尝到做领导的滋味。

  还有一次,一位初三学生报考江西机械工业学校,被落选了。未录取的原因是说他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矿教育处指示我们,查一下情况是否属实,如果不是事实,要据理力争。矿工子弟就业困难,要为他们分忧。后我们询问了学生的班主任,这学生没有这种病。于是,我带着这位学生去找县招生办、抚州地区招生办、省招生办,江西机械工业学校。学校招生办的老师说:"现在录取工作已结束,只有省机械工业厅给我们追加指标才行。"我们又去找省机械工业厅。过了几天,江西机械工业学校来电话,说厅里同意追加一个指标,你们带医院体检,如果身体合格就录取。我又一次带他去南昌。经体检,排除了小儿麻痹症,但这位学生近视得厉害,限报志愿的内容与小儿麻痹症相似,招生的老师就当他小儿麻痹症把刷掉了。后我把教育处的意见告诉该校领导,他们同意录取该生。让这位家长十分感动。有一天晚上,这位学生的家长急匆匆地来到我家,说有人到矿纪委告我了,说我接受了家长的贿赂,要不怎会如此卖力去跑。我对家长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光明磊落,只要你说实话,我就坦然。后来纪委并没有找我谈话,更别说其他事了。我想,这样也好,将自己时时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就不会犯错误了。

  在矿工作期间,受矿供电队的聘请,我还曾担任过他们队职工夜校文化课的老师。由于一些职工学历偏低,有的职工虽然学历达到高中毕业,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停课闹革命的影响,文化素质偏低。供电队开办了职工夜校,让我给他们补文化课,队长和工程师上业务课。虽然是义务劳动,但我乐此不疲,每周两个晚上,风雨无阻。在这过程中,我和供电队的师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满足职工提升文化素质的需要,矿开办了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班级,有两届学生共24人聘请我做他们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他们的论文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字学、现代汉语等方方面面,这对我也是一个检验。对每位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定题、拟提纲、论文修改等方面进行指导的过程,我自己也是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我不遗余力,和他们一起努力,论文全部合格,其中不少还被评为优秀论文。

  后来矿里又开办了"大学自学考试"辅导班,聘请我担任"大学语文"这门课的辅导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安排上十节课,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每到上课时,矿教育培训中心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这些学生可是我教过的最爱学习的学生了,他们专心听课,认真记录,鸦雀无声,只有我的讲话声和板书时写粉笔字的声音。后来这批学生这门课全部考试合格,不少学生还获得优良成绩。这当然主要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

  我从教四十多年,如果这些学生也算的话,可能要远远超过三千了。孔夫子弟子三千,我在这方面要超过孔圣人,不免令人嘘唏。

  在年下半年,矿里要兴建矿史陈列室,拍摄《中国铀都》的电视片,办好《抚州铀矿报》等,需要有人做些文字工作,曾把我调到矿宣传部。在那里我接触到一个比学校更广阔的世界。我下过矿井,去过水冶厂车间,到兴国糖厂采访帮助运送甘蔗的运输大队的司机、到安徽定远水库工地采访为水库堵漏的地勘队的师傅们,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工人阶级的高尚。这些工作结束后,我觉得我的岗位还是在三尺讲台,又申请返回学校工作。

  由于矿区长期没有招工,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矿区学校学生生源日益减少,到我离矿前,莲塘学校学生已锐减到八百人左右,教师队伍也得缩编。不少好老师纷纷离矿,想留也留不住;而一些富余人员又无法安排,矛盾十分突出,工作也很难做。在这时,我妈听说上海很缺老师,就让我表弟去打听。经与徐汇区教育局联系,他们让我寄去相关资料后,就让我在暑假中去参加面试,在年8月给矿里发了商调函。我对教育处王处长提出调离的申请,他说:"别的事都好商量,要走,没有商量的余地。"我非常理解处长挽留我的心情,但机会对我也许只有这一次,我只好找到矿长。后来矿长为难地对我说:"你这机会实在难得,我们不让你走,你可能一辈子都会骂我们。七二一矿就像一艘将沉的航空母舰,能逃一个就逃一个吧。"同意了给我调档。这年11月,调动的事还一点消息也没有,王处长说:"你去上海问问情况吧。"我到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询问,人事处的周老师说:"别人心急火燎早就来办手续,你却不闻不问。这事早就定下了!"当即就给我办了调令。我就这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为之服务了十四年的矿山学校、同事、学生。我走后半年,莲塘学校的高中部撤销,并入古城学校。后来矿山破产重组,易名为抚州金安铀业公司,学校从矿区剥离出去,归乐安县教育局管理。

  回想起我在七二一矿生活、工作的十四年,我觉得那里民风醇厚、正直,生活简朴、温馨,工作得挺舒心。我承蒙过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我都一一铭记在心,没齿难忘。十八年过去了,我对七二一矿的一切仍魂牵梦绕,记忆犹新,就宛如昨日一般;有时就是见到""、""这样的字眼都会眼前一亮,觉得分外亲切。我的家人也都和我一样,对七二一矿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故写下这篇拙文,以志纪念。

原文刊载于《矿游子》第44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yidannajf.com/jbjc/1369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麻痹症_小儿麻痹症常识_小儿麻痹症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